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元羊肉館

清和元羊肉館

清和元羊肉館是位於太原市的著名飯店。在太原市現有的回民飯店中,清和元羊肉館要算歷史悠久、膾炙人口的一座老店了。 相傳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間,陽曲縣回族朵家在太原市南倉巷開設了一個羊肉館,專營山西地方風味小吃。到民國年間,生意就日益興隆起來,飯店不僅有招待普通顧客的餐室,還設有較高級單間雅座小閣子招待上層人士,是當時太原十二家飯店中很有名氣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和元羊肉館
  • 所在城市:太原市
  • 餐館類型:山西地方風味小吃
  • 推薦菜:“頭腦”
特色小吃,“頭腦”,其他小吃,經營訣竅,服務,發展,

特色小吃

“頭腦”

清和元飯店經營的地方風味小吃,首推“頭腦”,這是秋冬季出售的一種食品,每年農曆白露上市,到翌年立春停止銷售。頭腦又叫“八珍湯”,指配料共有八樣,即羊肉、藕根、長山藥煨面,良姜、黃芪、酒糟,外加醃韭做為“引子”。頭腦是在一碗糊狀的湯里,放著三塊肥羊肉,一塊藕根和一塊長山藥,在酒和羊肉的味道里,混合著清淡的藥香,具有一種特殊的風味。這種風味食品,也起著滋補身體的作用,具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補虛損的功效。產婦多吃可以下奶,也適於噎嗝、尿頻、腹痛、經漏帶下、吐血的患者。
清和元出售的“頭腦”,據傳是與傅山有關。傅山學識淵博,精通醫學。傅母年老體弱,傅山從鑽研醫道中,研製出此“八珍湯”,供母食用,八十而終。後來傅山將此湯傳到朵家羊肉館店,曉以炮製方法,並建議將羊肉館定名為“清和元”,把八珍湯取名“頭腦”,羊雜碎取名“雜割”。三個名字聯起來讀,就是“頭腦雜割清和元”。據說傅山的這一命名建議,是在寄託他反對元朝、清朝統治者的思想情感。
喝頭腦時,有一種佐食,叫做“帽盒”。它是一種烤制的麵餅,呈短柱形,中空,是用不發酵的麵粉,加入椒鹽,捏成兩片空殼,合在一起,入爐烤制的。喝頭腦時,把“帽盒”掰成小塊,泡在頭腦湯里,乾硬鹹香,味美適口。隨頭腦一起出售的,還有一種食品叫“稍梅”。清和元的稍梅,好就好在餡子種類繁多,除均用肥羊肉做肉餡外,有的是羊肉西葫蘆餡子、有的是羊肉黃芽韭餡子、還有的是羊肉蓮菜、羊肉白菜和羊肉大蔥餡子,任憑不同食性的顧客挑選,做到了飯隨客願,保君滿意。

其他小吃

在清和元飯店,除經營季節性的風味小吃外,也開羊肉筵席,涮羊肉扒羊肉燜羊肉乾片羊肉、乾爆肉片、羊過油肉,都是聘請名師,精工細作,做到了嫩而不焦,恰到好處,被顧客譽為美味佳肴。這個飯店在出售飯菜的同時,還自己釀造山西特有的乾榨黃酒。每年農曆七月店方就從鄉間請來有著釀酒技藝的匠人,為其醞造冬、春兩季暢銷的全部黃酒。這種黃酒選料精細,釀造時嚴格按工藝流程辦事,故有醇香暖胃之效。顧客要一盤乾片肉再來一壺乾榨黃,一吃一飲,十分愜意。

經營訣竅

清和元生意興隆,名揚省城,有著兩個訣竅:
第一條是選料講究,很重視選育肥。每到夏季過後,飯店就派出人員到內蒙牧區選購活羊。途經大同雁北等地運回太原,轉送近郊河西農村放牧,屠殺前的半個多月,移到後鐵匠巷的羊圈內,以豆芽站養半個多月以上,育成肥,然後宰殺,極盛時期每天宰殺三十隻肥羊,分部位加工出售。
第二條是聘請名師,精工烹調,絕不降格以求。他們集中了山西廚師之鄉——壽陽縣的第一流的剔骨匠、切剁匠,頭腦匠,稍梅匠。近年有烹調堪稱第一流的李青山老師傅嚴把操作技術關,一度被稱為“名師雲集,技藝超群”的飯店。

服務

清和元的服務工作,也有自己的特色。服務分堂會和外會兩種。“堂會”是招待進店就餐。每當農曆白露過後,天不明就將四隻燈籠,高懸店門,廣招顧客。由鄉間來趕腳的,拉車的、掏糞的、送菜的,均匯集店內,吃幾個帽盒子,喝碗雜割湯,經濟實惠,身暖肚飽。年老為強身和經濟比較寬裕的,坐在單間雅座,以喝碗頭腦,吃幾個稍梅引為快事。也有結伴而來,開懷暢飲,邊吃邊談,饒有興味。“外會”則是派出飯店服務人員,分為東、西、南、北四路人馬,肩挑扁擔,送頭腦稍梅到訂戶家中。這樣內外結合,就既做了勞苦大眾的生意,也做了上層社會的買賣。到三十年代末期股東朵瑞奎負責經營時,又增加了旅客住店項目,買賣越做越大,越做越活。

發展

太原淪陷期間和解放前夕,隨著太原整個市場的生意蕭條,清和元瀕於破產境地。解放以後,特別是經過對私營工商業的公私合營,黨和政府為恢復地方風味的名吃特產,對清和元回民飯店大力扶持。首先將清和元飯店離散已舊的老廚師、老店員召集回來,組織廚師帶徒弟傳授技術;同時對製作頭腦的肥羊肉和製作帽盒稍麥的精粉實行專供,並且在橋頭街飯店新址,增建了房屋,擴大了經營規模。現在,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清和元老店正容光煥發,生意興隆,成為太原市著名的回民飯店之一。
清和元羊肉館清和元羊肉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