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湯(《醫略六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略六書》卷三十。主治膏粱積熱痢,脈緩數者。

基本介紹

  • 名稱:清中湯
  •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 組成:黃連、茅術、黃柏、於術、黃芩、澤瀉、神曲、木香、葛根
  • 主治:膏粱積熱痢,脈緩數者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黃連一錢半,茅術(炒)一錢半,黃柏一錢半,於術(炒)一錢半,黃芩一錢半,澤瀉一錢半,神曲三錢,木香一錢半,葛根一錢半。

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溫服。

主治

膏粱積熱痢,脈緩數者。

附方

名稱:清中湯
組成:陳皮、甘草、乾薑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至八分,溫冷服。湯點、水調皆可
主治:暑氣中暍
出處:《中藏經·附錄》卷七
名稱:清中湯
組成:菖蒲、白鹽、白朮、甘草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主治:腹痛,噁心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功用:清氣快膈
名稱:清中湯
組成:大菖蒲、人參、生薑、桔梗、甘草
用法:上為末,熱湯送服
主治:去暑毒疫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四
名稱:清中湯
組成:菖蒲、生薑、白朮、甘草、白鹽、麻黃、細辛、五味子、桂、半夏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半,加生薑一片,大棗三枚(去皮),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每日三次
主治:上氣虛壅,精神倦怠,頭目不爽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三引《十便良方》

重要文獻摘要

《女科指要》:“清中湯,治膏粱積熱痢,脈緩數者。黃連錢半,茅術(炒)錢半,黃柏錢半,於術(炒)錢半,黃芩錢半,澤瀉錢半,神曲三錢,木香錢半,葛根錢半。水煎,去渣溫服。產後素享膏粱,縱恣口腹,故熱積腸胃,腹痛而下痢黃白焉。黃連清心脾之火,黃芩表肺腸之火,黃柏清腎膀之火;茅術燥腸胃之濕;澤瀉通利膀胱,神曲消化積滯;於術壯胃健脾,木香醒脾開胃;葛根分解陽明之濕熱也。水煎溫服,使積熱消化,則脾氣內強而胃氣亦化,積滯無不一空,何腹痛不退,下痢不痊乎。”

各家論述

產後素享膏粱,縱恣口腹,故熱積腸胃,腹痛而下痢黃白焉。黃連清心脾之火,黃芩清肺腸之火,黃柏清腎膀之火,茅術燥腸胃之濕,澤瀉通利膀胱,神曲消化積滯,於術壯胃健脾,木香醒脾開胃,葛根分解陽明之濕熱也。水煎,溫服,使積熱消化,則脾氣內強而胃氣亦化,積滯無不一空,何腹痛不退,下痢不痊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