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河

清澗河

清澗河,黃河支流,古稱辱(溽)水、秀延水、吐延川。發源於陝西省子長縣李家岔鄉周家嶮(以秀延河為源頭;另說發源於安塞坪橋,此以中山川河為源頭),向東流經子長縣馬家砭進入榆林地區的清澗縣。由清澗折向南流,由營田進入延川縣,經延川馬家河後流向東南,在延川縣蘇亞河村(清水關附近)注入黃河,全長169.9公里,流域面積40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29億立米,水力蘊藏量約2.66萬千瓦。

清澗河洪水災害較多。新中國建立後,清澗河沿岸已興建了大量水利工程,發揮著重要的灌溉效益,大大地改善了沿岸農業生產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澗河
  • 發源地:子長縣李家岔鄉周家嶮
  • 長度:169.9公里
  • 流域面積:4078平方公里
  • 年均流量:1.29億立方米
  • 水力蘊藏:2.66萬千瓦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
  • 地理位置:陝西北部
  • 流經地區:陝西省子長、榆林、清澗、延川縣
  • 主要支流:永坪川河、拓家川河等
  • 古稱:辱(溽)水、秀延水、吐延川。
  • 河口:延川縣土崗鄉雷家岔村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水文特徵,自然災害,水利建設,流域概況,

幹流概況

清澗河位置及流向清澗河位置及流向
清澗河在清澗以上稱秀延河,清澗以下始稱清澗河。
在陝西省子長縣,為秀延河段,發源於西部與安塞交界山麓(李家岔鄉周家嶮),東西走向,先向東南,到李家岔鄉楊橋折向東流,依次流經李家岔、安定、欒家坪、瓦窯堡、馮家屯、楊家園子、史家畔、馬家砭7個鄉(鎮),東至苗家溝入清澗縣境。境內流長80公里,流域面積1405.1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58.70%。
清澗河經過清澗縣城清澗河經過清澗縣城
清澗縣,清澗河由小折家溝入清澗境,流經折家坪、師家園則、秀延鎮和下二十里舖4鄉(鎮),於延川清水關附近入黃。河岸及河槽基本為青石,平時水流靜淌,澄碧如練。全長167.8公里,縣內長28.7公里,占總長度的17.1%。本境流域面積514.5平方公里,囊括5鄉(鎮)163村,占本河流域總面積11.96%、全縣總面積27.35%。全河上、中、下游比降分別為5‰、4‰、3‰。
延川縣,經子長、清澗、延川三個縣,由賀家灣鄉白家村入境,經賀家灣、黑龍關、延川、馬家河、稍道河、延水關、土崗7個鄉鎮,至土崗鄉雷家岔村入黃河,全長169.9公里,境內長57公里。平均流量每秒4.35立方米。流域面積1707.5平方公里,占地面積0.55萬畝。
子長以上為上游段,子長與延川間為中游段,延川以下為下游段。下游較上游、中遊河谷狹窄,縱坡比降大。清澗河流域延川縣內的溝壑密度4~6公里/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清澗河的主要支流有:永坪川河、賀家渠溝河、馬家灣溝河、關莊川河、文安驛川河、拓家川河。較大支流幾乎都集中分布在上、中游,如永坪川、文安川河等,而下游除右岸的拓家川河為惟一的較大支流外,其他大都為長度不足10公里的支、毛溝,特別是在拓家川河口以下至入黃河的幾十公里內,陡峭的峽谷兩側幾乎沒有支流進入。
最大支流永坪川河,發源於子長縣秋灘溝,由西向東縱貫永坪川,於延川縣城北黑龍關匯入清澗河,全長63.8公里,流域面積987.6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5‰,河段中游地面開闊,平均寬度300~500米,地形平坦,引水灌溉方便,為延川縣主要的農業區。
清澗河在子長縣境內主要有:水園子川支流(又稱任家河),北源白應河,流經馬家砭鄉,至任家河入清澗縣境,於折家坪附近入清澗河。
清澗河在延川縣境內有常流水二、三級支流10條,主要幹流有永平川河、文安驛川河、拓家川河。
青平川河,源於延川縣關莊鄉王家坪村,長40.4公里,至黑龍關鄉王馬家坪村入永平川河。流域面積235.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28立方米,年均徑流量896萬立方米,年均輸沙量271.1萬立方米。
文安驛川河,源於延川縣禹居鄉高家溝村,至延川鎮拐峁村入清澗河,全長41.5公里,溝道比降7.9%,平均流量每秒0.312立方米,年均徑流量985.4萬立方米,流域面積298.6平方公里,年均輸沙量328.5萬立方米。
拓家川河,發源於延川縣延長縣交口鎮李家坪村,全長32.5公里,至稍道河鄉韓家頭西側入清澗河。溝道比降10.8%,流域面積324.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26立方米,年均徑流量812.3萬立方米,年均輸沙量292.4萬立方米。
賀家渠川河,全長17.8公里,流域面積107.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14立方米,年均徑流量431.6萬立方米,年均輸沙量113.7萬立方米。
馬家灣溝河,發源於子長縣熱寺灣鄉王家莊村,全長23.5公里,至延川縣賈家坪鄉舍古里入永平川河。溝道比降8.15%,流域面積146.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19立方米,年均徑流量584.4萬立方米,年均輸沙量163.6萬立方米。

