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

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成立於1976年,負責清華大學數字校園的研究、規劃、建設、運維、用戶服務與培訓,是學校重要的學術支撐機構。

基本介紹

中心簡介,歷史沿革,機構設定,綜合辦公室,研究開發室,運行服務室,培訓部,數字校園聯合研究中心,現任領導,計算中心主任:蔣東興,計算中心副主任:陳懷楚,計算中心副主任:佟秋利,

中心簡介

中心下設綜合辦公室、研究開發室、運行服務室、開放實驗室、培訓部及數字校園聯合研究中心,共有教職員工110人,在讀研究生10多人。
中心運用先進的網路信息技術,建立了涵蓋網上教學、網上科研、網上管理、網上服務的信息化平台,全面支持學校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各項工作,為全校師生員工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支撐與服務。目前,由中心研發並投入運行的校級信息化套用系統近百個,包括學校信息門戶、電子身份管理與認證、許可權管理、數據交換等平台系統,以及辦公自動化、網路教學、教務管理、科研管理、學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實驗室管理等多個重要套用系統。計算中心的信息化建設在清華大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人才以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信息化支撐作用。
在建設清華大學數字校園的過程中,由中心提出的“數字校園”、“大學資源計畫(URP)”、“信息化頂層設計”、“數字校園運行服務體系”等高校信息化理念,受到國內同行的高度認可。以清華大學信息系統為基礎研發的高校數字校園解決方案及其系列軟體,已廣泛套用於全國數百家兄弟院校,推動了我國高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在完成學校信息化建設任務的同時,中心還承擔了國家和相關部委的重要科研項目,如:“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網路文化安全監管系統的體系構架、集成及示範套用”、“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網路學院示範工程”、“網上教育結算系統”、“863”軟體重大專項“基於Linux的高等教育教學軟體的開發與套用”、教育部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重大課題“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套用研究”、國務院學位辦“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審核系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重大項目“醫藥衛生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系統”等。

