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科學技術學院

湖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科學技術學院源自1950年成立的湖南大學植物病蟲害系,經過50多年,幾代人的努力,已建成了一個具有博士點、碩士點、本科三個學歷教育層次,以傳統農科為依託的,以交叉學科為主體的多門學科的學院。學院還辦有湖南農業大學司法鑑定中心、湖南生物安全檢測中心和湖南生安賽特控害有限公司,並且還面向社會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農業大學生物安全科學技術學院
  • 外文名: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iological safety
  • 創辦時間:1950
  • 所屬地區:湖南
  • 前身:湖南大學植物病蟲害系
  • 教學形式:全日制
學院情況,歷史沿革,辦學指導思想,地圖信息,

學院情況

學院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植物保護學,省級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藥學、微生物學、生物安全與檢疫),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植物保護學,省級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藥學、微生物學、生物安全與檢疫、生物信息學),“植物保護”(農學,省重點專業)、“動植物檢疫”(工學,2003年教育部新批)、“生物信息學”(理學,2004年教育部新批)和“生物安全”(理學,2005教育部新批)4個本科專業。自1950年以來,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曾獲得美國總統優秀青年科學家獎的周集中就是植保專業81屆畢業生。現有校研究生172人,本科生740多人。
學院下設4個系即植物保護系、動植物檢疫系、生物信息系、生物安全系和1個院級實驗室。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教授14人,副高1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留學歸國人員7人。50歲以下的教師全部有碩士以上學位。近三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在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3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

歷史沿革

湖南農業大學原名湖南農學院,於1951年3月成立,系由湖南大學農業學院與湖南修業農業專科學校合併而成。
1950年湖南大學農業學院成立植物病蟲害系,當年招收本科生14名,由院長李鳳蓀教授兼系主任。該系有教授3人即李鳳蓀、胡敬、肖剛柔(當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助教2人(陳常銘、楊曙湘)。同年,湖南修業農業專科學校增設植物病蟲害專科,是年招收專科生40名,由李鳳蓀教授兼科主任。
1951年3月湖南農學院成立後,當年植物病蟲害系招收本科生36名,專科生40名。由李鳳蓀教授任系主任,全系有教授2人(李鳳蓀、肖剛柔),副教授1人(蔡聲華)、助教3人(陳貞、陳常銘、宋慧英),輔助員1人(諶錫齡)。
1952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湖南的植物病蟲害系調入華中農學院,50級和51級植物病蟲害系學生調往華中農學院學習,肖剛柔教授及諶錫齡調往該校工作,廣西農學院王莊教授調來我校任教,50級和52級植物病蟲害專科學生在湖南農學院完成學業並參加全國分配工作。其中不少工作成績卓著、享譽全國者。
至此,湖南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停止招生,原有教師和設備均留在湖南,並逐年有所增加,主要承擔農學系、園藝系(果、蔬、茶)的教學任務。1952年,院系調整後,植物病蟲害系原有教師分別建立“植物病理教研室”、“昆蟲教研室”和“化學保護教研室”,歸農學系領導。先後參加植物病理教研室工作的有:陳貞、羅寬、向建國、雷斌、譚松山、殷友琴、劉學禮、邢繼堯、張汝通、黃麗華、廖新光、黃聲儀、王國馨。先後參加昆蟲教研室工作的有:陳常銘、宋慧英、陳永年、游蘭韶、魏凱、董俊璵、熊漱琳、王淑芬、曾家麗、陳道宏、劉仕龍、肖光星。先後參加化學保護教研室工作的有:潘道一、劉鐸、梁雪明。1958年調往中南林學院的有李鳳蓀、王淑芬、譚松山。王莊教授於1965年調往華南農大森保系。

