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嶺鎮

湖嶺鎮

湖嶺鎮地處瑞安市西北部,東臨陶山鎮,西與青田、文成兩縣接壤,南與高樓鎮毗鄰,北接甌海區,是瑞安“一主兩軸四片”城鎮體系的中心鎮。全鎮地域面積279.9平方公里,下轄10個新農村社區,1個居民區和160個行政村,總人口13.09萬人。湖嶺鎮北面由湖芳公路經芳莊鄉直通甌海,東面有規劃中的瞿湖公路經林溪鄉通往甌海,瑞(安)楓(嶺)公路東西走向穿鎮而過,三十二溪、三十三溪匯成三十四溪後注入金潮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嶺鎮
  • 外文名稱:Huli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瑞安市西北部
  • 面積:279.9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浙C
區域概況,行政區劃,原湖嶺鎮,原永安鄉,原桂峰鄉,原芳莊鄉,原林溪鄉,原金川鄉,原潮基鄉,原鹿木鄉,歷史沿革,人口數據,人文景觀,四知堂,呈岸溪,湖嶼古橋,羅溪廟,龍井,金雞山,水碓,造紙,經濟發展,

區域概況

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山地,中部為河谷平原,生態農業資源和自然環境資源豐富,無工業污染,全年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農業以水稻、麥、蕃茄為主,主要的畜牧養殖品種為菜牛、本地雞、白鴿,主要的經濟林品種為楊梅、馬蹄筍。工業以工藝品、服裝、衛生紙和牛肉焙片四大拳頭產品。第三產業以飲食服務、商貿、運輸為主。
湖嶺鎮電子地圖湖嶺鎮電子地圖

行政區劃

2011年,撤銷芳莊鄉、永安鄉、桂峰鄉、鹿木鄉、潮基鄉、林溪鄉、金川鄉,併入湖嶺鎮。調整後,湖嶺鎮轄3個居民區、16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同村。湖芳公路、瞿湖公路、瑞楓公路過境。三十二溪、三十三溪匯成三十四溪後注入金潮港。景點有臥龍峽等。
湖嶺鎮

原湖嶺鎮

位於瑞安市西北部山區,距市區34千米。東接潮基鄉,西連鹿木鄉,西鄰永安鄉,北與芳莊鄉接壤。面積31.8平方千米,人口2.26萬人(2008年末)。轄繁湖、前街、興北3個居民區,大同、盤龍山、牛端頭、下者、四谷山、閒心寺、湖東、松坦、丁山、鹽店、山前、雅村、項垟、大嶺垟、馮岙、馬車塆、新社、源口、新垟、戊林、呈岸、天長、西坑、東坑、天長山、東坑山2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同村。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山地,中部為河谷平原。 【沿革】1931年建鎮,1949年改鄉。1958年更名公社,1984年稱湖嶼橋鎮,1992年與坑源鄉合併恢復為湖嶺鎮。1997年,面積31.4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大同、松坦、下者、湖東、大嶺洋、丁山、盤龍山、四古山、鹽店、閒心寺、山前、項垟、馮岙、雅村、馬車灣、新社、新垟、戊林、源口、天長、天長山、牛端頭、東坑、西坑、呈岸、東坑山26個行政村和繁湖居委會,鎮政府駐大同村。2003年總人口22855人。

原永安鄉

面積59.6平方千米,人口1.57萬人(2008年末)。轄上埠坦、六科、呈岙、南岙垟、草岱、吳垟、亦垟、鳳山頭、白水漈、下石垟、江山爐、永勝、呈店、直根、南坑爐、均路、宅西、朱垟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埠坦村,距市區40千米。 【沿革】1949年置永安鄉。1958年稱永安鄉管理區。1958年稱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1.8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均路、江山爐、南坑爐、白水濟、直乾、亦垟、呈店、上埠坦、永勝、鳳山頭、宅西、吳垟、呈岙、朱垟、下祥垟、六科、南岙垟、草岱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埠坦村。