歷史沿革

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以下簡稱計算中心)自1976年成立至今已走過了三十五年的征程,她伴隨著人類社會由工業化向信息化邁進的步伐,參與並見證了我國高校跨越式發展並實現現代化的宏偉歷程。回顧計算中心三十五年的發展史,我們看到了她由初期單純提供科學計算服務,發展為集數字校園的研究、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用戶服務與培訓等多項職能於一身的新型高校信息化支持中心,成為清華大學重要的學術支撐機構。
計算中心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科學計算階段(1976年-1987年)
1976年 計算中心成立。
1978年9月 計算中心成為校系共管實驗室。
1981年 引進日本富士通M-150F計算機系統,該設備是當時全國教育系統第一台大型計算機,計算中心進入科學計算輝煌時期。
1983年4月 計算中心為日本富士通公司研製了Fortran動態分析程式,是我國首次對國外出口軟體。
1984年 引進美國Honeywell公司DPS-8/52計算機系統,該機器大大提高了學校科研、教學的工作效率。
1985年12月 計算中心從計算機系獨立出來,成為校屬中心實驗室。
1987年1月 引進當時世界先進的並行多處理器小巨型機——美國ELXSI Y6400計算機系統,將學校科學計算帶入一個新高度。
1987年 計算中心完成主樓高速網,該網路在當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1987年11月 計算中心開發了清華大學教務管理系統並投入使用。
1987年 計算中心成立網路信息室,負責校園網籌備工作和計算機網路及大型資料庫的研究開發。
1987年10月 計算中心作為十一屆亞運會計算機工程的主要建設單位之一,負責亞運會計算機網路的建設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開發與實施,該工程1990年9月投入使用;1991年該項目獲得“北京市科學進步特等獎”,國際CWSA提名獎。
第二階段
多元化探索階段(1988年-1995年)
1989年 計算中心代表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第二炮兵指揮中心合作將DPS8/52升級為DPS8/70,並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989年 計算中心承擔國家科委863 CIMS項目(成都飛機製造公司CIMS工程項目)的計算機網路與資料庫設計部分,並獲得199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1996年“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89年 開始建設國內第一個100M FDDI為主幹網的校園網。
1989年9月 將網路信息室分為網路室和信息室。
1989年12月 成立“綜合信息網路技術研究所”,加強網路技術研究。
1990年 計算中心成立計算機教學室,承擔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任務。
1991年9月 為全校非電類專業學生開出了第一門計算機基礎系列課。
1992年 從網路室中分出校園網控制室,負責校園網路工程,加快校園網建設。
1993年1月 由計算中心建設的清華大學校園網通過國家計委驗收。
1993年9月 掛靠校長辦公室的信息中心與計算中心合併,在計算中心成立信息室,負責學校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教務處下屬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心(CAI)納入到計算中心,與教學室合併,共同承擔全校本科生非電類專業的計算機教學與實踐。
1994年2月 計算中心為家庭使用校園網進行工程安裝和調試。
1994年 計算中心與北大、中科院等單位在北京中關村地區建造的基於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高速網路——中關村教育科研示範網NSFnet與國際網際網路連線,是中國第一個與國際網際網路相連的區域網路,此研究成果對中國高校校園網乃至整個國家網路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性影響。
1994年12月 由計算中心開發的清華大學選課系統、辦公信息系統、計算機基礎教學CAI課件通過國家教委鑑定。
1995年 計算中心利用多媒體技術建立了國內高校中第一個信息服務網站——清華大學主頁。
1995年3月 為支持中國教育科研網路(CERNET)建設,計算中心的網路研究室和校園網控制室併入CERNET網路中心。
1995年3月 更名為“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
第三階段
教學與信息化階段(1996年-2005年)
1996年 清華大學“211工程”一期啟動,計算中心承擔了“信息與網路套用”、“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建設”和“CAI公共基地建設”三大項目。
1996年4月 計算機開放實驗室建成並於校慶日正式剪彩啟用。該實驗室是清華大學“211工程”的第一個成果,也是國內第一個大型的聯網計算機實驗室。
1999年1月 計算中心承擔的“211工程”項目“計算機開放實驗室”和“信息與網路套用”項目通過國家三部委驗收,這是全國第一個通過國家驗收的“211工程”項目。
1999年10月 計算中心自主開發的網路教育支持系統——清華網路學堂上線運行,它將教師網上多媒體教學、學生網上課件點播、師生交流、學生自習、做作業、考試和評估等多項功能有機地聯繫起來,為師生網上交流提供了一個方便的環境。該系統現已成為清華大學重要的教學支撐環境,年度上網課程超過4000門。
2000年10月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與建設”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2000年12月 由計算中心研製開發的“高校綜合教務系統”、“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基於Lotus Domino平台的通用辦公自動化系統”、“校園網通用計費系統”通過了國家教委的鑑定。
2001年9月 建立“清華大學數據中心”。
2001年12月 以計算中心為主要成員的“教學資源網路信息化建設與套用”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計算中心承擔的“計算機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2年6月 完成《清華大學數字校園建設“十五”規劃》。
2002年10月 成立“網路信息用戶服務中心”。
2004年3月 計算中心開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獲“2003年全國高等學校國家精品課”稱號。
2004年7月 計算中心研發的網路教學系統通過國家CELTS標準認證。
2004年9月 計算中心承擔的“985工程”一期“信息與網路套用”建設項目通過學校驗收。
2005年6月 以計算中心為主要成員研製的“大規模可伸縮的網路教學系統”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成果鑑定,該成果2006年1月榮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5年7月 由計算中心承擔的清華大學“985工程”二期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信息與網路套用”正式啟動。
2005年7月 計算中心舉辦了“第一屆高校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來自全國60餘所高校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領導100餘人出席了會議。之後該會議每年舉行,現已成為我國高校信息化領域的高端系列學術研討會。
2005年8月 計算機教學室獨立於計算中心,成立“清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部”,計算中心不再承擔全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任務。
2005年8月 將信息化研究室分為研究開發室和運行服務室。
2005年9月 計算中心承擔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系列課程與實驗基地建設”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第四階段
數字校園建設階段(2006年-至今)
2006年4月 計算中心承擔的“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化服務體系”通過學校驗收。
2007年12月 清華大學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計算機開放實驗室是其重要分實驗室。
2008年5月 完成《清華大學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十一五”規劃》。
2009年4月 “985工程”二期專項“現代化教學支撐平台”整體上線成功。
2009年 承擔教育部重大專項“教育服務與監管體系信息化建設”子項目“總體設計與技術指導監督”。
2009年9月 校園卡二期工程交付使用,為全校師生員工提供集成度更高、個性化更強、主動式、高效的信息服務。
2009年10月 新版信息門戶正式投入使用,完成26個套用的上線部署,為全校師生用戶提供服務。
2010年6月 承擔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標準”研製任務。
2010年10月 由計算中心承擔的清華大學“985工程”三期“信息化建設百年校慶緊急啟動項目”正式啟動。
2011年4月 推出了清華大學移動門戶,建立網路視頻直播平台,完成“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校慶晚會校友招待演出和 “水木清華”百年校慶文藝晚會3次大規模網路視頻直播工作。
2012年1月 新一版信息門戶上線試運行,清華大學信息化建設全面進入信息集成階段,突出了清華大學數字校園“信息資源整合、業務套用關聯”的特點。
2012年3月 計算中心牽頭研製的《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基礎代碼》、《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基礎信息》、《教育管理信息 高等學校管理信息》等7個行業標準由教育部正式發布,這是教育部正式發布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行業標準。

