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慕陵

清慕陵

清慕陵即為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合葬的陵寢,位於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 。慕陵在清東陵清西陵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慕陵
  •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易縣城西永寧山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45.6畝
  • 開放時間:08:00 - 18:00
  • 門票價格:122元
  • 修建歷史:(1832年)到(1836年)
  • 規模:沒有方城明樓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保定市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方位規模,人物,構造,修建歷史,碑樓,建築特色,墓主生平,陪葬情況,遷移陵墓,交通信息,

方位規模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的慕陵,位於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慕陵在清東陵清西陵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
慕陵位於泰陵和昌陵的西側,距二陵較遠。是清宣宗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即道光皇帝的陵寢。清乾隆皇帝 後,清朝皇帝陵寢要按西陵、東陵的昭穆次序依次選址,父葬於西陵,子要葬於東陵,道光皇帝的陵寢按制應建於東陵,但道光皇帝在東陵的陵寢竟出現了滲水情況,並把已經下葬的孝穆成皇后棺槨浸濕了,道光皇帝十分氣憤,便命令在西陵另覓吉地,道光皇帝陵就搬至西陵了。慕陵中還葬有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三位皇后。其中孝全成皇后鹹豐皇帝的生母。

人物

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據說他曾穿著打著補丁的褲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經三次洗滌不更換。
孝穆成皇后孝穆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孝全成皇后
該陵建造得很特殊,與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獨樹心裁之作。慕陵以精緻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燙蠟後褐然的色澤,灰黃交融的牆垣,配以藍天白雲,綠樹金頂,典雅肅穆,清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構造

神道碑亭往北,是神道橋,慕陵沒有按照三路三孔的慣例,而是變成了一路拱橋,東西兩側各有一平橋。橋北東西朝房各一座,前出廊,面闊三間,但進深縮小為兩間。朝房之北各有一座班房。隆恩門建在石質須彌座上,台面鋪金磚,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中開大門三道,門內燎爐已無。東西配殿較小,面闊僅三間,進深兩間,前出廊,單檐歇山頂。
隆恩殿最為特殊,一改面闊五間的慣例,縮為三間,進深也三間,改重檐歇山頂單檐歇山頂。殿四周設有迴廊,裁撤了月台和大殿周圍的欄板和雕龍頭,月台上僅設銅爐兩尊,不設鹿、鶴。月台東西兩角有石幢和嘉量各一座。大殿正面三間都開門,殿東西兩側中間開門,其餘為磚牆封閉。
隆恩殿隆恩殿
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造價驚人,不飾彩繪,以楠木本色為基調,其天花、群板、絛環板、雀替等處一改傳統的金蓮水草案,而是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條雲龍游龍蟠龍(僅隆恩殿內就有木雕龍714條),三殿共有木雕龍1318條,成為清代帝王陵寢中獨具風格的藝術珍品,只有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與之相同。
道光認為,寶華峪地宮浸水是因為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請到天上來,龍就會在天上爭水而不往地宮吐水了。於是,他命令千百個能工巧匠,用金絲楠木雕刻成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的藻井門窗雀替隔扇等處,造成多龍爭水的場面。楠木硬度極高,故迄今不用修繕。隆恩殿內北部有三座暖閣,中暖閣供奉道光帝神牌,西暖閣供奉三個皇后的神牌,東暖閣存放諭旨。
隆恩殿內景隆恩殿內景
大殿後為玉帶河一條,上建青白石平橋三座,僅中路橋安有欄板。往北為一座三間四柱三樓形式的漢白玉石牌坊,取代傳統的三座門。石牌坊兩側連牆,牌坊中門正面額枋上刻有滿蒙漢三文“慕陵”,背面刻有漢文:“皇考宣宗成皇帝朱筆遺諭:敬瞻東北,永慕無窮,雲山密邇,嗚呼,其慕與慕也!子臣奕詝敬錄”,道光帝死後,文宗重讀此諭,遂定名“慕陵”,表達了子女對父母的“終生孺慕”之情,而諡法中並無慕字。牌坊的左右二門額枋則是龍鳳圖案,一龍居中,兩鳳在側,整個牌坊面闊12.2米。
石五供與其他帝陵相同,其後為一月台,面闊45.4米,其上再建一個台基,高1.92米,前出三道台階,均十二級。不設方城、明樓和寶城。上台基後有一條御道,道路的盡頭是一個方形月台,邊長38.47米,月台上的須彌座中央即正圓形寶頂,其下為地宮,取消了地宮的琉璃瓦頂,僅用青白石條合龍券頂,上覆城磚,再上覆三合土即為寶頂。地宮刻意求簡,為五券二門:隧道券、罩門券、門洞券、梓券和金券,相當於皇后地宮的等級。文宗繼位後,曾打算添建方城、明樓和寶城,後因財力匱竭而作罷。

