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化縣林科所為中心,由柘溪景區、雲台山景區、茶馬古道景區三大部分組成,公園總面積8579.3公頃。森林公園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森林植被類型為中亞熱帶偏北次生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混交林,森林覆蓋率高達94.00%。主要特色是山中有湖、湖中有山、群山環抱、峰巒疊翠的“高峽平湖"特色。

2009年8月,柘溪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湖南省安化縣林科所
  • 面積:8579.3公頃
  • 級別:國家級
  • 植被類型:中亞熱帶偏北次生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混交林
  • 批准時間:2009年8月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龍泉洞,茶馬古道遺存,洞市老街,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交通線路,交通,線路,歷史人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湖南省安化縣林科所,由柘溪景區、雲台山景區、茶馬古道景區三大部分組成,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1°01′31.09″~111°05′22.66″,北緯28°07′23.31″ ~28°19′30.34″之間,公園總面積8579.3公頃。
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

地形地貌

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屬中低山地形,地勢起伏,溝谷相間,切割強烈,山勢陡峭,匯高山、峽谷、溪流、瀑布、茂林於一身。有古生界石炭系灰岩經岩溶作用而成的溶洞景觀在公園範圍內遍布。

氣候特點

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東亞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的氣候特點。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492種,隸屬736屬、194科,其中Ⅰ級保護植物有銀杏、銀杉、水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珙桐等6種;Ⅱ級保護植物有金錢松、台灣杉(禿杉)、福建柏、榧樹、鵝掌楸、觀光木、樟樹、楨楠、花櫚木、野大豆、金蕎麥、大葉櫸、川黃檗、銀鵲樹、喜樹、香果樹、中華結縷草等17種。
川黃檗川黃檗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共有野生動物281種,隸屬於29目82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頸長尾雉、雲豹和林麝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鯢、虎紋蛙、鳶、蒼鷹、赤腹鷹、雀鷹、松雀鷹、蛇雕、燕隼紅隼、白鷳、紅腹錦雞、勺雞、紅腹角雉、穿山甲、豺等22種;公園內已發現兩種湖南脊椎動物新紀錄種:紅尾副鰍和無聲囊樹蛙。
赤腹鷹赤腹鷹

主要景點

龍泉洞

龍泉洞大約形成於兩億多年以前,是古生界石炭系石灰岩經岩溶作用而成。它像一條巨龍,潛居在雲台山下,龍泉洞現已探明的洞底面積為5萬平方米,垂直高度達80米,構架地層有4層,由一條陰河、兩個天窗和多個乾洞組成,現已開發的遊覽線路長達1868米,沿途分布六個主要景區,上百個景點。溶洞內有陰河、有瀑布,石鐘乳、石筍、石旗、石幔、石花。
龍泉洞龍泉洞

茶馬古道遺存

茶馬古道遺存:為了穩定西北邊陲,中國在唐朝時就建立了茶馬互易制度,從而形成了“馬幫馱出來的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安化茶馬古道素以南方最後一支馬幫和最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存著稱於世。
茶馬古道遺存茶馬古道遺存

洞市老街

洞市老街是安化茶馬古道風景區的重要景點。洞市地處雪峰山系東端,西南部與新化的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相依偎,一條發源於大熊山的小河——麻溪穿越其境,直達資江,麻溪河有個暗流奔涌,深淺難測的“三門洞”,“三門洞”附近有繁榮的集市,洞市因此而得名。
洞市老街洞市老街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12年,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完成總體投入2650萬元,其中環境建設投入500萬元,植樹造林50公頃,林相改造150公頃。基礎設施投入2100萬元,新增車船10台,新增床位200張,新增餐位300個,新增游步道10公里,改造旅遊景點10處。

品牌建設

2009年8月,柘溪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交通線路

交通

火車:湘黔幹線過境,公園距安化火車站15公里。
公路:二廣高速,G207縱貫南北,S308,S225橫貫東西。

線路

路線編排:洞市老街—茶馬古道風景區—關山峽谷—雪峰湖—金龍迎客—倒掛金蓮。

歷史人文

茶文化旅遊·茶馬古道
在安化的崇山峻岭和山澗溪流之間,綿延著一條神秘的茶馬古道。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這條道路上默默行走,悠遠的馬鈴聲,迴蕩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馬古道上馬蹄印仍歷歷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橋仍屹立在風雨中,仿佛在遙憶著那一片歷史的風景。
茶馬古道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連線內地產茶區和西北、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茶馬交易的交通要道。歷史上的益陽,驛道交通發達,並與茶馬古道連線起來。千百年來,穿梭在古驛道上的辛勤馬幫,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山林深谷的寧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闢了一條通往邊陲的經貿之路。在茶馬古道上,使益陽茶名揚天下的是黑茶,其著名的品種有茯磚茶、千兩茶、黑磚茶和三尖茶。
馬幫和茶馬古道凝聚和集中了物流和人流,在茶馬古道經過的好些水陸、陸陸交匯點,慢慢而自然的形成了集鎮、驛站,以方便馬幫和過往商賈行人買賣商品,住宿歇足。高城峒、江南古鎮、永錫橋、洞市老街、唐家觀、新化圳上、白溪、隆回灘頭、寶慶這些老市鎮,便是隨“茶馬古道”誕生、發展而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