機構設定

綜合辦公室

綜合辦公室作為計算中心對外的視窗及樞紐部門,承擔著中心的學生事務、科研、人力資源、外事、財務、設備資產、安全保衛、行政後勤、對外接待等多項管理工作,為中心開展的校園信息化建設、運行、服務與成果推廣等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及必要的行政保障。

研究開發室

研究開發室是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的核心業務支撐部門,承擔著清華大學信息系統建設和維護任務,以大學信息系統建設規劃、研究、設計開發與升級維護為核心工作,並積極參與高校信息化理論研究、教育行業信息化諮詢規劃、教育行業軟體產品原型研究與開發等工作。
多年來,研究開發室來通過“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項目的建設,完成了清華大學數字校園的總體規劃,提出了“大學資源計畫(URP)”作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理論與系統框架;構建了由教學管理、網路教學、學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資產設備管理、辦公系統等組成的清華大學電子校務平台;研發了由信息門戶、身份認證、許可權管理、數據交換、信息服務、信息發布等組成的信息系統集成平台,有力地支撐了清華大學信息化建設。
研究開發室下設六個業務組,其中學生組負責教學和學生管理域信息系統建設;人事組負責科研和人力資源管理域信息系統建設;財務組負責財務和設備資產管理域信息系統建設;辦公組負責教學科研支撐系統建設和校內辦公系統、主頁網站建設;平台組負責校內信息系統集成平台建設和信息系統集成工作;質量保障組負責測試、美工、研發環境維護等。

運行服務室

運行服務室承擔清華大學數據中心的規劃建設以及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用戶服務工作,建立了數字校園運維服務體系,管理著各類伺服器、網路、安全等設備300多台,近100個信息系統,設備總容量近140TB的集中存儲,為信息系統提供了“安全、穩定、高效”的運行環境,“集成、共享、準確”的數據環境,為4萬多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提供“及時、準確、貼切”的用戶服務,使信息系統充分發揮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的支撐作用,為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做好信息化運行服務保障。

培訓部

培訓部秉承清華大學“教育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將計算中心多年積累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轉化為培訓課程,形成了涵蓋計算機軟體開發、系統管理和信息化研討的三類課程體系。2006年,培訓部被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為“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工程”研發基地和培訓基地。2009年,培訓部自主研發的“Web套用開發工程師專業技術證書”項目 ,榮獲清華大學教育培訓綜合項目一等獎 。
培訓部多年來積極進取,緊跟信息技術發展,以豐富的資源、全新的理念、一流的設施、精選的課程、博學的師資、名校的風範、嚴格的訓練、規範的管理,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為普及計算機套用技術、傳播信息化建設理念、培養實用型人才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數字校園聯合研究中心

