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風鬟雨鬢

此詞整體基調淒婉傷感。也有一說這首詞是為憶梁汾而作。上闋追憶往日的幽會歡情,極為濃艷。“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刻畫月下柔情繾綣、軟語溫存的情態。那樣歡情溫馨的畫面,卻偏帶著追憶的傷感,讓人不得不暗暗嘆息。下闋寫今日淒清冷落、孤獨難耐之感,面對黃昏、梨花而傷春傷別。梨花,即離花,花也傷別離,結語之景象增添了雋永之韻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平樂·風鬟雨鬢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翻譯,原文注釋,白話翻譯,創作背景,詩詞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清平樂·風鬟雨鬢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倦倚玉闌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遍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注釋翻譯

原文注釋

①風鬟雨鬢:形容婦女髮髻蓬鬆、散亂。
②玉闌:欄桿的美稱。 月暈(yùn):月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
③語低香近:指與女子軟語溫存,女子的香氣撲面而來。
④心期:內心期許、打算。
⑤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傷別:因離別而悲傷。

白話翻譯

情人冒著風雨前來約會,因為是背著人偷偷跑出來的,所以常常不能如約而至。 和她一起倚在玉闌幹上賞月,低聲細語傾衷情,還能聞到她身上的香氣。然而相聚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轉眼之間(軟風即暮春之風)暮春之風吹過窗紗,與她一別相隔天涯。 從此每逢暮春時節便傷春、傷別,黃昏日落,只一人空對梨花悠悠地思念她。

創作背景

歌女作為宋代的一個群體,頗受關注,她們有著文化素養,有著藝術才華,是宋代文人十分欣賞的一個群體。納蘭並不是一個貪戀美色的人,但他卻是一個最需要愛情的男人,他的愛情曾隨著表妹的入宮一度低沉,隨著妻子盧氏的去世差點毀滅,甚至隨著沈宛的離去而消散殆盡。這首詞寫的是納蘭與妻子離別後,追憶將別時的情景,通過寫歌女的孤單寂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傷感和無力。

詩詞鑑賞

文學賞析

因為有了愛情,生活才有了調味劑。於是,才有了那么多賞心悅目的詩詞歌賦,因為有了感情,辭賦便變得更有味道。雖然納蘭的愛情路十分坎坷,不過還好,在他的內心,始終保存了有關愛情的一點追求,而納蘭又將這點追求,放入了詩詞中,時刻提醒自己,原來,愛情並未走遠。
這首《清平樂》情辭真切,將相戀之中人們想見又害怕見面的矛盾心情,一一寫出。“風鬟雨鬢”,本是形容婦女在外奔波勞碌,頭髮散亂的模樣,可是後人卻更喜歡用這個詞去形容女子。女子與他相約時,總是不守時間,不能準時來到約會地點。但納蘭在詞中卻並無任何責怪之意,他言辭溫柔地寫道: “偏是來無準。”雖然女子常常不守約定時間,遲到的次數很多,但這並不妨礙納蘭對她的寵愛。想到與女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納蘭的嘴角便露出微笑。“倦倚玉闌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記得舊時相約,你總是不能如約而至。曾與你倚靠著欄桿在一起閒看月暈,軟語溫存.情意纏綿,那可人的縷縷香氣更是令人銷魂。如今與你遠隔天涯,縱使期許相見,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了。從此以後便獨自淒清冷落、孤獨難耐,面對黃昏、梨花而傷春傷別。
過去的時光多么美好,但是美好總是稍縱即逝在納蘭的回憶里,這份美好過分短暫。好像柔軟的風,只是輕微吹過臉龐,便已逝去。“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與《清平樂》的上片相比,下片的格調昆得哀傷許多,因為往昔的美好回憶過後,必須要面對現實的悲涼。在想過往日與戀人柔情蜜意之後,今日獨自一人,看著春光大好,真是格外感傷。納蘭一向是傷春之人,那是因為他內心深處一直藏著一份早已遠逝的情感,就如同這春光一樣,雖然眼下再怎么美好,總有逝去的那一天。“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結局就是這樣,有時候,人們往往知道結局是無法逆轉的,但站在時光的路口,依然想不自量力地去扭轉乾坤。

名家點評

婉麗。“便”字、“從此”二字中有多少沉痛。 ——陳廷焯《雲韶集》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國維《人間詞話》

作者簡介

納蘭容若(1655年一1685年)是清初著名的詞人,滿洲正黃旗人,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後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納蘭容若少時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並繼承了滿族人習武的傳統,精於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少有美名,是個難得的才子,少時便成為了康熙的伴讀。康熙十五年中進士,後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深受康熙喜愛,並常伴康熙出巡邊塞,不幸的是如此一個多才之人竟在30歲就撒手人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