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鏡鑒

清史鏡鑒

《清史鏡鑒》是2014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史鏡鑒
  • 發布:《清史參考》等
  • 編輯:清史辦
  • 時間:2002年8月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目錄,

內容簡介

歷史是已經逝去了的人和事的記錄,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造。人有反思往事的能力,有尋根問先的願望,有從自身的經驗教訓中學習的天賦。人類在不斷前進,但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斷前進的,這就形成了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延續,形成了歷史、現實、未來之間相通的無窮無盡的長鏈。現實深深植根於歷史之中並通向遙遠的未來。歷史研究可以幫助人們在過去的遠景中認識自己,並為未來的創新指點方向。歷史學雖然不能像套用科學那樣快速而直接地取得實用效益,但它的功能是長期的、巨大的。人類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將會在現實和未來中迷失方向。歷史學是傳承文明、陶冶心靈、提高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必需,也是了解社會、掌握國情、管理和建設國家、進行戰略決策所必需。
2002年8月,中央領導做出纂修清史的重大決定,相繼成立了清史編纂領導小姐、清史編纂委員會等全面負責清史的纂修工作。為了更加全面、廣泛、客觀地反映纂修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時將其套用於我國新時期新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清史纂修在資政、存史、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編者將清史纂修工作中形成的部分科研成果彙編成書。
清史鏡鑒”主要發布由清史辦編輯的《清史參考》(內部資料,每星期一期)中的各類文章,力求如實反映清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情況,為有關部門和領導同志提供資政參考,同時藉以培養清史研究人才,以達澤及社會、服務學界、繁榮文化的目的。自2008年起,為進一步擴大清史纂修工程的影響,發揮《清史參考》的作用,將該刊每年所發各期結集公開出版,取“以史為鑑”之意,名為《清史鏡鑒》,向社會公開發行。
由中華文史網獨家發布於網際網路,位於網站“期刊彙編”欄目下,以供專家學者學習交流。

作者介紹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 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2年8月,中央領導做出纂修清史的重大決定,相繼成立了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等全面負責清史的纂修工作。
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成員包括:
組長:
蔡武 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副組長:
李洪峰 文化部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
成員:
戴逸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
楊建昆 文化部辦公廳主任
周慶富 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長
趙雯 文化部財務司司長
於群 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司長
馬文輝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
童明康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黃振春 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
李季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
張志清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
石雅娟 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成員包括:
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
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馬大正、朱誠如、成崇德
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王曉秋、馮爾康、吳建雍、張豈之、張海鵬、李文海、李治亭、李致忠、楊念群、楊 珍(女)、鄒愛蓮(女)、陳祖武、陳樺、經君健、姜義華、姜濤、桑兵、郭成康、章開沅、黃興濤、龔書鐸等(按筆畫順序排列)

