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依託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實驗室是在1991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湖泊沉積與環境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的。實驗室2006年通過國家科技部全部評審論證程式。2007年初正式批准建設,是2007年中國科學院新建的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 外文名: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 建立時間:2007年
  • 機構管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行政隸屬:中科院
  • 機構特點: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領域,學術團隊,總體定位,通過評估,學術委員會,

研究領域

實驗室以探索自然與人文要素驅動下湖泊系統過程、格局及其相互作用規律為基礎,針對保障湖泊水安全和維繫區域生態安全為核心的國家緊迫需求和現代湖泊科學發展的需要,重點在湖泊形成與演化、湖泊水文與水資源、湖泊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及湖泊-流域相互作用與調控四個領域展開研究,揭示湖泊環境演變規律,發展湖泊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原理與技術,建立湖泊-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實驗室擬在未來5年重點開展湖泊沉積岩芯的區域環境演變記錄、湖泊水動力特徵及其對物質輸移的影響、水動力過程對營養鹽生物有效性的影響、環境脅迫下湖泊生態系統的回響機制,以及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對流域水資源變化影響等方向的原創性研究。實驗室承擔著七十餘項重要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國家基金委重大、重點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重要方向項目等。實驗室成員已發表專著10餘冊,並在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不少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與國際重要會議上。實驗室獲準專利14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8項,其它部委級一等獎1項。

學術團隊

實驗室非常重視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已擁有一支優秀的、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73名,研究員2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1名,45歲以下研究員22名,科研骨幹均具有博士學位或國外科研合作交流經歷。實驗室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5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名,“863”課題首席科學家5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3名,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首席科學家4名。實驗室流動人員包括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客座研究人員。現有在站博士後7名,在讀博士生90名,碩士生67名以及客座研究人員24名,技術人員7人,管理人員1人,是一支中青年相結合的、高水平、高素質的科研團隊。

總體定位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設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體現國家水平的湖泊與環境實驗測試與野外研究和監測平台,建設一支國內一流、在國際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競爭實力的湖泊與環境研究專門人才隊伍,提高湖泊與環境領域原創性研究成果的水平。發展以湖泊環境為核心的現代湖泊科學理論體系,提供改善湖泊水環境質量、保障水資源安全的方法與技術體系,提升我國在國際湖泊科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為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實驗室將以“建設國際一流的國家級湖泊科學研究基地、人才聚集與培養基地和學術交流基地”為目標,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做出新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貢獻。

通過評估

2010年,國家科技部組織專家組對地學領域內的3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評估工作,評估結果揭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以良好類成績通過此次評估。
專家組一致認為,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定位準確。實驗室在湖泊沉積與環境演變、淺水湖泊水動力對水土界面過程的驅動機制及環境效應、富營養化湖泊藍藻水華預測預警、氮磷營養鹽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湖泊流域土地利用變化的水文與水環境效應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要創新性成果。在過去5年中,承擔包括國家973項目、863課題、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十一五”水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重點基金和傑出青年基金、國際合作等項目212項,到位經費2.1億元。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省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865篇,其中SCI收錄248篇;出版專著11部;授權發明專利9項;向國家提交決策諮詢報告10份。
實驗室人才引進與培養並重。通過“以事業穩定人才、國際合作培養人才、引進國外優秀人才”的辦法,評估期間新增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4人。實驗室形成了以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主,結構合理、凝聚力強、富有創新能力的科研群體。實驗室構建了由室內分析儀器、野外監測系統和數據中心集成的湖泊與環境綜合研究平台,研製了一批有專業特色的儀器設備,為源頭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實驗室充分發揮學委會的作用,學風嚴謹、制度健全、措施有效、管理規範。依託單位重視實驗室建設,在科研用房、經費、招生、人才引進和後勤支撐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實驗室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專家組對實驗室今後的發展也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指導意見,希望實驗室進一步加強高水平領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完善技術隊伍梯隊建設,並加快可控模擬實驗裝置的研製與開發,促進數值分析和預報預警能力的持續提升。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10月經科技部批准建設,2009年12月通過建設驗收,2010年通過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實驗室將以通過本次評估為契機,以評促建,瞄準國際學科前沿研究領域,緊密圍繞國家科技發展目標和國家重大需求,規劃實驗室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和主要研究方向,努力將實驗室建成學科綜合優勢顯著、特色鮮明、國家知識創新體系中不可替代的國際著名湖泊科學綜合研究基地、國家湖泊資源利用與環境治理技術研究中心和湖泊科學研究的一流人才培養基地。

學術委員會

2011年11月23日至24日,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召開。來自中科院遙感套用研究所、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的10多位學術委員會委員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學術委員會主任徐冠華院士、副主任劉嘉麒院士主持。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楊桂山對專家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瀋吉研究員作了2011年度實驗室工作報告,重點介紹了實驗室取得的各項重大科研進展及實驗室下一步工作構想;副主任薛濱研究員針對實驗室管理作了實驗室發展態勢分析報告;實驗室重點學科方向帶頭人孔繁翔研究員、秦伯強研究員、范成新研究員分別作了各方向代表性成果報告。隨後委員們聽取了該室青年科研骨幹學術報告,並審議了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年度進展。
學術委員會認真審議了實驗室建設的基本情況,充分肯定了實驗室在人才隊伍、科研產出、平台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同時對實驗室如何最佳化學科布局,加強隊伍建設、集成重大成果、深入開展合作交流、打造學科特色等重要議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學術委員會強調實驗室在保持傳統優勢和特色的前提下,應進一步夯實基礎科學研究,前瞻部署關鍵的基礎科學問題,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產出;高度關注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青年科研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最佳化學科布局,各學科方向協調發展;重視實驗室的開放和交流;加強研究成果的集成,充分發揮實驗室在湖泊與環境研究學科體系中的引領作用。
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10月經科技部批准建設,2009年底通過科技部建設驗收,2010年9月以良好類成績通過地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召開,正值實驗室“十二五”建設的重要階段,會議達到了預期目的,對實驗室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研究方向及關鍵科學問題的凝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