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鐸山樓雨霽圖軸

清王鐸山樓雨霽圖軸

《山樓雨霽圖》軸,是清代書畫家王鐸的作品。該作品主要繼承荊浩和關仝的畫風,丘壑高峻、氣勢雄偉;同時注重學習董源和王維的畫法。以水墨暈染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此畫作畫面多以寫實為主,山石造型方峻厚實,勾皴兼具。王鐸的這幅山水畫是用元人的筆墨技法畫出了宋人的味道。是其流傳下來的代表作之一。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山樓雨霽圖》軸
【類別】繪畫
【材質】灑金箋本,設色。
【規格】縱20厘米,橫20厘米。

作品介紹

清代書畫家王鐸的《山樓雨霽圖》,該作品構圖呈三角形,簡潔明了。圖繪一高山,四周草木華滋,雨霧瀰漫。山腳下有溪水。遠處,以淡花青寫出的山峰與山中宮殿相映成趣,幾間茅屋隱現於一片樹林之中。近處樹木生長茂盛,自然交錯。畫面煙雨空濛,給人一種清新、濕潤的感覺。

作品賞析

《山樓雨霽圖》中,畫家用濃淡不同的墨色拉開了物象的空間距離,畫面層次分明。從作品的局部看,墨色豐富且變化微妙。畫家以小字楷書題記,使書法與畫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作品款署:“孟津王鐸題畫於銀灣曲,時年五十九歲,天將降雨澤。”由畫中的題跋可知,此圖是畫家為其契友而作。
《山樓雨霽圖》是王鐸的“澄懷觀道”之作。不過,他沒有完全用平淡、空靈的筆墨描繪,而是也採用了濃重的筆墨。如近處的樹木用雄健的中鋒鈍筆密密勾點,用墨較重;山石皴擦得也較密集,筆墨厚重,頗有董源、巨然畫的遺韻。《山樓雨霽圖》雖是咫尺小幅,但酣暢淋漓的墨色、雄強遒勁的筆法,使其意韻無窮。

作者簡介

王鐸(1592-1652),明末清初的書畫大家。字覺斯,號嵩樵,又號痴庵,別署煙譚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