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大學

混血大學

近日,由華東師範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共同創辦的上海紐約大學日前進入正式籌建階段,將落戶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混血大學的產生背景一方是美國知名的私立大學紐約大學,一方是中國的重點高校華東師範大學,世界上有名的兩大“魔都”紐約與上海,因為一所新大學的創建而在心理距離上顯得如此接近。從當前的條件來看,上海紐約大學的創辦倒的確因應了美中兩國的國情,是相互需要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紐約大學
  • 英文名:University of hybrid
  • 創辦時間:2011年3月
  • 學校類型: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現任校長:俞立中
簡介,合作方式,優缺點,本土留學含金量不一,或推進國內高校改革,相關評論,

簡介

近日,由華東師範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共同創辦的上海紐約大學日前進入正式籌建階段,將落戶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混血大學的產生背景一方是美國知名的私立大學紐約大學,一方是中國的重點高校華東師範大學,世界上有名的兩大“魔都”紐約與上海,因為一所新大學的創建而在心理距離上顯得如此接近。從當前的條件來看,上海紐約大學的創辦倒的確因應了美中兩國的國情,是相互需要的產物。 經多年籌備,上海紐約大學2011年3月正式簽約奠基。這所“中美混血”的大學,是上海首例,也是國內近5年來批准籌建的第一所中外合辦大學。按計畫,學校將於2012年起開設高端金融人才培訓項目,同時在若干專業開展研究生的雙學位聯合培養工作,第一屆本科生將於2013年9月入學。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俞立中說,上海紐約大學的校長由中國人擔任,將由華東師大提名,經董事會通過並報教育部審批後,在近日公布。至於招生方式,中國學生可通過中國高考和美國紐約大學面試進入該校,但俞立中透露,“高考絕不是唯一進入上海紐約大學的方式,具體的招生方案還在探索中。”

合作方式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俞立中介紹:“從美方角度,創辦上海紐約大學是其全球網路大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所在中國註冊的獨立法人高校的教學體制,將更多地帶有美國紐約大學的痕跡,同時也將帶有明顯的中國和上海元素。我們雙方合作的基礎是培養國際化人才。”
近年來,多個省市高校都在探索中外合作辦學之路。2006年,英國利物浦大學與中國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舉辦了西交利物浦大學,這是目前中國惟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國際大學。2010年8月,該校136位中英兩國聯合培養的本科畢業生“新鮮出爐”。
2003年4月,英國諾丁漢大學浙江省萬里教育集團開展了中外教育合作,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所國際知名高校的中國分校——寧波諾丁漢大學。校區氛圍完全參照諾丁漢大學的風格,教學體系也完全同英國本部接軌。
在即將出現上海紐約大學的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哈佛大學上海中心已經在去年投入運營,這是哈佛在海外設立的7個研究中心中最大的一個。
目前,不少中國高校表現出國際交流合作的迫切願望和濃厚興趣。例如復旦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國政治學院和倫敦經濟學院等陸續建立了合作培養新聞、管理、國際政治等專業人才的計畫。日本早稻田大學復旦大學設立了中國辦事處,旨在聯合培養國際化的人才。

優缺點

本土留學含金量不一

類似上海紐約大學等中外合作高校的出現,將成為對廣大考生和家長頗具吸引力的新選擇。上海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研究生詹慧鵬說,外國大學在中國設立分校或合作交流機構,確實給從事科研或有志到外國大學深造的學生提供了更多機會,“而且,現在像英國等地的不少學校學費都漲了將近50%,生活費用不斷提高,申請留學的條件也更加嚴格,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詹慧鵬說,“如果選擇中外合作高校,可以節省下一大筆開銷。”
上海海事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林聿洲,他曾經有申請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的想法,“中外合作辦學的機構,基本上還會秉承外國高校的教學風格,授課外教通常會占到半數以上,使國內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國外教育氛圍。”
但是,中外合作辦學提速,並非意味著學生可輕易實現在國內“留學”。詹慧鵬說:“以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學為例,基本上參照國內高校招生標準錄取,有意向的學生要統一參加高考,而非依申請入學。”林聿洲也表示:“一般來說被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錄取後,學生還要通過外國高校的一次獨立考核,才能到外國高校本部深造。也有不少同學擔心合作辦學高校的文憑含金量會大打折扣。”

