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

深耕

深耕是指當一塊田地要播種、插秧之前,先須犁田,把田地深層的土壤翻上來,淺層的土壤覆下去。深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耕作措施,它不僅在耕作措施中對土壤性質的影響最大,同時作用的範圍也廣,持續的時間也遠比其他各項措施長,而且其他耕作措施如耙地、耮地等都是在這一措施基礎上進行的。深耕具有翻土、鬆土、混土、碎土的作用,通過合理深耕能顯著增產。因此,深耕是農民必須重視的農事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耕
  • 外文名:deep ploughing
  • 時間:一塊田地要播種、插秧之前
  • 條件:先須犁田
  • 作用:翻土、鬆土、混土、碎土
  • 注意事項:選擇適宜的耕翻時間、耕作深度等
概念介紹,必要性,機械化技術,注意事項,耕翻時間,耕作深度,耕作周期,影響,

概念介紹

深耕具有翻土、鬆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顯著促進增產。增產的原因是:(1)疏鬆土壤,加厚耕層,改善土壤的水,氣熱狀況。(2)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營養條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3)建立良好土壤構造,提高作物產量。(4)消除雜草,防除病蟲害。

必要性

利用機械深耕深松,可以使耕層疏鬆綿軟、結構良好、活土層厚、平整肥沃,使固相、液相、氣相比例相互協調,適應作用生長發育的要求。但目前無論是舊式耕作方式還是機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層偏淺的問題,一般為14~16 cm。因為對高產小麥而言,耕作深度一般應大於20 cm,否則會障礙了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而且,長此以往,會導致熟土層厚度減少,犁底層厚度增加,形成下實上虛的耕層結構,影響地力,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發育對土壤的要求,糧食產量自然會受影響。
採用深耕深松作業,可以加厚耕作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進土壤熟化,加速養分分解與積累,為作物生長提供深厚的耕層,是進一步提高產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大力提倡和推廣深耕深松機械化地技術,對廣大農業區尤其是以人畜力和小型拖拉機為主要耕作動力的農業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機械化技術

深耕翻技術採用深耕機械作業,加深耕層,疏鬆土壤,增強土壤對降水的吸收速度,提高降水蓄納能力,避免產生地表徑流。機械深耕的技術實質是用機械實現翻土、鬆土和混土,以利於恢復土壤團粒結構,調整三相(固、液、氣)的比例關係,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層,熟化土壤,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與傳統耕翻土地相比,可每隔2~3 a對土地深耕一次。深耕所使用的機械有鏵式犁和圓盤犁。鏵式犁是農業生產中套用最廣泛的深耕機械,具有良好的翻垡覆蓋性能,耕後植被不露頭,回立垡少,為其他機具所不能及。圓盤犁以圓盤犁體為工作部件,牽引阻力較小,耕作過程中帶刃口的圓盤旋轉,能切碎乾硬土壤,切斷草根和小樹根,特別適於高產綠肥田的耕翻作業,具有良好的通過性。圓盤犁的溝底不平,呈月牙狀,這是它的不足之處。
深耕

注意事項

耕翻時間

耕翻作業宜在前茬作物收穫後立即進行,或在當地雨季開始之前進行,因為這時耕地不僅可以及時將地面的殘茬和雜草翻入土中,促其腐爛成肥,而且有利於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繁殖,創造更多的機會以充分接納降水和促進土層熟化,尤其對需要曬垡和晾垡的半休閒地,爭取早翻耕更為重要。

耕作深度

深耕一般採用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相關的農機具進行,是一項重負荷作業。耕作深度要因地制宜,既要考慮當地的土質、耕層、耕翻期間的天氣和種植作物等條件,又要考慮勞力、農機具和肥料的情況。對於原來耕層淺的土地,宜逐漸加深耕層,切忌將心土層的生土翻入耕層。如翻耕後持續乾旱又無水源補償,則耕深宜適當淺些。鹽鹼地忌一次犁得過深,以免加重耕層土壤的鹽。