原桂峰鄉

位於瑞安市西北部山區。東鄰永安鄉,南連楓嶺鄉,西和文成縣接壤,北毗青田縣。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0.50萬人(2008年末)。轄元底、峰垟、坳後、河上垟、黃林、瓦窯頭、上寮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元底村。 【沿革】鄉以境多山峰,曾盛植木梅得名。1949年設桂峰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5.8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有峰垟、坳後、元底、河上垟、瓦窯頭、上龍、黃林7個行政村。2006年,面積33.38平方千米,人口4824人,海外華僑5663人。

原芳莊鄉

位於瑞安市西北部,平均海拔316米。東靠金川鄉,南接湖嶺鎮,西臨永安鄉、青田縣,北依甌海區澤雅鎮。面積43.8平方千米,人口2.29萬人(2008年末)。轄山坑、黃深坑、三角頭、直坑、余山、葉山、周垟上、周垟下、方岙頭、南坑、黃坳、金豐、蔣山、尾垟下、森岙、周灣、光頭、鐘山、光輝、加速、宋坑、卓莊、侯垟、上瑤、後壟、東元、婁山、大河、九龍頭、西屋、梅樹坑、莊下、章坑33個行政村,198個自然村,31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山坑村。地處高山地帶。 【沿革】1946年為東元鄉、瑤莊鄉、鹹芳鄉,1949年東元鄉更名為周垟鄉。1958年合併建瑤莊公社、鹹芳公社,1984年設瑤莊鄉、鹹芳鄉,1992年合併為芳莊鄉。1997年,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山坑、周灣、光頭、余山、葉山、黃坳、金豐、森岙、尾垟下、方岙頭、蔣山、南坑、直坑、黃深坑、周垟上、周垟下、鐘山、三角頭、光輝、加速、侯垟、九了頭、梅樹坑、東元、上瑤、卓莊、宋坑、婁山、大河、後壠、章坑、西屋、莊下33個行政村。

原林溪鄉

位於瑞安市西北部。面積49.7平方千米,人口2.34萬人(2008年末)。轄石埠坪、上甲、上園、林源、橋垟、橋頭、楓樹垟、郭山、梅岸、東南、尖頭垟、河頭山、燕子窩、里見、白沙埄、水乾岸、小坑、定崗、大坪、溪坦、傍山、楓樹頭、嶺頭、金山、吳山底、倪宅、自然、吳坑、西吳坑、陳雅山後、陳雅山前3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石埠坪村。 【沿革】1949年建東源鄉。1958年更名林溪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與嶺雅鄉合併為林溪鄉。1997年,面積51.8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溪坦、傍山、水乾岸、小坑、大坪、定崗、白沙降、燕子窩、東南、河頭山、楓樹頭、尖頭垟、梅岸、里見、橋頭、林源、上甲、楓樹垟、橋垟、上園、陳雅山前村、陳雅山後村、吳坑、郭山、嶺頭、倪宅、吳山底、金山、西吳坑、嶼前、石埠坪31個行政村。

原金川鄉

位於瑞安市西北邊陲。面積19.5平方千米,人口1.53萬人(2008年末)。轄分水岩、林勝、林下、朱元、英山、小林源、大路前、對坑、杜山、山兒頭、吳源、葉莊、李東、東川、木坑、金岩頭、金星、岩下、陳山、茶石、豐門、平齊、下坑浹、雪尖山下2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葉莊村,距市區41千米。 【沿革】1992年由金坪鄉、川和鄉合併組成。1997年,面積19.2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林下、林勝、木坑、分水岩、英山、東川、葉莊、吳元、李東、朱元、小林元、大路前、對坑、杜山、山林、金星、金岩頭、岩下、平齊、陳山、榮石、豐門、雪尖山下、下坑甲24個行政村。

原潮基鄉

位於瑞安市西北部,金潮港上游。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01萬人(2008年末)。轄上街、賈岙、大嶺腳、河山、陶溪、下店、路頭、岩頭、下街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街村,距市區28千米。 【沿革】1949年建潮基鄉。1958年稱管理區。1962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7.1平方千米,人田1萬,瑞楓公路過境。轄岩頭、下街、上街、路頭、下店、河山、大嶺腳、陶溪、賈岙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陶溪村。

