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學院光電信息研究所

一、研究所簡介
光與電的進一步融合是突破電子瓶頸的有效方式,光電信息的發展無疑是加快信息化進程的最主要動力源泉之一。光電信息研究所的成立,旨在匯聚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硬體設施與各專業研究人員,從事與電子、通信以及控制相關的光電信息方向的研究,立足“微波光子學”、“光電系統控制電路”、“嵌入式系統”、“面向智慧型電網關鍵光電技術”以及“無線光通信”四個研究方向,輻射相關領域。在從事科學研究的同時積極倡導“成果轉化”、服務地方工業發展。
自2013年12月1號成立至今,該研究所已在國內外各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Ei論文13篇,《中國科學:信息科學》錄用3篇;已公布專利15個,已授權1個發明專利、4個實用新型專利;現階段已參與多項國家與能源部項目,主持省科技廳工業支撐重點項目1項,主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青年項目1項,衡陽市科技計畫項目3項,與大亞灣核電站、大唐電力集團、天雁機械廠、衡陽市質檢局以及泰豪通信有限公司積極展開合作,主持橫向聯合項目8項。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負責人介紹
(1)微波光子學方向
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半導體雷射器、高速光電調製器探測器、集成光學、光纖光學和微波天線、微波單片積體電路等光學與微波技術的蓬勃發展,出現了一種將微波與光學兩門學科的優勢結合起來的新興交叉領域,並形成新學科——微波光子學。這個新的交叉學科主要包括:微波毫米波信號的光學產生方法;微波毫米波信號的光域處理方法;光載微波毫米波信號的傳輸問題;太赫茲信號的產生、傳輸、處理原理及實現技術以及相關的實現與潛在套用領域等。
該方向以洪俊博士作為帶頭人。洪俊(1981-),男,畢業於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獲物理電子學方向博士學位。期間主要從事微波光子學方向的研究,承擔華為公司高校合作項目,開發了滿足IEEE 802.b標準的“近距離光通信系統”;承擔電子十四所委託項目,開發“X波段雷達收發器低相噪本振”的研究;參與總裝創新項目1項,負責預研項目1項;現主持湖南省科技廳工業支撐重點項目1項,教育廳青年項目1項,衡陽市科技計畫項目1項,橫向聯合項目4項,參與多項國家級項目。在微波光子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8篇,其中SCI/EI收錄15篇,《中國科學:信息科學》錄用3篇,國際頂尖期刊IEEE/OSA Optics Letter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審稿人;作為第一發明人,已公布專利8項。
(2)光電系統控制電路方向
光電系統能夠突破電子瓶頸,在性能指標上達到量子極限。但是對於光電系統而言,系統的穩定性很難保證。對於光物質而言,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套用有時偏向波動性、有時需要發揮其粒子性特點。當套用其波動性時,相比電波而言,其波長非常短,例如C波段光通信波長在1550 nm附近,如此短的波長對其穩定性很難控制,對控制電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該研究方向以姚勝興教授作為帶頭人,姚勝興(1965-)教授長期從事電力電子控制電路方向的研究,2002主持完成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智慧型建築中的樓宇自動化系統研究”(00C019),2004主持完成省教育廳青年項目“現場匯流排技術在樓宇自動化系統中的套用研究”(02B026),2004年主持完成企業橫向項目“廣東大亞灣核電站ACOME電纜老化技術分析”(GNPS-GL70231),2011年主要參加湖南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變壓器狀態監測泛在感知系統的研究”(11JJ9010)。現主持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基於調製器線性化技術的大動態微波光接收系統的研製”(15A046),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EI收錄3篇、INSPEC收錄1篇、獲“衡陽市一等優秀學術論文獎”5篇。
(3)嵌入式系統方向
隨著信息化,智慧型化,網路化的發展,嵌入式系統技術也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進入20世紀90年代,嵌入式技術全面展開,目前已成為通信和消費類產品的共同發展方向。在通信領域,數位技術正在全面取代模擬技術。在廣播電視領域,美國已開始由模擬電視向數位電視轉變,歐洲的DVB(數位電視廣播)技術已在全球大多數國家推廣。數字音頻廣播(DAB)也已進入商品化試播階段。而軟體、積體電路和新型元器件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所有上述產品中,都離不開嵌入式系統技術。
該研究方向以李祖林教授作為帶頭人,李祖林(1966-)教授主持並完成了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個、省教育廳課題3個,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獎一項(排名第5),公開發表了科研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被EI收錄5篇,INSPEC收錄1篇,獲得衡陽市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3個、二等獎2個,目前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湖南省教育廳課題3項。
(4)面向智慧型電網關鍵光電技術方向
自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宣布建設中國智慧型電網以來,電網裝備的智慧型化技術和電力系統中的通信與信息技術已成為目前智慧型電網研究的重要內容。光電技術信息化改變了傳統信息學科的格局,光與電的進一步融合成為突破電子學瓶頸的有效方式。本研究方向致力於智慧型電網中光電信息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旨在為智慧型電網的電網裝備智慧型化、數據採集全景化、信息建模統一化、事故處理智慧型化、分析決策線上化、控制操作自動化、保護控制協同化、通信網路安全化等關鍵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持。
該研究方向以宋紹民教授作為帶頭人,宋紹民(1966-)教授長期從事電力系統智慧型信息處理方面的研究,2006主持完成省教育廳優秀青年科研項目“基於多種特徵信息的變壓器故障免疫診斷方法研究”(06B019),2011主持省科技廳省市聯合基金項目“基於WSN的變壓器狀態監測診斷泛在感知系統研究”(11JJ9010),2013年主持企業橫向項目“光電互感器線上冗餘採集裝置開發”,已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EI收錄5篇、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衡陽市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篇。
(5)無線光通信方向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通信技術也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在過去的幾年中,人們對傳輸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使用高速率數據傳輸的用戶數量每年都在遞增,光纖通信因為能傳輸高速率的數據,成為廣域通信網的骨幹網路,如今在廣域通信網中80%以上的信息是通過光纖傳輸的。但是從光纖骨幹網到用戶之間的"最後一英里",如果鋪設光纜,不僅花費大而且耗時;許多無線通信技術可以解決"最後一英里"的問題,但是這些技術需要向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申請頻率執照,不僅要使用戶支付大量的頻率占用費,而且申請也要花費數月的時間。無線光通信(FSO,Free space optics)因為無需頻率申請,機型小方便架設,能夠簡單的解決最後一英里的問題,為寬頻接入的快速部署提供一種靈活的解決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在發射、接收的光信號瞄準研究,提高系統可靠性,在此基礎上提高傳輸速率,使FSO發揮最大優勢。
該研究方向以張松華副教授作為帶頭人,張松華(1979-)副教授長期從事RFID電路故障測試技術的研究,現主持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基於軟體無線電的RFID通用解調技術研究(11C0377);2010-2011年間共參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一種重影消除均衡器(專利號:ZL 200810031597.0);一種基於小波預處理GCR的電視信號重影消除方法及系統(專利號:ZL 200810031595.1);一種10位電流舵結構的高速數模轉換器(專利號:ZL 200810031504.4);2012年主持完成衡陽市科技局科研項目“RFID數字通用接收模組的研究”(2010KG56),2013主持完成校級科研項目“基於小波變換的RFID調製識別算法研究”(HY10008),2011年主持完成企業橫向項目:深圳市科爾達電氣設備有限公司“電腦多頭組合秤電氣部分開發項目”,深圳久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源老化車回饋型電子負載設計”,2011年主要參加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並聯混合型有源電力濾波器控制系統的研究與設計”(08C245),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EI收錄3篇、CSCD收錄7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