修建歷史

慕陵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到十六年(1836年)。是由寵極一時的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的。慕陵在選址時吸取東陵寶華峪陵寢滲水的教訓,選擇了高平之地龍泉峪。並根據 “總以地臻全美為重,不在宮殿壯麗, 以侈觀瞻” 的宗旨、鑒於地勢的限制、道光對慕陵的建築規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築規模顯著縮小。裁撤了大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等大型建築。
該陵設計上更加刻意求簡,僅有建築27座, 占地45.6畝, 比泰陵縮小近80畝。
最初選在東陵,後因發現地宮浸水,便改在西陵重建。道光認為,地宮浸水,可能是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會在地宮裡吐水了。於是便在西陵中用金絲楠木雕成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藻井,造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不僅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都有龍,而且梁枋、雀替,全是楠木雕成的游龍和蟠龍,表面都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便會撲鼻而來。
慕陵雖然外觀上保持了 “節儉”之意,但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其圍牆採用磨磚對縫、乾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乾擺的做法;用精巧別致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門;尤其令人驚嘆的是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造價驚人,加之兩建一拆的經歷,道光兩次建陵耗白銀440萬兩,超過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碑樓

慕陵神道放棄與泰陵相接,最南端是一座五孔橋,因為鴉片戰爭的失敗,道光帝“愧對祖宗”、“愧對天下百姓”,遂下令取消了歌功頌德的聖德神功碑和石像生。五孔橋之北即龍鳳門,與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龍鳳門以北建有下馬碑東西各一座,神道碑亭體量較小,石碑正面刻有宣宗諡號,背面按照道光的遺囑,刻有鹹豐帝親自撰寫的記述宣宗一生事跡的碑文,這在清陵中絕無僅有,其實是兼有聖德神功碑的作用。
虎門銷煙的訊息傳到英國,英國女王下令英國艦隊殺氣騰騰地駛進中國海域,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了。由於林則徐等人在廣東英勇抵抗,英軍受挫。只好調頭北上攻陷定海,直達天津大沽口。道光帝聞訊嚇得魂飛魄散,急忙派琦善去天津向英軍賠禮道歉。英軍聽了琦善的許諾,再者因為天氣漸冷,擔心港口封凍,只好返回南方。穆彰阿琦善等投降派向英軍乞和求饒的同時,並在道光帝面前對抵抗派造謠中傷。說什麼英軍北上完全是林則徐在廣東禁菸造成的,甚至誣告林則徐私自與英國女王互通文書,想致林則徐於死地。昏庸的道光帝偏信謊言,於是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並下旨對林則徐、鄧廷楨交刑部分別嚴加議處。就這樣,由於道光帝的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忠臣愛國,反遭貶斥,奸佞誤國,倍受賞識,為而後中華民族蒙受屈辱埋下了禍根。

