湘南暴動

湘南暴動

湘南暴動亦稱年關暴動,是指在國民政府統治中國大陸時期,1928年1月12日-3月中旬中國共產黨在湖南南部地區發起的武裝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暴動
  • 外文名:Hunan Uprising
  • 別名:年關暴動
  • 事件年代:1928年1月12日-3月中旬
  • 發起人:中國共產黨
背景,起因,經過,結果,

背景

1928年1月份,朱德、陳毅同志率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七八百人和沿途新擴充的士兵總計1260多人,在宜章縣農會主席楊子達的配合下由粵北進入宜章楊家寨。1月12日,成功地智取了宜章縣城,從此拉開了“湘南暴動”的序幕。

起因

1928年2月在湘南起義面臨著敵人大舉進攻之際,中共湘南特委制定了一個左傾盲動主義的"焦土戰略"--以焚毀民房堅壁清野擊退敵之進攻。此舉不僅激起民憤,還給土豪劣紳以可乘之機,製造了死傷900餘人的反革命暴亂事件。事後湘南特委領導人又不聽從陳毅等人的轉移勸告,執意就地革命,結果令整個特委慘遭滅頂之災。

經過

2月2日,工農革命軍攻克坪石後,立即揮師北上,鋒芒直指郴州城。當時的中共郴縣縣委聞訊後,連夜在全城張貼標語,並派人到城南磨心塘迎接工農革命軍進城。也就在這時,郴州守敵何健部的第十九師師長李覺命一副師長帶一個營,慌忙到郴、宜交界處的折嶺設防。王東原部的十五師也派出了兩個營,到城南20多里的走馬嶺和大鋪橋防守,企圖阻擋我軍北上。
湘南暴動
朱德、陳毅連夜動員,部隊急行軍60多里,翻山越嶺直抄折嶺守敵後路。次日,在地下黨和農軍的配合下,迅速擊潰折嶺的布防之敵,並隨即追至兩灣洞予以全殲,擊斃了副師長。繼而分兵三路,圍攻大鋪橋,並採取“打虎牽羊”的戰略,通過強大的政治攻勢和猛烈的火力攻擊,守軍土崩瓦解,敵軍營長周瀾被擊斃,還俘敵600餘人,繳槍600餘支。殘敵被迫向郴城龜縮。
郴州外圍戰迅速結束,城防守敵見大勢已去,棄城逃竄。
2月4日,朱、陳率部進入郴州城,駐紮在第七聯合中學、城隍廟等處。起義總指揮部設在北街考棚,朱、陳為正、副總指揮。
為鞏固和擴大湘南起義戰果,朱、陳幫助中共郴縣縣委,召開了黨代會,正式成立了中共郴縣委員會,由夏明震任縣委書記。與此同時,還相繼建立縣工會、縣農會和婦女聯合會,成立了郴縣蘇維埃政府,李才佳被選為主席,並將縣農軍組建為工農革命軍第七師,由鄧允庭任師長。極大地加強了黨的組織和革命武裝力量。把郴縣的革命運動進一步推向了高潮。
部隊在郴州略為休整數日後,於2月10日由朱德親自率領主力軍揮師北上,接連攻克永興、耒陽等縣城。
不久,蔣介石調集湘粵軍閥幾個師的兵力夾擊湘南。4月初,朱德、陳毅不得不率領工農革命軍主動撤離郴州,轉向井岡山,進入新的革命征程。

結果

荒謬"焦土政策",民眾群起反對。反動豪紳乘機製造暴亂,郴州城內血肉橫飛。春雨瀟瀟的1928年2月下旬,湘南起義區面臨著敵軍大舉進攻的嚴峻局面。是年1月初,朱德、陳毅統領南昌起義餘部進入湖南宜章,與湘南地方黨組織接上聯繫,發動了宜章、郴縣耒陽永興等8縣的工農武裝暴動.正值革命烈火越燃越旺之際,湘桂軍閥混戰已告結束,湘粵敵軍得以騰出手來對付共產黨.兩省政府出動5個師的兵力,成南北夾攻之勢撲向湘南起義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