原鹿木鄉

位於瑞安市西部山區,飛雲江支流金潮港上游。東與陶山鎮為界,南連梅嶼鄉,西接湖嶺鎮,北臨潮基鄉。面積18.8平方千米,人口3066戶、13508人(2008年)。轄彭埠、花草垟、河岙、缸窯、岙底、下林坳、呈山坪、中心垟、松灣、前大、前小、青山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彭埠村,距瑞安市區28千米。岩頭至湖嶺公路穿境而過。

歷史沿革

1931年建鎮,1949年改鄉,1958年更名公社,1984年稱湖嶼橋鎮,1992年與坑源鄉合併恢復為湖嶺鎮。2011年,撤銷芳莊鄉、永安鄉、桂峰鄉、鹿木鄉、潮基鄉、林溪鄉、金川鄉,併入湖嶺鎮。調整後,湖嶺鎮轄1個居民區、16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同村。

人口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0954
男 10523
女 10431
家庭戶戶數 5744
家庭戶總人口(總) 20845
家庭戶男 10443
家庭戶女 10402
0-14歲(總) 5109
0-14歲男 2742
0-14歲女 2367
15-64歲(總) 13927
15-64歲男 6872
15-64歲女 7055
65歲及以上(總) 1918
65歲及以上男 909
65歲及以上女 1009
當地戶口 15459

人文景觀

四知堂

在瑞安市桂峰鄉診所後面,有座古色古香的楊氏宗祠。該祠堂後進正堂上懸掛一方書有“楊四知堂”匾額。
據《後漢書·楊震傳》記載:東漢時,有一位名叫楊震的太守,他在荊州當刺史時,曾推薦才華並茂的王密為昌邑縣令。後來楊震被調到東萊任太守,赴任途經昌邑縣。王密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連夜身帶10斤黃金去拜訪恩師楊震。楊震見王密送來這一重禮,受到惱怒地訓斥。楊震認為,若做清正廉潔的官員,必須剎一剎這種送禮的歪風。於是,他在自己的住房正門上懸掛了一方親書——“四知堂”三字的匾額,告誡下屬不許“送禮”。從此以後,楊姓人就以先人楊震為楷模,在他們所建的祠堂內懸掛“楊四知堂”匾額,以便作為後裔的“傳統教育”。

呈岸溪

湖嶺鎮的呈岸有一條溪,晴天不見水,溪灘里全市鵝卵石,裡邊有一則關於漢光武帝劉秀的傳說。
相傳,劉秀逃難到呈岸這個地方時,獨自餓得咕咕叫,巴不得想坐下來歇歇腳,尋點東西吃。正當他在溪邊一株大楓樹旁坐下時,只見一個村婦正蹲在溪邊洗菜頭(白蘿蔔)。劉秀就慢慢走過去,向她行個禮說:“大嫂,出門幾天未吃飯了,肚餓難忍,請您行行好,送個菜頭給我吃吃嗎?”因漢劉秀逃難在外已有數月,衣衫襤褸顯得十分狼狽。那個村婦見他寒酸的樣子,還當他是個討飯的乞丐,便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沒好氣地扔去一個沾滿黃泥漿的小菜頭。
漢劉秀見那村婦如此奚落自己,氣氛地手指呈岸溪,邊走邊念道:
東坑流,西坑流,
呈岸無水洗菜頭;
小水岩下過,
大水漫上頭。
說也奇怪,劉秀剛一念完,那條本來流著淙淙溪水的小山溪,頓時變得全是鵝卵石,乾燥得連一滴水也沒有了。那個還蹲在溪邊洗菜頭的村婦,看到溪坑裡一下子斷了水,覺得十分奇怪。後來,她心中思忖著:莫非剛才討菜頭吃的人是聖人嗎?她想追上去問個明白,但手搭涼棚向四周看了一遍,卻已不見剛才那人的影跡了。就從那天起,呈岸前的小山溪就變為:晴天溪坑不見水,雨天溪水滿兩岸了。劉秀當年念的那首歌謠,到現在仍在當地流傳著。