建築特色

慕陵是一座木雕藝術的殿堂,以精湛的楠木雕龍聞名。慕陵的三座楠木殿不施油漆彩畫,而是在楠木本色上以蠟塗燙,並用1318條楠木雕龍裝飾於天花雀替隔扇門窗,僅隆恩殿就有龍1096條,堪稱龍的世界和海洋。隆恩殿內,每一塊天花板都是一件雕龍藝術的傑作。雕刻大師用高浮雕加鏤空的手法,刻成在雲霧中舞動的龍身和向下俯視的龍頭,龍頭突出平面達半尺多高,一個個張口鼓腮伸向空中,和著楠木的芳香,仿佛“群龍聚會,龍口吐香”。

墓主生平

道光帝(1782~1850),愛新覺羅氏,名旻寧。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
定成皇帝。清仁宗(嘉慶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臘塔氏。1820-1850年在位。年號道光,習稱道光帝。
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政危機,也主張禁菸,多次下詔禁止鴉片進口,禁止自種自製。十八年(1838),他任命林則徐欽差大臣赴廣州禁菸。林則徐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緝拿煙販,整頓海防,頗見成效。但英國不肯放棄鴉片貿易,遂於二十年發動鴉片戰爭。但道光帝戰守無策,幻想弭兵息事,將林則徐革職,改派琦善與英國議和。琦善擅自與英國簽訂《穿鼻草約》,答應割讓香港給英國並賠款600萬元及恢復廣州為通商口岸。
穿鼻草約》簽訂後,道光帝又認為割地賠款有損尊嚴,又決定對英宣戰,派宗室奕山與英軍作戰。奕山戰敗後,又與英國訂立《廣州和約》,其中規定清軍退出廣州,向英軍繳納600萬元“贖城費”。之後,道光帝又派皇侄奕經馳往浙江,結果慘敗。道光鑒於兩次出師失敗,轉而一味求和。二十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隨後又與美、法簽訂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道光帝在位期間,也曾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復書院,查保甲,但都收效不大。國內不斷爆發起義。道光十一年,湖南、廣西、廣東的瑤民發動起義,還有山西先天教,北方白蓮教和東南各省的天地會,也發動頻繁的武裝反抗。清朝逐漸衰落。

陪葬情況

泰陵西南十二華里許的龍泉峪,分布著慕陵建築群,為清西陵最西面的一個帝陵。地宮中除了葬著道光皇帝外,
還附葬著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後者是鹹豐皇帝的生母。
道光皇帝共有皇后四名,貴妃、貴人、常在答應等十八名,四名皇后中,道光帝生前冊封者三名,即孝穆、孝慎、孝全三位皇后,死後由鹹豐帝追封者一名,即孝靜成皇后。前三名與道光帝同葬在慕陵孝靜皇后與列妃嬪同葬於慕東陵。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1781-1808年),戶部尚書,三等公布彥達賚之女。嘉慶元年(1796年)仁宗為皇子旻寧所冊封的嫡福晉。嘉慶十三年(1808年)卒,年28歲。初葬王佐村。宣宗繼位追封為皇后。道光元年(1821年)冊謚為孝穆皇后。七年(1827年)九月,從殯宮移葬清東陵之寶華峪。由於地宮浸水,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移葬至宣宗預建之清西陵慕陵。文宗繼位加謚,祔太廟。光緒元年(1875年)再加謚,為孝穆溫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2-1833年),三等承恩公舒明阿之女。宣宗為皇子時,嫡福晉鈕祜祿氏卒。嘉慶十三年(1808年),仁宗賜冊為繼嫡福晉。生長女,夭折。宣宗繼位,於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立為皇后。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年42歲。上謚。十五年(1835年)葬清西陵之龍泉峪,即宣宗之慕陵。文宗繼位加謚,祔太廟。光緒元年(1875年)再加謚,為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1808-1840年),三等承恩公頤齡之女。道光初年(1821年)入宮,賜號全嬪。三年(1823年)晉封為全妃,又晉為全貴妃。生皇三女、四女。十一年(1831年)六月,生皇四子奕詝(即文宗)。十三年(1833年)晉封皇貴妃,掌六宮事。次年十月立為皇后。道光二十年(1840年)卒,年33歲。宣宗特旨賜謚孝全皇后。葬清西陵之龍泉峪。文宗繼位後,上謚,祔太廟。光緒元年(1875年)再加謚,為孝全慈敬寬仁端意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

