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漣源市楊市鎮

楊市鎮位於孫水中游,地處漣源市東南部,距漣源市城區17公里,1995年機構改革撤區並鄉時,由原來楊家灘鎮、太和鄉、快溪鄉合併而成的三合一大鎮。人口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萬人,共轄楊家灘、太和、快溪三個管理區,56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共734個村民小組。全鎮總面積131.7平方公里,總耕地42745畝,其中水田34468畝,旱土8077畝。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8.3億元。

行政區劃,歷史人文風景,事業發展,領導班子,

行政區劃

中直、建新、南正、栗山、楊市、賽里、泉溪、永福團、香火爐9個社區;利新、永和、美山坳、團山、新建、洄水、梅林、七甲、仁讓、金盆、謝志、湖坪、梧桐、永家、五一、山龍、龍凼、滿家、金星、石家、杉松、梘埠、雙江口、皮家、桐子山、華中、湘思、龍伏、太和、官莊、板橋、陡山、龍潭、南沖、泉河、秘溪、車田壠、長溪坪、快溪、謙吉、蓉峰、磚灣、湄水、白水、聯盟、大坳、杉樹、龍溪、高廳、高山、老橋、茶亭、朝富、堤基、東園、東坪、小江57個村委會。

歷史人文風景

湖南婁底漣源楊家灘,俗稱楊市,是湘中腹地的古老集鎮。唐高祖武德年間,商賈雲集,現老街溜光的青石地板,就叩響行人的腳步;東街“亭子裡”的古建築,還完整地保留48個天井,堪稱一奇。那純樸的民風,誰都會發思古之幽情。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時,站在明代修建的吊滿木蓮的石拱橋上眺望,漣水的支流孫水,從逶迤層迭的龍山緩緩流來,穿過古鎮,與漣水匯合,流入湘江。河水清清,水草萋萋,晃晃擺動,小魚不時出沒,宛如一幅色彩明快、峋麗多姿的山水畫。瀟湘電影製片廠曾在這裡拍攝過電視劇。  “犀牛望月”、“龍潭吸水”、“九江廟碑林”、“天柱峰”和庵堂寺觀等“楊市八景”,是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位於鎮西南2公里的橋頭沖蔣灣里,是當地著名作家蔣牧良的出生地和張天翼的祖籍。附近的龍潭灣,碧水縈繞,濃蔭疊翠,怪石嶙峋,樹木參天、奇花異草,遍布林間。“九江廟”里原留存唐宋元明歷代古碑50多塊。鎮西南5公里的“天柱峰”,有庵堂寺觀多處,主峰附近的“雲集庵”,有幅楹聯:“雲開五色隨天嶺,集合千祥擁柱峰”,將“天柱峰”、“雲集庵”兩個名字鑲在聯中。可惜這些名勝古蹟,都被當成“四舊”革除得蕩然無存。鎮西3公里處,楊梓江中一石頭活象犀牛,人們稱它“犀牛望月”。有一對聯,僅有上聯“犀牛西眠,犀牛楊梓對愁眠”,至今無人對出下聯。
舊時,孫水通航,這裡是去寶慶、長沙、安化、衡陽的要衝,龍山一帶的竹木、土紙、藥材和來自漢口、長沙等外埠的工業品,都在這裡集散。抗戰期間,湘黔鐵路東段通車,很多工廠、學校從大城市疏散,到這裡開店、辦學、設廠。當時省立周南女中、湖南私立岳坪中學都在這裡辦過學,因此,有“小南京”之稱,並流行“把把戲戲南嶽山,花花鬧鬧楊家灘”的民謠,足以反映其繁華。

事業發展

楊市鎮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有銀行信用社6家,書店、圖書室15家,歌舞廳8家,電影院、敬老院各1家,文教衛工作獨具優勢,有漣源市第二人民醫院和鄉鎮衛生院4家,醫師212名,醫用床位200餘個,各醫院科室設定齊全,儀器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尤以中醫、骨傷治療蜚聲門外。境內有國小38所中學4所和漣源三中、立珊中學市屬高中2所,2003年底,在校教職員工564人,學生1233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35%。
近年來,楊市鎮積極最佳化經濟軟硬環境,大力招商引資,努力加快城建步伐,新建日產萬噸水廠一個,11萬伏變電站一個,建好電信機站4家,安裝程控電話3200門,有線電視台和無線電視差轉台各一座,有線電視用戶2100戶,微波覆蓋周邊面積近20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由原來的2.5平方公里擴至4.2平方公里,城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領導班子

現任楊市鎮政委書記劉益民,鎮長謝湘和 ,人大主席石建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