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化強省戰略實施綱要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實施文化強省戰略,推動湖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05〕14號)、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湘發〔2007〕17號)等檔案精神,制定本綱要。

一、總體目標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圍繞富民強省的目標,積極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高地,形成強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創新力、文化傳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競爭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氛圍和文化條件。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實現以下目標:
——文化凝聚力。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深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進一步弘揚,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湖湘文化內涵目益豐富,民眾認同感、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文明風尚,為富民強省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建成全國文明城市1—2個,創建一批全國文明村鎮、一批全國文明單位。
——文化創新力。充滿活力的文化創新體制進一步完善,敢為人先的文化發展環境有效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數字、網路技術在文化領域各個環節廣泛套用,文化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原創首發、形式新穎、影響廣泛的文化創意成果總量和質量位居全國前列。文化領域的中國馳名商標突破5個,湖南著名商標達30個以上,一批全國領先、國際知名的自主文化品牌集群基本形成,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
——文化傳播力。廣播電視網、出版發行網、電影院線、文藝演出院線等現代文化傳播網路良性運行,全省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傳統輿論陣地進一步鞏固,新興輿論陣地的話語權有效掌控。一批骨幹文化企業跨區域、跨媒體、跨所有制、跨國界發展,大批文化精品力作走向全國,出口境外。
——文化保障力。文化基礎設施、基礎工作不斷完善,設施先進、網路健全、運行高效、惠及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形成,人民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建設10個以上投資過10億元的標誌性文化工程。
——文化競爭力。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3500億元,實現增加值190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8%以上,文化產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形成一批骨幹文化企業集群,年產值過10億元的大型文化企業發展到20家以上,銷售收入、總資產突破100億元的旗艦文化企業集團發展到3—5家,文化上市公司5家以上、市值過200億元的突破2家。60%的縣市成為全國、全省文化建設先進縣市。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發展先進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到幹部教育、學校教育中,體現到人民民眾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體現到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和農村文化建設中,體現到各項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中。針對當前人們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列出一批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增強理論說服力度,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大力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推出一批引領先進文化方向、反映時代精神、具有一流水準的精品力作。
2.弘揚湖湘文化。繼承發揚湖湘文化精神,強化精神支柱,建設精神家園。做好《湖湘文庫》等重要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構建民族文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保護、大利用”的長效機制,整體規劃建設湘西文化生態保護區。到2015年,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突破100處、省級發展到60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突破100項、省級發展到400項,實現我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
(二)建設理論學習服務體系
1.健全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加強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的學習,開展學習督查活動,召開領導幹部學習經驗交流會和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經驗交流會,以黨員領導幹部和各級黨組織的率先垂範推動全社會的學習。重點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學習黨的歷史,學習富民強省所需要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社會和國際等各方面知識。
2.推出一批重大理論研究成果。堅持以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推出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繼續編寫好《科學發展觀在湖南的認識與實踐》、《熱點問題談心錄》,努力把認識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
3.推進學習型湖南建設。辦好省委機關刊《新湘評論》和湘潮講壇、為民論壇、寧炬評論等一批理論宣傳品牌,在新聞媒體開辦欄目和專題節目,介紹學習體會和轉化套用的好做法好經驗。認真組織好“三湘讀書月”、社會科學普及宣傳月等活動,在全省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建設現代文化傳播體系
1.壯大主流媒體。發揮主流媒體在文化傳播中的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加快發展湖南日報、湖南廣播電視台等新聞媒體,擴大主流媒體的覆蓋面,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2.發展新興媒體。發揮新興媒體在文化傳播中的生力軍作用,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的運用和管理,加強網路文化建設,抓好紅網、華聲線上等重點新聞網站建設。
(四)建設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體系
1.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文明城市創建覆蓋面達到90%左右,文明村鎮創建覆蓋面達到70%左右,文明行業創建覆蓋面達80%左右。廣泛開展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畫、湖南城鄉社會志願服務活動以及軍民、警民共建等各具特色的創建活動。
2.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誠信湖南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勞動者文明素質。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切實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宣傳一批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建設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入開展網路網咖、螢屏聲頻、校園周邊環境和出版物市場專項整治活動,淨化社會文化環境。