遷移陵墓

道光帝為何將東陵已經建設好的帝陵拆毀而去西陵重建帝陵呢?這個在繼位不久就大肆宣傳節儉的道光帝,真的就是因為寶華峪陵寢地宮滲水、工程質量不符合萬年永固的標準才把它廢棄的嗎?並且為了再次尋找到如意的風水寶地,不惜花費兩年時間,讓很多重要朝廷大員都要滿世界到處去尋找,真的有必要這么做嗎?
道光帝將他的陵寢從東陵遷走以後,在東陵界內又先後建起了2座皇帝陵、2座皇后陵和2座妃園寢。這些陵的陵址都是經風水家們經過長時間踏勘,精心選擇的,均稱得上風水寶地,上吉之地。道光帝明明知道他的祖父乾隆帝有“昭穆相建”的敕諭,並直接點到他的孫子應在東陵建陵,而且東陵又有如此之多的佳壤,道光帝為什麼不在東陵建陵,偏偏遷到西陵呢?
面對著違背祖制的輿論和心理壓力,面對著為了自己個人私利,道光帝最終還是把乾隆帝苦口婆心、反覆叮嚀的:“子孫們斷不可於他處另卜吉地,有妨百姓田產”的遺訓,照舊拋在了腦後,對此,道光帝心裡比誰都十分清楚,但為了達到他內心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依舊派人到直隸省和北京附近諸地相度佳壤。而在這些被堪輿過的諸多地方中,也的確不乏有上吉佳壤,比如易縣的魏家溝後來成了光緒帝的萬年吉地,建起了崇陵南旗村一地“龍氣甚旺,雙脈齊落,並結南向一穴,東向一穴,龍虎砂環抱有情,堂局寬展,土色明潤”;梁各莊山後一處“來龍悠遠,平地過峽,突起端正星峰,落脈結穴,砂水環抱”,“刨看土色,極為淨細”,“堂局足敷規制”。然而這些上吉之地,並沒有真正令道光帝心動,相反,西陵境內的龍泉峪吉壤剛一提出來,就立刻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不但親身前往閱視,並於當天就欽定為萬年吉地,究竟是什麼原因,竟使得這位“敬天法祖”、“恪遵成憲”的“模範”皇帝有如此膽略和魄力,毫無顧忌地違背祖訓,勇破“昭穆相建”之制呢?
當時的人們迫於帝王的權威,為了明保其身,是不敢言語不敢猜測的,但即使是這樣,道光帝還是內心發虛,因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後來道光帝的兩首詩及其注釋泄露了他為什麼苦費心力尋找新陵址、並且必須是在西陵的“天機”秘密。
原來,在易縣西陵龍泉峪陵墓隆恩殿前的月台左側,有有一個石幢,上面鐫刻著道光帝的兩首詩。
第一首 (刻在石幢南側面)
毋謂重勞宜改卜,龍泉想是待於吾。①
人情可嘆流虛偽,天命難諶懍典謨。
鬱郁山川通王氣,哀哀考妣近陵區。②
因時損益無非教,馭世污隆漫道迂。
豈敢上沿諸制度,或能後有一規模。
心猶自慊增慚懼,慎儉平生其庶乎。③
欽命承修龍泉峪吉地工程工部尚書穆彰阿等以建設規模繪圖奏請朕詳加酌定,因成六韻,以述予志。
道光十五年乙未孟春三月上浣 御筆
(①予因寶華峪辦理不善,規制又拂朕意,不能不改圖吉址,特命禧恩等遍行相度,再歷春秋,始得茲地。予親臨閱定,諏吉鳩工,凡一切規模,務從儉約,不許紛繁,是圖此地亦不勿耳。②皇考仁宗睿皇帝、皇妣孝淑睿皇后奉安昌陵,山川王氣,毓瑞鍾祥。茲龍泉峪在昌陵之西,相去八里許。五雲在望,一脈相承,子臣依戀之忱,庶符夙願也。③慎乃儉德惟懷永圖朕之素志也。此次辦理吉地,酌減規模,業已明降諭旨,穆彰阿等定能仰成朕志,敬謹遵行。)
第二首 (刻在石幢東側面)
吉卜龍泉工始成,永安二後合佳城。
山川愜意時光遇,新故堪傷歲月更。
世事看花悲既往,人情寄夢嘆平生。①
東望珠阜瞻依近,罔極恩慈戀慕縈。②
道光乙未 九月初三日,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梓宮至龍泉峪享殿,奉安,俟十二月十一日行大葬禮,奠別述懷,御筆。
