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閘橋

清水閘橋

清水閘橋位於上虞市蒿壩鎮西山麓,是古鑑湖通向曹娥江的重要通江閘橋,是浙東運河的重要樞紐。並且引曹娥江水補充河網水量或用於閘下沖淤,形成了完整的蕭紹平原灌溉排泄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水閘橋
  • 位於上虞市蒿壩鎮西山麓
  • 地位:古鑑湖通向曹娥江的重要通江閘橋
  • 始建:明嘉靖十六年(1537
簡介,歷史,

簡介

清水閘橋位於上虞市蒿壩鎮西山麓,是古鑑湖通向曹娥江的重要通江閘橋,是浙東運河的重要樞紐。清水閘橋引曹娥江水來補充河網水量,或用於閘下沖淤,形成完整的蕭紹平原灌溉排泄體系。

歷史

清水閘橋的歷史淵源: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清代為解決蕭紹平原的泄洪排澇,先後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乾隆六十年(1795)、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三江應宿閘;山西閘亦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增至5孔,後毀,至五十三年仍復為3孔。同時,挖浚閘港,但因線路長、粉沙含水量大,不易開挖成形,往往事倍功半,甚或無濟於事。因於沿塘新建姚家埠閘1孔、宜橋閘3孔、楝樹下閘3孔、西湖閘3孔,以及在應宿閘下游約1千米處的湯灣修建單孔刷沙閘1座,但除楝樹下閘外,各閘仍不時為閘外大片淤沙所困擾。外江大汛時,正值內河需水之際,刷沙閘閘孔小,涓涓細流,沖刷不及潮泥壅淤之速。故在蒿壩修建3孔清水閘,引曹娥江水補充內河水源,使應宿閘不致久閉而得長流,以為沖刷淤沙之用。然而清水閘閘底較高,且大汛內河需水之際,曹娥江亦值枯水季節,缺淡水可資引入提供刷沙挖並延伸至大和山西閘,沿塘長30餘里,出口在三江閘外約1公里處匯入閘港以沖淤。光緒年間溝已淤廢,於十五年(1889)建成刷沙閘,用水力沖刷閘港,二十二年為泄內澇,知府霍順武再浚清水溝,三十一年山陰知縣又全線浚溝沖港。光緒二十五年重建蒿壩清水閘,開挖閘外水道六百多丈,以為出口刷沙之用。
清水閘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