或推進國內高校改革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中國的高等教育應該怎樣改革,成為世人矚目的話題,專家們普遍表示,“中外合作辦學”的探索和經驗,將引發“鯰魚效應”,對高質量地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
“中國並不缺大學,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學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的人才。”俞立中說,“高等學歷人才培養的趨同,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明顯弊端,中外合作辦學將在多元化、多層次人才培養中發揮示範、探索作用。”
來華的海外名校,不少歷史悠久,文脈深厚。“海外高校在課程、專業的設定上、教師的授課理念和風格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取經的地方。”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唐安國說,“通過觀摩交流、學習借鑑,將推動從教學方式到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改革。”
但是,有專家指出,中國目前仍處於中外合作辦學的初級階段,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中外合作辦學應進一步開放自主招生,才能真正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如果還是按照國內高校的招生體系,那在生源上就會明顯受到限制。”
他舉例來說:“報考英國諾丁漢大學在寧波的分校,仍然要通過高考途徑而非推薦錄取,那家庭條件好的學生還是會選擇出國去本部就讀。至於成績優秀但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既然躲不了高考,那還不如去清華、北大等本土名校。”
熊丙奇認為,“洋高校來襲”,雖然占領了一部分國內教育市場,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它將引發“鯰魚效應”,有力推動高校教育競爭機制的完善,促使高校改革快步前行。“我們應該鼓勵國際知名大學來國內辦分校,借鑑他們在招生、培養、管理和學位授予等方面的做法,推動國內高校的改革和發展。”

相關評論

中美兩國合辦大學的訊息,近段時期在中國頗受關注。隨著中國教育部批文的下發和奠基上海浦東陸家嘴的實質性步伐,上海紐約大學理論上可謂成形,等著教學大樓建成後投入到2013年的辦學中。
一方是美國知名的私立大學紐約大學,一方是中國的重點高校華東師範大學,世界上有名的兩大“魔都”紐約與上海,因為一所新大學的創建而在心理距離上顯得如此接近。
然而,縱然雙方就辦學達成了一系列“共識”,中美兩國媒體在此事的報導上卻呈現了不同的熱情和相異的語境,暴露出“共識”之下雙方各自的利益訴求。
美媒對美中合辦大學的報導顯得輕描淡寫,多用一篇四平八穩的訊息短稿“草草了事”,標題緊扣於紐約大學在上海開設新校區這一基本事實,未做主題的拔高與發揮。在千篇一律的標題中,商業性報紙《華爾街日報》以“NYU Reaches Deal to Open College in Shanghai”為題,倒令人眼前一亮,隱透該大學乃雙方各取所需的商業產物的意味,因為Reaches Deal可理解為“達成協定”,也可理解為“達成交易”。
中國媒體,尤其是滬上媒體,對上海紐約大學的誕生伸出了熱烈擁抱的臂膀,將之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去行政化、學術自治與創新等大主題聯繫起來,期待該“混血大學”能對中國的教改產生“鯰魚”效應,同時進一步提升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上海紐約大學似乎承載了中國人大多的期盼,不知是否可堪重負?
事實上,“洋大學”與中國本土大學合作,早已不是新鮮事。浙江的寧波諾丁漢大學、江蘇蘇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學,以及其他“國內培養+國際走讀”的項目試點,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是富家子弟大學的代名詞。它們雖然引入了一些國際化教學的元素,但基本不具備自主招生、自授學位的資格,也就談不上對中國教改的衝擊。那么,憑什麼認為同樣跟大陸教育體制嫁接在一起(比如,高考是衡量入學門檻的重要尺子,當地政府參與大學管理)的上海紐約大學就會是特例?絕大多數中國媒體的報導調子有些跑遠了。
從美國的角度,金融危機令美國私立大學賴以維持運作的捐助基金銳減,紐約大學等學校的教育基金還在麥道夫詐欺案中損失慘重,自費的國際學生成為美國大學的搖錢樹。而直接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建立分校更成為優選,因為當地政府會為建立分校的成本埋單,美國的大學是“無本萬利”。《紐約時報》就指出,美國的部分大學近年把分校設到世界各地,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性大學”,在囊入更多優秀生源之時,更重要的目的是招收到更多自費的學生。
從中國的角度看,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觀念的更新,中國的教育資源難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單一的教育服務難以滿足特定階層的需求。一些家庭富足、通過傳統應試難以考入大陸重點大學的學生,選擇了轉戰海外,但出國過程勞心勞力且令家長掛心。中外合作大學抓住的正是這塊市場,既提供相對稀缺優質的服務(與大陸本土高校相比),又讓中國人只花比海外留學少得多的錢。鑒於金融學這一“顯學”滿足了中國人對物質的想像,以及外國大學天然附加的國際視野價值,洋大學確實不需擔心“水土不服”,何況是在上海這樣以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為目標的大都市。據報導,未來5年,上海紫竹國際教育園區將啟動建設,美國常春藤聯盟名校將駐入,以合作辦學的方式對外招生。越來越多的國際名校,“隔空”盯上了中國巨大的教育市場。
至此,附著在中美“混血大學”上的是“利益”還是“意義”,已清晰可判了。《華爾街日報》的“Reachs Deal”,微言大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