(①龍泉峪自道光辛卯五月卜建萬年吉地,經營相度,今始竣工,朕親臨審視,眺罔巒之環拱,察川漵之溁廻,規模俱愜意於素志,蔥鬱洵定為福區,諏吉奉孝穆皇后、孝慎皇后梓宮同安靈址,永妥神棲,廻念繪圖制,無一不詳加斟酌,協陰陽以揆日,合旺相以練辰,恰值風旭之煦和,默撫流光之荏苒,不惟孝穆皇后窀穸,再移久歷歲時,即孝慎皇后雲軿不返,已閱三秋,悲歡離合,真似看花,存沒榮枯何殊寄夢,追維往事,能勿愴懷。②吉地形勢毗近昌陵,望翠微之屏嶂,俱在目前;聯瑞氣於橋山,宛依膝下。睇覽神皋之磅礴,益深罔極之哀思。)
在第一首詩中有這么一句:“鬱郁山川通王氣,哀哀考妣近陵區。”並且在第二首詩中則再次這樣寫到:“東望珠阜瞻依近,罔極恩慈戀慕縈。”這兩句詩的意思比較明顯地表達出來他內心想要說的話,那就是,我的陵寢不僅風水極好,還靠近我父親的陵墓,這樣我就可以更加時常眷戀我父母的恩德了。
如果說這兩聯詩句表達得還不明顯明確的話,那么他親做的注釋則更加直白地表述清楚了。道光帝在注釋中毫不隱晦地說道:
予因寶華峪辦理不善,規制又拂朕意,不能不改圖吉址,特命禧恩等遍行相度,再歷春秋,始得茲地。予親臨閱定,諏吉鳩工,凡一切規模,務從儉約,不許紛繁,是圖此地亦不勿耳。
皇考仁宗睿皇帝、皇妣孝淑睿皇后奉安昌陵,山川王氣,毓瑞鍾祥。茲龍泉峪在昌陵之西,相去八里許。五雲在望,一脈相承,子臣依戀之忱,庶符夙願也。
接著在9個月之後的當年,道光帝在第二首詩的注釋中,在此對龍泉峪這個令自己心花怒放的萬年吉地有這樣的繼續解釋:
吉地形勢毗近昌陵,望翠微之屏嶂,俱在目前;聯瑞氣於橋山,宛依膝下。睇覽神皋之磅礴,益深罔極之哀思。
道光帝的這些注釋大概意思是說:“我因為寶華峪辦理得不好,規制又違反了我的本意,不得不另外找一塊好地方。特地命令禧恩等人到處尋找,經歷了好幾年,終於找到了這塊寶地。我親自到這裡來視察,眺望四周岡戀環拱,川漵瀠回,建陵的規制與我的本意十分符合。我的父母仁宗睿皇帝(指嘉慶),皇妣孝淑睿皇后安奉在昌陵,這裡山川王氣,毓瑞鍾祥。而這個龍泉峪在昌陵的西面,相去八里左右,五雲在望,一脈相承,是我特別嚮往的地方,也完全符合我平素的意願。龍泉峪吉地靠近昌陵,以翠屏山為屏障,與橋山的瑞氣相連線,依次排列。這是這上天賜給的磅礴的山勢,這樣就能深深表達我對父親的感恩之心。
這時候就已經明確不誤地告訴我們,道光帝之所以最終選中龍泉峪,就是因為龍泉峪緊靠他父母的昌陵,可以長膝父母膝下,從此可以實現他多年的“子隨父葬”的願望。對此,道光帝的兒子鹹豐帝說得更直截了當:“我皇考孝思不匱,謂斯地不獨龍脈蜿蜒,且尺咫昌陵,得遂依依膝下素志。” 所以道光帝為了達到自己的私願,還是撕下了自己虛偽的面紗,將祖訓、家法統統拋在腦後,好在道光帝手中握有皇權,最終不擇手段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為此,道光帝在他的詩的開頭就這樣大言不慚、非常張狂地說道:“勿謂重勞宜改卜,龍泉想是待於吾。”意思是說不要認為把陵寢從東陵遷到西陵是勞民傷財,龍泉峪吉地是上帝賜給他的,這是天意。天意是不可違的,所以改遷陵寢是合情合理的,別人就不要說三道四的了。
雖然道光帝寫這兩首詩的主要目的,是為自己把陵寢從東陵遷到西陵作辯護。但是,通過對這兩首詩的仔細解讀分析,我們就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此發現發現道光帝欲蓋彌彰的辯護中,透露了遷陵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想陪葬在自己父母身邊,並且找到了比寶華峪更為理想的上吉佳壤龍泉峪。因此,就怪不得他在滲水問題上一驚一乍的,原來道光帝是另有所圖,只可憐了當年那些承辦的官員們,由於他的個人私慾,不僅耗費國家錢糧無數,還致使他們跟著一起倒霉,既罰賠錢財,又降職充軍。至於到底花了多少錢,費了多少的人力,那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讓自己遂心滿意。因此,從建陵這件事情上,就能清楚地看出道光帝平時所表白的“恪遵成憲”、“愛惜民力”,根本不是發自內心真實的想法。

