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華草書四條屏

清蒲華草書四條屏

《清蒲華草書四條屏》是清代蒲華所臨寫的前人的4幅草書作品一臨王羲之,一臨懷素,一臨自署“節書長史 (張旭)《率令帖》”,一臨祝枝山草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蒲華草書四條屏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蒲華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49厘米,橫:40厘米
  • 現收藏地重慶市博物館藏  
作品介紹,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我們如果將這四屏書法與上述幾位書家作品進行一下比較,就會發現有很大的出入,可知蒲華所謂的“臨”不過是託名而旦,其實際基本出於自運。細細加以品味,事實又不完全如此,感覺總歸是感覺,不是真實。這四屏書法的總體風格是筆畫開張、縱橫捭闔、滿紙菸雲、氣勢宏闊,但觀照每幅具體作品,又有小異之處。如臨懷素屏,線條較其他屏更為細勁飄逸,筆勢飛動,提按動作細膩,進退裕如,極有懷素《自敘帖》的韻律。
應該說蒲華臨祝枝山作品還是很得其形的,這與所臨對象曾為自家舊藏不無關係。蒲華與之朝夕相對,爛熟於胸,故心手雙暢,神態躍然紙上。祝枝山固是草書大家,但有些作品一味逞氣佯狂,難免有小疵。蒲華此幀亦是四幅中之下駟,古語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不無道理。筆者以為第三屏是四屏中最好的一件,好就好在氣息暢達、遊刃有餘,毫無鼓努之態而又變化多端,長鋒羊毫的長處得到了最好的發揮。
蒲華的書法總體來說應屬帖學一路。但清代興碑以後,時代審美觀念的轉變不能不對個體產生影響,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蒲華也不例外。他自謂書法效法呂洞賓、白玉蟾,這是他狡黠的一面。他是畫家,除山水外,還擅長畫竹。他畫竹放筆橫掃,氣吞山河,水墨淋漓,與書法相通,但與書法相較,則更為狂放,更為野逸。有人謂蒲華書畫“粗頭亂服”,如果僅從表面現象看倒是不錯的,但蒲華的書畫創作是相當用心的,只不過他從大處落墨、不事小巧而已,我們當然要透過現象看其本質。

作者簡介

蒲華(1832-1911),清代畫家。原名成,字作英,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書齋名莢蓉合、九琴十硯樓,浙江嘉興人。青年時曾希望通過制藝而仕進,因追求自由的性格和窒息人性的科舉制度相背,他寫在試卷上的字常常出格,不為考官所喜,多次嘗試,僅得“諸生”資格,於是絕意進取,轉而致力藝術。生活清苦,一度租居城隍廟,僅斷足床、破案而已。里人與寺僧索畫,有求必應。嗜酒,時赴醉鄉,向他索畫的人,往往代付酒資,待他酒酣耳熱,畫興勃發,手癢難熬便落筆成章。晚年僑居上海,賣畫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