目錄

第一期
政治
[ 李文海 ]· “振興中華”口號的由來
[ 郭松義 ]· 清朝的任官迴避制度
[ 戴逸 ]· 清代中葉以來中國國力的變化
[ 李國榮 ]· 清朝嚴厲打擊科場舞弊案例
[ 唐益年 ]· 清代嚴禁太監干政
[ 李嵐 ]· 清代的秋審制度
[ 李國榮 ]· “康乾盛世”的閃光點
[ 閔傑 ]· 清末制訂的中國第一部著作權法
經濟
[ 郭松義 ]· 清代的“黃宗羲定律”效應
[ 張小也 ]· 清代鹽業經濟中的壟斷問題
[ 聞性真 ]· 康熙發現和推廣的御稻種
[ 王思治 ]· 直隸巡撫李光地治理永定河
[ 唐益年 ]· 晚清時期興修鐵路的紛爭
[ 崔志海 ]· 晚清商標法的頒布及其夭折
[ 閔傑 ]· 清末一場由股票投機引發的金融大恐慌
社會生活
[ 郭松義 ]· 清代的“農轉非”
[ 江太新 ]· 清代災情與救災
[ 左步青 ]· “重農桑以足衣食”
[ 李嵐 ]· 清末 “丁戊奇荒”
[ 閔傑 ]· 清末彩票的創始
[ 閔傑 ]· 清末彩票的泛濫
思想文化
[ 史革新 ]· 儒學書籍的編纂與清初文治
[ 黃愛平 ]· 《四庫全書》的編纂與中國傳統文化
[ 黃愛平 ]· 《四庫全書》的歷史變遷
[ 馮天瑜 ]· 晚清仁人志士的憂患意識
[ 林永匡 ]· 清代飲茶、品茗趣聞
邊疆民族
[ 馬大正 ]· 有清一代邊疆政策的當代啟示
[ 王思治 ]·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
[ 李建宏 ]· 六世班禪朝覲乾隆皇帝
[ 馬大正 ]· 土爾扈特蒙古萬里回歸的啟示
[ 楊東梁 ]· 左宗棠與“新疆危機”
對外關係
[ 薛銜天 ]· 中俄《尼布楚條約》
[ 薛銜天 ]· 大西北的陰霾
[ 虞和平 ]· 從“夷務”到“洋務”
[ 王曉秋 ]· 幾乎被歷史遺忘的海外遊歷使(1887-1889)
[ 王曉秋 ]· 清末五大臣出洋
[ 史革新 ]· 《辛丑條約》談判李鴻章遷延北上原因淺議
軍事
[ 王冬青 ]· 李自成對清戰略防禦失誤的思考
[ 陳在正 ]· 以戰逼和
人物
[ 聞性真 ]· 努爾哈赤與明朝的人參商戰
[ 李尚英 ]· 從洪承疇說明清之際的“貳臣”
[ 李文海 ]· 康熙帝八拒尊號
[ 李治亭 ]· 康熙帝讀書
[ 聞性真 ]· 康熙與清初曆法之爭
[ 劉潞 ]· 康熙皇帝與西洋科學
[ 王俊義 ]· 清代廉吏于成龍
[ 史革新 ]· 淺議清初廉吏湯斌
[ 馮佐哲 ]· 清代御史錢灃
[ 王曉秋 ]· 黃遵憲及其著作《日本國志》
[ 朱英 ]· “狀元資本家”張謇的商海生涯
第二期
政治
[ 李治亭 ]· 多爾袞嚴懲貪官
[ 李文海 ]· 為政以愛民為本
[ 李文海 ]· 治天下以懲貪獎廉為要
[ 李文海 ]· 儉以成廉 侈以成貪
[ 李文海 ]· 大臣不廉 小臣必污
[ 李文海 ]· 周恩來論清代歷史及清史研究
[ 魏光奇 ]· 清代的州縣官任職制度
[ 林乾 ]· 清代赦宥制度的特點
[ 王思治 ]· 清朝軍機處
[ 趙雲田 ]· 清代的盟旗制度
[ 魏光奇 ]· 清代後期中央集權財政體制的瓦解
[ 楊東梁 ]· “海防塞防之爭”與清季國防戰略
[ 李國榮 ]· 清宮密檔里的中南海
[ 李國榮 ]· 庚子密檔中的國恥記錄
[ 郭松義 ]· 清代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經營的新理念
社會生活
[ 華林甫 ]· 清朝歷史上的8級地震
[ 趙雲田 ]· 清代的地震災害及政府的賑濟
[ 秦寶琦 ]· 清中葉五省白蓮教起義及其社會後果
[ 劉平 ]· “闖關東”:清代以來的東北移民
[ 閔傑 ]· 星期日公休制度的實行
[ 朱滸 ]· 晚清義賑的歷史作用與意義
思想文化
[ 王思治 ]· 清代文字獄
[ 史革新 ]· 晚清西學東漸與新史學的發軔
[ 李嵐 ]· 《申報》——中國近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 趙晨嶺 ]· 《清史稿》及《清史稿校注》纂修的啟示
邊疆民族
[ 廖榕光 ]· 順治帝迎見五世達賴禮儀之爭
[ 李尚英 ]· 清朝平定張格爾叛亂及其意義
[ 李祖基 ]· 台灣建省的歷史進程
[ 趙雲田 ]· 清代的達賴喇嘛
[ 趙雲田 ]· 清朝的理藩院
[ 楊恕 ]· 清朝在南疆的軍政隔離制度
[ 寶音朝克圖 ]· 清朝的北疆邊境巡視制度
[ 陳在正 ]· 1874年中日《互換條約》評析
[ 周源 ]· 清末張蔭棠的藏事改革
[ 呂文利 ]· 清末籌議蒙古建省
對外關係
[ 吳伯婭 ]· 康熙帝與中國禮儀之爭
[ 吳伯婭 ]· 馬戛爾尼訪華
[ 王曉秋 ]· 晚清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
人物
[ 戴逸 ]· 光緒帝之死
[ 史革新 ]· 皇太極對漢文化的吸收
[ 王冬青 ]· 鄭成功與施琅交惡探析
[ 聞性真 ]· 康熙帝對纂修《明史》的言論
[ 李國榮 ]· 雍正:“說一丈不如行一尺”
[ 吳伯婭 ]· 乾隆皇帝與西洋畫家
[ 王培華 ]· 唐鑒及其《畿輔水利備覽》
[ 李祖基 ]· 劉銘傳與台灣建近代化建設
[ 張宏傑 ]· 曾國藩立誓“不靠做官發財”
[ 陳錚 ]· 維護華僑權益的總領事黃遵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