交通信息

景區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
北京方向
長途汽車:北京蓮花池長途客運車站每天早晨6:00開始有發往易縣的客車,每隔20分鐘一趟。到易縣再轉乘去西陵的客車(易縣至西陵7千米)。
自駕車:沿京石高速公路南行,至高碑店下道,折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
天津方向
長途汽車:每日早6點、8點、11:30分、12:30分由天津西站捷運站乘開往易縣方向的長途汽車,到易縣後再轉乘小公共去清西陵。
自駕車:A線:沿津保高速公路達徐水後,上京石高速公路北行,到高碑店路口下道,向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B線:由天津出發,沿112國道經霸州、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
石家莊方向
火車:由石家莊火車站乘火車高碑店下車,轉乘高碑店至易縣的汽車,再乘小公共汽車達清西陵。
公共汽車:由石家莊火車站附近的長途汽車站乘"石家莊---保定"的客車,從保定轉乘"保定---易縣"或"保定----淶源"、"保定----西陵"的公共汽車可達清西陵。
自駕車:從石家莊出發,沿京石高速公路北行至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直達清西陵。
山西方向
火車:從山西乘"山西-----北京"的火車,到保定或高碑店下車,再轉乘去易縣或清西陵方向的公共汽車即可達清西陵。
自駕車:A線:從太原出發,沿石太高速公路至石家莊轉京石高速路,到高碑店路口下道,折西沿112國道,經高碑店、淶水、易縣達清西陵。B線:從大同出發,沿津同公路天津方向行駛,經淶源、紫荊關達清西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