數字校園聯合研究中心是計算中心負責數字校園建設成果轉化與推廣的執行機構,致力於清華大學信息化研究和建設成果在國內高等教育行業的套用推廣。聯合研究中心與合作夥伴北京清元優軟科技有限公司緊密協作,依託清華大學信息化先進經驗、根據市場需求,打造了普適性的數字校園整體解決方案,通過“理論研究”與“工程服務”的優勢互補,形成了集理論研究、產品研發、市場行銷、工程實施、售後支持為一體的數字校園推廣體系。為國內高校提供完整的信息化建設、實施與集成服務,實現數字校園理論與實踐並行,社會與經濟效益共贏。

現任領導

計算中心主任:蔣東興

蔣東興,副研究員,1970年生於湖南。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習,1993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同年免試推薦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攻讀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留校任教,一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主持或參與了《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教育電子政務建設項目建議書(2011-2015)》、《教育電子政務建設與發展“十一五”規劃》、《教育電子政務工程建設方案書(2007-2011)》、《“2008-2012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教育信息化領域項目建議報告》、《“2020年中國教育發展綱要”教育信息化建設專題報告》、《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套用戰略研究報告(2008)》、《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套用戰略研究報告(2010)》、《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發展綱要(2006-2010年)》和《北京市屬市管高校信息化建設“十一五”規劃》等規劃、報告的起草工作;主持了清華大學“985工程”/“211工程”信息與網路套用建設、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代化教學支撐平台建設等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承擔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網路學院示範工程”、“網上教育結算系統”,“863”軟體重大專項“基於Linux的高等教育教學軟體的開發與套用”,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網路文化安全監管系統的體系構架、集成及示範套用”,“十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重大項目“醫藥衛生科學數據管理和共享服務系統”,教育部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重大課題“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套用研究”,教育部 “教育服務與監管體系信息化建設”重大項目“總體設計與技術指導監督”、“信息標準與技術規範”子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主持“教育管理信息標準”系列標準的研製工作,主編了《CELTS-33 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高等學校管理信息》標準;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書籍5部,取得專利4項,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各1次。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理事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 理事長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管理信息化專業委員會 副會長
教育部“教育服務與監管體系信息化建設”項目總體技術組 組長
北京市計算機用戶協會 副會長
主要出版物:
《Windows Sockets網路程式設計指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12
《Internet實用指南》,鐵道出版社,1997.10
《Windows Sockets網路程式設計大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4
《TCP/IP基本原理與UNIX網路服務》,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8
《高校數字校園建設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計算中心副主任:陳懷楚

陳懷楚,高級工程師,1973年生於寧夏。1991年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習,1996年獲學士學位;同年免試推薦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攻讀碩士學位,1999年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1999年3月留校任教,在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主要從事數字校園與URP(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大學資源計畫)的高校信息化理論研究和建設工作,發表30餘篇學術論文。工作期間承擔了清華大學信息門戶系統、清華大學綜合教務系統、數字迎新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等多項套用系統的研發工作。曾獲清華之友優秀教師獎、清華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校先進工作者稱號等。信息門戶、綜合教務等系統在國內近百所高校推廣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計算中心副主任:佟秋利

佟秋利,副研究員,1970年生於內蒙古。1993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獲學士學位,1999年3月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工程碩士學位。
1993年7月留校任教,在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主要從事清華大學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服務工作,在清華“211工程”項目中承擔信息系統建設分項目的項目負責人。參與或負責的集成財務系統、綜合信息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教學評估系統極大推進了清華大學信息化進程,其中有兩項通過了專家鑑定,鑑定水平為國內領先。1998年以來在學校集成財務系統的建設中,將財務工作中核算、管理和服務相結合的理念引入信息系統建設,開發的集成財務系統中以電話查詢、網上查詢、觸控螢幕查詢等多種形式為全體教職員工、學生和各級財務主管提供了多層次的信息服務。
《清華大學教學質量評估及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榮獲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998獲校級先進工作者,清華之友-優秀青年教師群體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