湖嶼古橋

橋在瑞安三十二溪——湖嶺山城物資集散地交通要道上,為古橋。守橋有一小亭,單層,石柱,六角聚尖頂。

羅溪廟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永安上埠坦地方出了一位賢人,姓何名天衢,他書法藝術名聞遐邇。呈店村古匾“羅溪廟”三字即其遺世墨寶。何天衢年少時,他雖然天資聰慧,但在私塾里讀書時卻十分頑皮,常和同窗吵鬧。後來何鐵瞿發憤練習書法,練了不到一年時間,他的字便大有長進。為練好一個字,他常常一邊走路,一邊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名。後來,他的字型自成一家,擅長楷書。由於何鐵瞿在書法藝術上有較高的造詣,故四鄉八村宮殿廟宇上的匾額,亭台樓閣上的對聯,大都出於他的手筆。據說,何鐵瞿當年為永安龍巖宮題寫的“白虎進東關,龍頭朝北出”這一對聯受到後來官拜侍讀學士的瑞安歷史名人黃紹基的高度評價。

龍井

瑞安湖嶺鎮龍井風景區,層巒疊嶂,龍潭密布。傳說很久以前,山里經常乾旱,顆粒無收。後來,山上來了一條蛟龍,每當久旱不雨時,它就會出現,隨即大雨傾盆,莊稼保住了,山里人過上了幸福生活。為紀念這條龍,人們就把周圍的群山村莊稱為龍井山。

金雞山

金雞山坐落在僑鄉瑞安市桂峰鄉和文成縣李林鄉、青田縣湯垟鄉交界的地方。金雞山旅遊區是一個以高山勝景、革命史跡為主,幽谷奇景點綴其間的山嶽型旅遊區。在15平方公里的山地上,分布著峰、山、溪、谷、岩、壁、瀑、村、碑、亭等50多個自然、人文景點,雄偉壯觀,內涵豐厚。
金雞山原名巾子山,又名景致山,位於瑞安市區西北方向41.5公里,屬洞宮山脈南支,主峰海拔1320.7米,是瑞安市最高峰。遙望主峰,宛如一老者披巾端座,故得名“巾子山”,諧名金雞山,雙峰對峙,高聳入雲。四周群山,或似游龍,或似臥虎,拱衛山下。山坡上怪石嶙峋,四周危崖峭壁,奇峰深谷,和漫山的花草樹木共同組成了動人的畫廊。
講起金雞山的由來,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
早年,這座高山上有條蜈蚣精,修了千年道行,十分了得。這蜈蚣精常常出洞,咬死咬傷許多過路行人,嘴裡還吐毒汁,流進小溪里。山腳附近村子的人喝了溪水,病的病死的死,大家巴不得早日除掉這條蜈蚣精。
山腳下有個媛主,名叫白秀姑。她聽說白雲庵里有位老尼姑,醫術高明,就去跟老尼姑學醫。學了一年,老尼姑送個百草袋給她。她回家走到巾子山旁邊,聽見草叢裡有“咯咯咯”的雞叫聲,前去一看,是一隻腿部受傷的大金雞。她料定這大金雞是被毒蛇猛獸咬傷的,就給它敷上藥。一會兒,金雞的腿腳好了,向白秀姑點點頭,叫了幾聲,拍拍翅膀飛走了。
一天,白秀姑上山採藥,蜈蚣精從草叢裡鑽出來,朝白秀姑腿上咬了一口。蜈蚣精正要去吸她的血,忽聽山谷里“啪啪”飛來一隻大金雞,向蜈蚣精頭上一連啄了幾下,蜈蚣精打了幾個滾就死了。大金雞張嘴吸去姑娘腿上的毒,白秀姑得救了。大金雞拍拍翅膀,伏在她膝前,叫白秀姑騎在它的背上,飛下山來。
白秀姑後來成了很有名的草藥醫生,常替四面八方的窮人治病,受到人們交口稱讚。大家為了紀念金雞除害的功德,就把這座高山取名叫“金雞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佇立巾子山頭,極目天際,雲霧繚繞間,山峰、城郭,似隱似現。黎明黃昏,朝陽夕陰,如夢如幻,雲海翻湧,山嶽潛形,不愧“小黃山”之美譽。春到金雞,山花爛漫,無比妖嬈;夏天,山風水氣,浸肌滋肺;秋日,山粟累累,天朗氣清;寒冬臘月霧凇瀰漫,百丈冰柱,千里冰封,萬樹梨花。

