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效應(人類修建大型水庫或人造湖泊產生的氣候改變)

湖泊效應(人類修建大型水庫或人造湖泊產生的氣候改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泊效應(Lake Effect)是指人類修建大型水庫(人造湖泊)而產生的相應的庫區周圍的氣候改變。水庫對氣候的影響相當於湖泊對氣候的影響一樣。由於水體巨大的熱容量和水分供應,可使水庫附近的平均氣溫升高,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變小,並引起風、濕度和降水量的變化,所以把水庫對氣候的作用稱為“湖泊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泊效應
  • 外文名:Lake Effect
  • 定義:水庫對氣候的作用 
  • 變化:起風、濕度和降水量
  • 代表:三峽水庫
  • 直接原因:溫差減少
湖泊效應含義,三峽水庫的湖泊效應,

湖泊效應含義

由於水體的熱容量遠大於陸地,因而庫區周圍的氣溫之日比較溫差和年比較溫差減少,使得夏天涼爽,冬天溫暖。由於水陸的熱力差異,在較大的庫區也形成類似於海陸風的"湖陸風"。白天風從水庫吹向岸邊,夜間風從陸地吹向水面。另外,在水庫的下風方向,由於水面源源輸來的豐富水汽,使雲量和降水有可能增加,降溫增濕。

三峽水庫的湖泊效應

興建水庫造成氣候的“湖泊效應”。據分析,三峽大壩建成以後,形成的水庫講對周圍地區氣候有一定的調節:年平均氣溫略有上升,冬季升溫較明顯,夏季氣溫略有下降,庫區的平均風速和相對濕度可能增大。
我們知道,水汽蒸發過程要吸收熱量,使周圍的環境溫度降低。我們平時在家裡放一盆水或在地上灑些水,一方面可以增加空氣濕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三峽水庫不就象是放在重慶地域裡的一個大盆子嗎?大家還知道,水的熱容量比土壤、岩石的熱容量大得多,夏季,水庫的巨大水體可以吸收大量太陽輻射熱量,使水庫附近地表溫度不至於過快升高。冬天,空氣溫度比較低時,水體又能將儲存的熱量散發出來,保證周圍環境溫度的相對穩定。因此,三峽水庫不但不會造成重慶高溫,反而還會象空調一樣,讓重慶夏天涼爽、冬天溫暖。
再來說降水。我們都知道,降水來自空中的雲,是上升氣流把水汽輸送到高空凝結形成的。這些水汽除了來自熱帶海洋,還來自當地的地面。三峽水庫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可以提供更多水汽,使水庫附近的雲量增多。高空雲量增多、雲層增厚一方面可以遮擋強烈的陽光,使地表不會因太陽直射而快速升溫,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水庫附近的降水,降水又可以降低地面溫度。因此,修了三峽水庫,使水庫附近的降水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
三峽水庫總體上是使溫度略微下降,降水略微增多,這跟今夏出現的高溫乾旱是互相矛盾的,所以說三峽工程的修建,跟今夏的高溫乾旱是沒有關係的。
關於三峽水庫對重慶夏季氣溫的調節作用,通過一些研究表明,它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從影響範圍來說,最多就是對水庫兩岸,2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從影響的強度來看,對於氣溫的調節作用,大概就是1度左右,人體對溫度的敏感要比這個溫度值遲鈍得多。同時我也注意到,有人曾經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修了三峽水庫,重慶可以摘掉"火爐"的帽子,這種說法也是不切實際的。確實三峽大壩對溫度的調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