(五)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完善韶山一號工程,興建紅軍標語博物館、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園等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5年前,完成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圖書館、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改擴建工程,完成省文化藝術中心、省美術館、省少數民族文化園等省級標誌性公益文化項目建設。大力支持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漢語傳播基地”建設。到2015年,各市州全面完成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影劇院和文化廣場等基本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各縣市區全面完成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和民眾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全省95%的鄉鎮、街道完成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平均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並配送必要的設施設備;90%的行政村、社區完成文化活動室的建設。
2.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建設。加大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家書屋建設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實施力度,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看電影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鑑賞高雅藝術、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到2015年,基本實現全省農村廣播電視戶戶通;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路,與農村遠程教育網路實現共建共享;為每個縣配備一台流動電影放映車、每30個行政村配備一套數字電影放映設備,每個行政村每月免費放映一場數字電影;農家書屋基本覆蓋全省每個行政村,建成百台新華汽車書店;為優秀劇團配備和更新流動舞台車,開展送戲下鄉與演藝惠民活動,省、市、縣三級政府採購和補貼文藝演出10000場,其中省級1000場、市級2800場、縣級6200場。
3.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對重要公共文化產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動,採取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形式,擴大服務範圍,增強服務效益。加強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和黨報黨刊等公益性文化單位的功能建設,完善服務內容,增強服務能力。繼續實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科技館免費向社會開放,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村和社區文化活動室免費向轄區民眾開放,讓廣大人民民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積極培育、扶持民眾文藝團體,廣泛組織開展民眾性文藝活動。
(六)建設文化市場體系
1.最佳化文化產業布局。以長株潭為核心文化增長極,以大湘西為新的文化增長極,帶動全省文化產業全面、協調發展。把文化產業作為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的重點產業來規劃和布局,在“綠心”地帶打造國家級“湘江論壇”,集群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文化休閒基地等。到“十二五”期末,長株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達50%以上,占長株潭GDP總量的10%以上。跨區域聯合開發,打造大湘西文化旅遊產業帶,到2015年,大湘西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10%以上。連線大湘南與湘東地區,突出打造名人、名居、名勝品牌,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相結合的文化發展基地。努力打造“湖湘文化”品牌與“名片”,通過最佳化文化產業布局,構建全省“品”字型的文化發展格局,促進區域文化協調發展。
2.調整文化產業結構。以內容創新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演藝娛樂、動漫遊戲、文化旅遊、印刷複製、數字內容、文化會展等為重點,推動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鞏固和發揮已有品牌優勢,使廣電、出版、動漫、演藝等優勢產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提升電影、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放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加快出版物由主要依賴傳統介質向多種介質轉型,建設一批有影響的數字出版平台和數字出版工程。搶抓3G商用和產業融合的重大機遇,整合紅網、拓維信息等技術平台和廣電、出版、動漫等內容資源,加快發展移動多媒體、手機廣播電視,開展移動文化信息服務、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為各種便攜顯示終端提供內容服務。加快廣播電視傳播和電影放映數位化進程,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抓住印刷產業加速向內地轉移的機遇,發展高新技術印刷、特色印刷,積極培育長沙印刷科技產業園等印刷複製產業基地。整合省內動漫資源,打造大型動漫產業集團,創新動漫產業價值鏈,不斷提高動漫產業贏利能力。培育發展青少年職業體驗、卡通動漫主題公園、互動式影視基地、大型實景文藝演出等文化互動體驗新業態。加快文化與觀光旅遊、體育健身、藝術培訓等產業的融合和互動,推動文化服務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3.完善文化要素市場。加強文化產品市場渠道建設,加快構建以湖南有線電視網路集團為龍頭的數位電視傳輸網路,以新華書店為龍頭的文化產品行銷物流網路,以湖南日報發行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黨報黨刊發行網路。大力發展現代文化流通組織,推進出版物、網際網路服務營業場所、電影院線和文娛演出場所的連鎖經營,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重視培育和開拓農村文化市場,扶持發展農村文化生產和服務網路。辦好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周、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金鷹電視藝術節、紅色旅遊文化節、手機動漫遊戲大賽、湖南藝術節、長沙車展等有影響的文化節會,搭建文化展示和交易平台,繁榮文化市場,引導文化消費。大力發展文化生產要素市場,重點培育文化人才市場、金融市場、產權市場和著作權交易市場,發展文化市場經紀、代理、評估、鑑定、拍賣等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加快建設和完善各類文化協會和文化商會,發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4.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大力推動政府間的文化交流,鼓勵優勢文化企業跨區域發展。支持文化企業研發“湖湘特色、中國風格、國際氣派”的外向型文化產品,通過國際合作、委託代理、發展出口基地和境外直接投資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國際國內文化市場競爭。扶持一批外向型文化企業,積極拓展出版物、影視節目、文藝演出、動漫遊戲、工藝美術等文化產品出口和服務貿易。
