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雲山

清雲山

清雲山,坐落於粵東陸豐市河西鎮夏隴村境內。清雲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為定光寺,占地面積20公頃以上。其建築匯聚了明、清時期的藝術精華。10多米高的“如來”大佛石像盤坐在正廳中,十八羅漢威列兩旁。大雄寶殿四周的觀音閣、講經樓、祖師廳、藏經樓、福德亭、禪院等景觀景點。曾先後四次被評為“廣東省佛教文明寺院”的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雲山
  • 坐落於:粵東陸豐市河西鎮夏隴村境內
  • 占地面積:20公頃
  • 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
簡介,定光寺,

簡介

清雲山坐落於陸豐市河西鎮夏隴村境內。清雲山一般指的是清雲山的定光寺,定光寺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原名清雲寺(又名羅堂庵),清道光十年秋(1830)高僧寬鑒重修。道光中夏(1853)南澳疊石岩黃檗宗傳人仁智大師渡海參學時,再三叮囑門下,務必使寶剎生輝。1928年寺院被毀。1941年,宏慧和尚幾經輾轉,復入該寺居住,結廬躬耕,懇荒山林,與清雲山諦結下榮辱浮沉,廢興與共的不解之緣。1944年,宏慧偕弟子披荊斬棘,衍泥苦築,修建成一座五間式的庵堂,自耕自養自給。於1967年寺院再度被毀。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政策得到貫徹落實,1979年再度重建。
清雲山清雲山
定光寺坐落於古木林蔭的半山腰中,風光秀麗,泉水低鳴。1985年經批准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占地面積20公頃以上。其建築匯聚了明、清時期的藝術精華。大雄寶殿氣勢雄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書寫的金字橫匾“大雄寶殿”高掛其上;10多米高的“如來”大佛石像盤坐在正廳中,十八羅漢威列兩旁。大雄寶殿四周的觀音閣、講經樓、祖師廳、藏經樓、福德亭、禪院等布局合理,設計有方。另有山門、畔橋、放生池、天王殿、石牌坊、石拱曲橋等點綴其間,增添風光。有依山傍水、舒適雅致的接待館和齋菜堂,可供遊人歇息和素食。寺內保存有明清兩代的碑記、石刻木雕、石雕等宗教文物和佛協主席趙朴初為該寺題寫的“大雄寶殿”和“定慧講堂”墨寶等。  1985年定光寺被正式批准開放。宏慧遂發菩提大心,融雄心壯志於實踐,一步一個腳印,力排萬難,歷經十餘載,使定光寺從小到大,修復成殿宇雄偉,佛像莊嚴,寺容美觀,人事祥和,規模宏大的新寺院。並創辦佛學院,培植僧才;建念佛堂、海會塔,以利冥陽;訂立規章制度,使僧眾遵守,僧團清淨和合共住。曾先後四次被評為“廣東省佛教文明寺院”的榮譽稱號。

定光寺

定光寺主要建築是在1990年以後才開始修建的。整體為中軸線平面布局,分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教學大樓、地藏閣、觀音閣組成,兩側配有鐘樓、鼓樓、功德堂、祖師堂,師生宿舍樓、大齋堂、大禮堂、教務樓、招待所等,二層建築,共有三十多幢,實建總面積為二萬九千多平方米。寺宇依山坡度而築,層層升高,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長廊、台階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而殿內所供奉的佛、菩薩、羅漢等諸聖像,皆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古樸大方,妙相莊嚴,栩栩如生,獨具一格,為國內寺院所少見。且殿外兩側圓門外,各有清澈泉水,由山頂潺潺而下,沁人心脾。尤其在梵音沉宏,泉水弄弦,清風伴奏的氛圍中,欣賞這既有北方的質樸與豪放,又具有南方的清幽與秀雅,更不失禪寺的簡詰與淳樸的古建築群,實在令人心曠神怡,塵勞頓消,流連忘返。享有“嶺南一枝獨秀”之美稱。
如今定光寺面貌煥然一新,殿堂宏偉,廊閣扶疏,綠蔭掩映,鳥語花香,它既是佛教信眾的活動場所,又是人民民眾參觀遊覽的勝地。(每年接待遊客共上百萬人次),更是培養僧才的理想基地。廣東尼眾佛學院即開設於此,引來全國各地青年佛子紛紛投入清雲山的懷抱之中,朝夕白雲相伴,共飲清雲天南法乳,探討人生真諦。學院自1995創辦至今已先後培養九屆本科畢業生,近三百人,二屆研究生,共十二人,為新時代的事業輸送一部分僧才。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經艱難志心不改,定光寺和廣東尼眾佛學院能有今天的成就,一則感謝各級黨政部門的關懷,及十方善信的熱心護持。二則不得不佩服宏慧老和尚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堅毅不拔的創業精神,相信在三寶的慈光加被,藉此清雲山的靈氣和宏慧大和尚願力及全寺僧眾的共同努力,定光寺、廣東尼眾佛學院將更加興旺發達,為佛法的繼承和弘揚,為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碑文記載:伏以慈航普濟,法雨宏施,佛剎莊嚴,瓊光瑞靄。灣雲上瑤台,紫竹林中楊柳,泉石松峰,院檐招展,瑤池蓮座,垂下十二欄桿,甘露菩提。開九重之殿宇,擅起積千秋之香火。僧侶闡萬法之禪機,時在殿宇落成,法雨普施,是為記。崇禎仲月立。
清雲山
清雲山境內還有“獅山”、“象山”、“嚴公洞”、“火口山”等傳奇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