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時

測時是指以工序作業時間為對象,按操作順序進行多次重複觀察,並測量其工時消耗的一種方法。測時的主要目的是用於研究、總結和推廣先進生產者的操作經驗;同時為尋求合理的操作方法,確定合理的工序結構,測定工人完成工序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時間消耗量,為制定作業時間定額提供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測時
  • 對象:以工序作業時間
  • 性質:科學
  • 目的:研究等
類型,程式,

類型

測時,按觀察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個人測時和工組測時;按觀察記錄方式和範圍的不同,可分為連續測時、反覆測時(抽測)、循環測時。其中,對個人的連續測時使用最為廣泛,也最具有代表性。
1、連續測時
由觀察人員以秒表為工具,按工序操作單元順序逐一觀察,記錄當時時間和發生事實的測時。主要特點是:在整個工序作業的觀察中,自始至終不讓秒錶停止,僅按劃分各操作單元界限的定時點記錄起止時間,待全部觀察次數進行完畢後再計算各操作單元、各次觀察的延續時間。連續測時主要用於研究完整工序的操作構成和時間消耗。在制定技術定額時被廣泛採用。
2、反覆測時
由觀察人員用秒表對一個個操作單元獨立進行觀測、直接記錄操作延續時間和事實的測時。主要特點是:某一操作開始即啟動秒表,操作結束即停止秒表,記錄下該操作絕對延續時間,使秒表復位歸零,再繼續下一操作的測時。此法又稱歸零法。在時間研究中,反覆測時多數用於抽測一個工序中的某些重點操作單元的延續時間,達到特定的目的,故反覆測時又稱為抽測法。
3、循環測時
將工序全部操作單元劃分為依次減去一個單元的多個操作組合,由觀察人員用秒表循環觀測記錄各組合的延續時間和事實的測時。實施步驟:
劃分並排列操作組合; 依次分別測定各操作組合的消耗時間; 計算工序平均作業時間; 計算各操作單元平均延續時間。  循環測時的主要特點是只測定操作組合的時間,由測得的工序平均作業時間倒算各操作單元的平均延續時間。此法僅用於作業時間特別短(操作延續時間小於0.06分)的那些工序的時間測定和結構分析。

程式

測時步驟:分為3個,即準備工作,測時觀察,整理和分析。
1、準備工作
1)根據測時的目的選擇測時對象。如果測時是為了制定定額,應當選擇介乎先進和一般之間的工人為了對象;如果是為了總結先進操作經驗,應選擇先進工人作為對象;如果為了找出完不成定額的原因,則應選擇完不成定額的工人為對象。測時對象確定後,測定人員要將測的目的、意義和要求,向工人講清楚,以便取得工人的配合。
2)了解被測對象和加工作業方面的情況,如工種、技術等級、工齡、設備、工具、工作地布置、環境條件等。如果測時是為制定時間標準提供資料,還需要在作業現場,建立良好的生產秩序,如工作地服務、技術服務和合理布置工作地等。
3)根據實際操作步驟,將工序劃分為操作或操作組。原則是:把基本時間輔助時間、機動時間、機手並動時間和手工操作時間要分開。在劃分操作的基礎上,確定定時點,作為區分上下操作之間的界限,以保證每次觀察記錄的一致性和正確性。定時點應選擇聲音或視覺上容易識別的標誌。
4)測時最好在上班後一、二小時,待生產穩定後進行。測時觀察的次數,要根據生產類型、作業性質(機動、機手並動、手動操作)和工序延續時間長短等條件來確定。在大批量生產條件下,測時精確度要求高,觀察次數比單件小批生產類型多些;工序的延續時間長,每次測定的結果出現的誤差相對小些,觀察次數可以少一些。一般機動操作比手動操作穩定,觀察次數也可少些。以上各項準備工作都要填寫在測時卡片上。
2、測時觀察
通常採取連續測時法,按操作順序連續記錄每個操作的起止時間。也可以採取反覆測定法,反覆記錄一個操作的延續時間。如果工序中的操作延續時間較短不容易連續記錄,可用交替測時法。如第一次測定一、三、五項操作,第二次測定第二、四項操作,交替測定記錄。在測時過程中,測定員思想要集中,嚴格按照確定的定時點進行記錄,如果出現中斷或不正常的情況,應在測時卡片上註明。
穩定係數 = 測時數列中最大數值/測時數列中最小數值
3、整理和分析測時資料
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
1)根據測時記錄計算出每一操作的延續時間。
2)檢查核實全部測時記錄,刪去不正常的數值,求出在正常條件下操作的延續時間。
3)計算有效觀察次數,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續時間。
4)計算穩定係數,檢驗每一操作平均延續時間的準確、可靠程度。穩定係數是測時數列中最大數值和最小數值之比。
穩定係數越接近1,說明測時數列波動小,比較可靠;反之,說明數列波動性大,可靠性小。穩定係數超過規定的程度,就需要重新測定。標準的穩定係數是根據生產類型、操作時間和作業性質決定的。
5)根據每個操作的平均延續時間,計算出工序的作業時間,再經過工時評定,達到符合定額水平要求的,可作為制定作業時間定額依據的時間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