辦學指導思想

1、學院定位
以本科教育為主,跨越式發展研究生教育,學院定位為教學研究型學院,辦學理念為“育人為本、崇尚學術、人才強院”,辦學精神為“不斷攀登、敢為天下先。”
2、辦學思路
學院辦學目標明確,思路正確。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樹立德育首位、德智體全面發展和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的“全面素質教育觀”。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市場需求的特點,更新觀念,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精選主幹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培養要求的教學模組,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體現辦學的特色和水平。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學院生命線。具體為:
(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鄧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通過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樹立教育必須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主動適應”觀念。
(2)黨政領導一貫重視教學,堅持把教學工作作為全院工作的中心工作,堅持“質量第一”、“教學第一”、“學生第一”的辦學理念,結合國內外教育發展的形勢和實際,深入思考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一切服務於教學,一切服務於學生。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樹立教育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要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觀念,堅持始終以教育觀念創新為先導,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加強素質教育為核心,正確處理教學與其它工作的關係,制訂了相關的政策和規定,充分調動全院教師教書育人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年終獎金分配向一線教師傾斜,建立院長接待日制,為學生提供網上答疑與對話平台等措施,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受到學生一致好評。
(3)緊緊抓住教學質量這個永恆主題,嚴格執行學校教學管理檔案,切實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認真落實和組織教學工作,堅持教學改革。樹立學院一切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教學的“服務觀念”,狠抓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一是學院院長作為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院長以及分管教學的副院長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調查研究,及時掌握教學情況,協調處理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其他院領導根據工作分工,緊緊圍繞教學中心工作,不斷強化服務教學的意識。二是學院建立了院班子成員定點聯繫各基層教學單位的制度、研究教學工作的例會制度、各級領導聽課制度以及院領導接待日制度等,以保證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實。三是各系、室、組緊緊圍繞教學這箇中心做好本職工作,齊心協力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四是所有現任副教授都參加本科教學工作,承擔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的授課任務。規定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都擔任本科教學任務,以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非教學辦公人員熱情主動為師生服務,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五是制定了對教學有利的政策,如提高課時酬金,在分配製度上實施了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傾斜方案。六是在對教師的考核和職務聘任中實行教學質量考核“一票否決制”。
(4)為把我學院建設成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認真抓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和建設工作和新上專業建設工作。每月召開二次教學研討會,檢查效果、明確任務、落實責任。
(5)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使學院教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
(6)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基本建設。
(7)堅持以科研促教學、以課題為中心、以課題帶隊伍,進一步完善科研獎勵辦法等措施,提高學院科研水平。
3、辦學特色
重視實踐教學,堅持產學研結合,全面提高素質。
發展規劃
1、教學
1) 研究生教育
以二級學科設點,共建成5個博士點和6個碩士點。在校研究生人數達到360人。
博士點5個:植物病理學(2000年批准)、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2005年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博士點已覆蓋)、農藥學(2005年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博士點已覆蓋)、微生物學(2005年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已覆蓋)、植物檢疫學(擬在植物保護一級學科下自主設定)。
碩士點: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學、農藥學、微生物學、植物檢疫學(擬在植物保護一級學科下自主設定)、生物信息學(擬在一級學科下自主設定)。
2) 本科教育
發展交叉學科的專業,要建成5個本科專業,即農科的植物保護、交叉學科的動植物檢疫、生物信息學和生物安全、工科的製藥工程。在校本科生人數達到1200人。
2、科研
建好4個科研所,即植物疾病控制研究所、昆蟲研究所、農藥研究所、環境微生物研究所。新建校級植物檢疫研究所。
爭取建成一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即植物疾病控制研究中心、一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即生物信息學重點實驗室。
今後6年,學院要新增加國家級課題(含自然科學基金)10項以上,科研經費達500萬元以上,爭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以上,省科技進步獎7項以上,與學科相關的發明專利10項以上,在SCI收錄的期刊上發表論文50篇以上。
3、學科結構
在2010年以博士點為核心形成5個學術中心,系所合一。另有一個院級實驗室。
1) 植物病理學系(植物疾病控制研究所),含植物病理學博士點、碩士點,生物安全本科專業。
2) 昆蟲學系(昆蟲研究所),含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博士點、碩士點,植物保護本科專業。
3) 農藥學系(農藥研究所),含農藥學博士點、碩士點,製藥工程本科專業。
4) 微生物學系(環境微生物研究所),含微生物學博士點、碩士點,生物信息學本科專業。
5) 植物檢疫系(植物檢疫研究所),含植物檢疫學博士點、碩士點,動植物檢疫本科專業。
6) 生物安全實驗室
4、師資隊伍
教師總人數達到50人,其中有博士學位的教師要達到80%,教授占50%。

地圖信息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農大路1號湖南農業大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