5.建設重大文化工程。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形成文化產業密集區。到2015年,重點推進完成湖南文化創意產業園、金鷹卡通產業科技園、中南數字出版基地、泊富國際創意中心、湖南日報傳媒大廈、麓山文化國際廣場、湖南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湖南藝術大廈、湖南文化廣場、網路科技文化產業園、長沙印刷科技產業園、張家界自然歷史博物苑等標誌性文化工程建設,打造10個以上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總投資過100億元。各市州規劃建設1—2個有特色、上規模的標誌性文化工程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建設文化強省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建設文化強省的重大意義,把建設文化強省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宣傳思想文化部門主要負責、黨政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宣傳思想文化部門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切實履行職責,發揮主力軍作用,同時主動加強與各方面的聯繫,爭取各方面的配合與支持。發展改革、財政、社保、稅務、工商等與建設文化強省密切相關的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涉及文化強省建設和管理的相關職責,積極提供支持和保障。調整充實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建設文化強省工作的領導協調。各市州、縣市區要設立相應的領導協調機構。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理順文化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建立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績效考評機制。加快推進出版發行、文藝院團、影視製作發行放映、非時政類報刊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培育自主經營、富有活力的市場主體。支持改革到位的優勢國有文化企業跨地區、跨領域、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貫徹落實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於加快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的意見》(中宣發〔2009〕25號),2010年內完成長沙、張家界、岳陽、常德等市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任務,整合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和執法職能,合併文化局、廣播電視局、新聞出版局,組建新的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合併市州、縣市區廣播電台、電視台,組建新的廣播電視台,實現管辦分離。在試點基礎上,在全省其他市州全面推開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三)完善建設文化強省的政策法規體系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財稅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支持文化強省建設的配套政策。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7〕21號),把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同時注意合理布局、綜合利用。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使用的原劃撥土地,改制前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改制後,土地用途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經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仍以劃撥方式使用;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應依法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經評估確認後,以作價出資(入股)等方式,轉增國家資本金。對重點文化建設項目需要新增建設用地的,各級政府要在土地利用年度計畫中優先安排。出台金融機構支持文化強省建設政策,創新文化無形資產質押擔保制度,暢通文化產業“綠色貸款通道”,完善文化投融資服務平台。完善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社會保障政策。出台文化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鼓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出台《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湖南省文化體育設施管理辦法》、《湖南省印刷業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加強文化法制建設。
(四)加大建設文化強省的投入
各級政府要增加文化事業產業投入規模,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增幅不低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省財政每年安排文化產業引導資金1億元,從2010年起設立文化事業發展資金。各市州、縣市區財政要安排並逐步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出台使用和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財政對主流媒體的投入。加大對基層文化單位的投入,切實加強農村和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探索和拓寬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文化產業。鼓勵我省優勢文化企業充分對接境內外資本市場,通過上市、私募、發行債券等方式融資發展。設立湖南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公司),完善和落實鼓勵單位和個人捐贈、興辦公益文化事業的各項經濟政策。
(五)加大建設文化強省的人才保障
把培養一流文化人才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第一戰略。實施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在文化事業建設費中設立文化人才培養專項資金,定期遴選、引進、培訓文化創作、經營管理、科技創新和理論研究等領域的領軍人才。創新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的特殊政策,實行“一事一議”制度,在戶籍、住房、職稱、薪酬待遇、家屬隨遷等方面給予傾斜,使湖南成為集聚國內外優秀文化人才的“窪地”。高度重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切實解決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具體困難和問題,確保鄉鎮綜合文化站隊伍穩定、待遇落實。出台民間文化人才職稱評聘特殊政策,鼓勵民間技藝大師收徒授業,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健全文化人才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大優秀文化人才的激勵力度,對文化強省建設有突出貢獻的按照行政獎勵的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創新激勵機制,擴大資本、智慧財產權、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範圍和額度,激發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設立文化領域的政府榮譽制度,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營造尊重創造、尊重文化、尊重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社會環境。
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本綱要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各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完善服務,積極創造條件,切實抓好本綱要的貫徹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