水碓

水碓,在古時是人們利用水力帶動的舂米設備。《晉書》曰:“今人造作水輪,輪軸長可數尺,列貫橫木,相交如滾搶之制。水激輪轉,則軸間橫木,間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之,即連機碓也。”《三國志·魏志·張既傳》有“使治屋宅,作水碓”的記載;岑參在《晚過盤石寺》詩中也有這樣一句:“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風爐”;《農政全書·水利》載有:“杜預作連機碓”。由此可見水碓的歷史之悠久。而瑞安湖嶺鎮的水碓造紙作坊群的水碓是用於造紙搗“刷”這道生產工藝流程的,通過水碓對“刷”進行舂搗,同時加水攪拌,形成絮狀的紙絨。

造紙

浙江瑞安湖嶺山區一帶,造紙歷史悠久。據溫州文獻叢書《岐海瑣談》載,古時溫州在唐宋就已經開始生產蠲紙。蠲紙的主要生產原料,四川用麻,剡溪用藤皮,北方用桑皮,瀕海用海苔,而江浙一帶則用竹子。從唐至明初,蠲紙為朝廷的貢品,因此在歷史上朝廷在溫州設有造紙局,直至明宣德五年(1430)蠲紙停產。而後從福建傳入造紙技術,同樣以毛竹為原料的屏紙生產卻迅速發展。直到改革開放後,屏紙生產逐步走向衰落。
據《婁山趙氏宗譜》載,趙氏的第十二世祖龍岡公始在婁山建造水碓,發展土紙生產。另據《民國瑞安縣誌》載,土紙業,種類有南屏八寸、六九屏、二細等,全年總產量2061410斤。而槽戶均在陶山區,其中鹹芳鄉有213戶,瑤莊鄉有325戶。湖嶺鎮有298戶。

經濟發展

湖嶺鎮是瑞安西部發展潛力很大的地方。新瑞楓公路的通車,拉近了發展空間,驅車25分鐘可直達市區,成為湖嶺的致富之路、發展之路,並且,400多畝的廢棄地等待開發,發展企業,拉動工業,解決就業。擁有“中國工藝禮品生產基地”、“省級生態鎮”、“省級信用鄉鎮”、 “省級旅遊強鎮”、“省級馬蹄筍特色基地”、“溫州市文明鎮”、等多個金名片。全鎮2011年工農業生產總值達20.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11元。
湖嶺鎮委、鎮政府力抓機遇,趕先爭位,在基礎環節、城鎮建設、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上搶占先機,大力推進“一三五”跨越發展戰略,即形成“市鎮中心區、潮基、鹿木組團”協同發展,“旅遊主業化、農業產業化、工業生態化”三化同步以及“大規劃引領、大交通先行、大水利支撐、大集聚建設、大旅遊發展”五路並進。
市鎮建設“百業俱興”。湖嶺鎮率溫州市各中心鎮之先,完成《湖嶺鎮發展戰略研究》,編制了鎮域鎮區規劃、“1+10”新社區發展規劃、三十四溪小流域概念性規劃等文本。開工建設鎮公共服務中心、農房改造集聚項目、舊村改造工程,展現出一番現代市鎮新藍圖;啟動貫通南北的瞿高公路、承接東西的瑞楓公路延伸工程,完善農村聯網公路、通景綠道,勾勒出四通八達的城鎮新交通網。開工建設金潮港、三十三溪的集中治理工程,啟動鎮區環境再提升工程,加大美化、亮化、綠化力度,幸福家園”新風貌。
產業發展“百家爭鳴”。全鎮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科技融入為驅動,以產業促新為抓手,形成了以農業、加工業和旅遊業為主的三大產業體系。在產業發展中,堅持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推廣《溫州一家人》拍攝基地均路村、古村落黃林村的民俗旅遊,巾仙溪、雙溪寨、新垟灘、垟山溪、臥龍峽等農家樂的休閒旅遊,桂峰浙南遊擊縱隊司令部舊址的紅色旅遊。並舉辦“牛文化節”、工藝禮品文化節、金川農耕文化攝影展、《走進永安》攝影展等,將文化元素、山水風光和特色產業融入旅遊產品體系,培育旅遊業成為產業發展核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