水文特徵

清澗河徑流年際變化大,延川站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53億立方米,最大為3.113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為0.7472億立方米(1957年),比值為4.17。平均徑流深35毫米,變差係數0.43。
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延川站7~10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總量的69%,最大的8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總量的27%。最大洪峰流量6090立方米/秒(1959年8月20日),最小流量0.005立方米/秒(1971年6月20日)。
清澗河子長站結冰始於11月3日,於3月5日解凍,全封凍期93天,冰厚0.85米。
清澗河多年平均輸沙量4490萬噸,永坪川河平均年輸沙量1130萬噸,年土壤侵蝕模數為10000~13000噸/平方公里。洪水期間含沙量一般在50%~75%之間。
其中在清澗縣,流速4.45米/秒;多年平均流量4.71立方米/秒,過境流量2.07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7440立方米/秒(王家崖·1978年),最小0.003立方米/秒(延川水文站·1972年)。86條溝道注入,自產徑流量0.82立方米/秒,自產總量2572.5萬立方米,加過境水,年徑流總量1.49億立方米(延川水文站)。據延川水文站觀測,平均含沙量568千克/立方米,最大含沙量733千克/立方米。

自然災害

清澗河洪水災害較多。1959年8月20日,圖暴雨洪水,永坪川河馬家灣水庫垮壩,延川水文站洪峰流量最高達6090立方米/秒,淹沒川道農田5000餘畝,損失糧食100餘萬斤。1974年8月8日,山洪暴發,受災農田10000餘畝,損失糧食150多萬斤,沖毀淤地壩190多座,小水庫3座,臨時抽水站5處,總計損失約300萬元。1978年7月27日,清澗河洪水流量達7440立方米/秒,造成寧寨河水庫衝垮,淹沒糧田1.12萬畝,災害損失達11.8萬元。

水利建設

新中國建立後,清澗河沿岸已興建了大量水利工程,發揮著重要的灌溉效益,大大地改善了沿岸農業生產條件。
本縣較大的自流引水渠道有清澗渠、清秀渠、党家川渠、白家川渠、石台寺渠、王家崖渠。
清澗渠,清澗河下游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榆林地區水利隊設計施工,建成於1955年。渠首在師家園則鄉王家灣村,渠尾在下二十里舖鄉梨家灣村。乾渠總長13.5公里(其中襯砌0.6公里),引水流量0.2立方米/秒,設計灌溉面積1800畝,有效灌溉面積600畝。設有滾水壩、進水壩各1座,沖刷閘2座,倒虹、渡槽各1座,隧道1處(長70米),退水閘24個。1987年,由於滾水壩頂部被洪水衝垮,渠道4公里處老墳灣因修建住宅堵塞,致使水地旱種。1988年,從以工代賑款中投資1.5萬元,維修了滾水壩,清挖了渠道。1989年實灌450畝,次年僅可灌100餘畝。本渠屬民用渠道,1955年成立管理所,負責管理使用。1988年,撤銷管理所,渠道交由師家園則鄉和受益村管理。
清秀渠,為清澗河主要水利工程之一。1955年由榆林地區水利隊設計施工,翌年建成,1964年改建。渠首在子長縣馬家砭村,渠尾在師家園則鄉王家灣村,本縣受益村莊10餘個,乾渠總長18.7公里(其中襯砌0.72公里)。渠道引水量0.6立方米/秒,設施灌溉面積4500畝,有效灌溉面積3400畝。1990年實灌2000畝。渠設攔河壩、沖刷閘、進水閘各1孔;支渠2條,總長2.8公里(其中襯砌0.08公里);渡槽13座,倒虹8座,隧洞9處。
石台寺渠,在清澗河東岸石台寺村。1938年,民眾籌集資金在南溝修築了一座滾水壩。1953年,國家投資1.58萬元,民眾投工2350個、投資180元,復修擴建。渠長1公里,設計灌溉面積90畝,有效和實際灌溉面積80畝。該渠是全縣管理利用較好的渠道,灌區為本縣主要蔬菜基地之一。
王家崖渠,位於清澗河右岸折家坪鎮王家崖村馬家岔溝,渠長0.37公里。1928年始建投灌,1955年國家投資1萬元,民眾自籌1.7萬元,完善擴建。設計和有效灌溉面積120畝,實灌40畝。主要設施有:滾水壩1座,石拱渡槽3座(共30米)。屬民用民管渠道。

流域概況

永平川,位於本縣西北部,西起高家屯鄉寒砂石村,東至延川鎮黑龍關大橋(永平河與清澗河交匯處),貫穿高家屯、永平、馮家坪、賈家坪、黑龍關5個鄉鎮,全長55公里,寬0.55~0.65公里。川道內交通方便,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灌溉方便,為本縣糧食高產區之一。
青平川,位於本縣西部,西起關莊鄉岔口村,東至黑龍關鄉王馬家坪村(青平川河與永平川河交匯處)。青平川河貫穿全川,長30公里,寬0.42~0.55公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為本縣糧食高產區之一。
文安驛川,位於本縣西南部,西起禹居鄉封家灣村,東至延川鎮拐峁橋(文安驛川河與清澗河交匯處),長35公里,寬0.45~0.56公里。文安驛川貫穿禹居鄉、文安驛鎮。河兩岸為川台良田。川道內交通方便,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為本縣糧食高產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