耕作周期

深耕深松要在土壤的適耕期內進行,深耕和深松的周期一般是每隔2~3 a深耕一次。同時,應配施有機肥。由於土層加厚,土壤養分缺乏,配施有機肥後,可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復。在乾旱、半乾旱及無灌溉條件的地區,通過機械化作業手段,採用深耕深松等改善耕種條件的作業措施,是抗旱促豐收的有效旱作農業技術。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促進農作物穩產高產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促進農機化發展,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應大力推廣。

影響

增產
1、深耕能疏鬆土壤,加厚耕層,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有利作物生長發育
深耕能打破堅硬的犁底層,加厚熟土層.使耕層土壤疏鬆,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從而增加土壤通透性,改變了土壤固、氣、液3相存在的狀況,即改善了土壤中水、肥、氣、熱狀況,擴大了根系生長範圍,為根系下扎創造了有利條件,發育良好的根系是作物豐產的基礎。同時,深耕使土層深厚疏鬆,在降雨期間使土壤能大量吸收水分,從而減少了地面徑流量和對表土的沖刷,增強了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深耕也改變了土壤的溫度狀況,據測定,深耕後的土壤溫度比未深耕的高,晝夜溫差減小,地溫變化小。這是因為水分含量高的土壤,熱容量大,因而溫度上升和下降都比較慢。適合的土溫有利於作物根系的生長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促進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長。低洼濕地,通過深耕,有促進散墒提溫和增加土壤通氣性的作用,因此有利於作物的播種與生長發育。
2、深耕可恢復土壤結構,促進土壤熟化,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土壤條件
表層土壤由於受雨水的衝擊和人們在農事作業時的不斷“踐踏”,土壤結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耕層變得緊實,形成水、氣通透不良的狀態。通過深耕,一方面將結構不良的上層土壤翻埋到下層,使之在凍融交替、乾濕交替和作物根系的作用下,把大而硬的土塊變得酥而散,並逐漸恢復土壤結構;另一方面把結構已經變好的下層土壤翻至上層,有利於透水透氣,這樣上下層隔一定時間後交替更換,對於經常維持和不斷改善整個耕層的構造是很有好處的。另外,如將耕層逐漸加深,使心土層土壤逐漸熟化,加厚熟土層,更利於促進作物根系生長。
3、深耕能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為作物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營養
土壤養分的多少是決定作物產量高低的基本因素,因作物所需養分絕大部分取自土壤。深耕可將綠肥、作物殘茬和施在表土層的有機肥翻埋到下層,為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加速土壤熟化的進程,通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轉化,使土壤中不可吸收的礦物質養分及有機養分,較快地轉化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養分和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所必需的腐殖質,以充分發揮提高有機肥肥效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4、深耕能防除雜草和防止病蟲為害。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發育
農田雜草與作物爭光、爭水、爭肥,任其泛濫,影響作物產量:病蟲害是降低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深耕是消滅雜草、防止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形成對雜草、病蟲極端不利的生存條件,使之無法生存而被消滅。通過深耕,將土壤表層的雜草和雜草種子翻到下層使其悶死爛掉。同時,又可將下層的雜草種子和多年生雜草的根莖翻到上層讓其曬乾凍死,或誘其萌發加以消滅。許多在地面的病菌、害蟲可以翻入地下悶死,在地下的可以翻到地上凍死或被鳥啄食,從而減輕其為害。
秋耕比春耕更好。秋耕是指在秋作物收穫後進行的耕翻。一般來說秋耕時間愈早愈好,因為早耕能接納和保存更多的雨水,保證土壤墒情,能有效預防翌年春旱帶來的威脅;早耕能延長土壤風化的時間,加速土壤的熟化過程;早耕可將地面殘茬、雜草及時翻壓下去,使其腐爛分解時間延長,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秋季早耕又有比較充足的整地時間,從而保證秋耕能具有良好的耕作質量。因此,秋季深耕對作物增產的意義更大。應注意的是在秋冬雨雪少的地區,秋耕後應立即耙耮,以利保墒。
危害
三年困難時期,中國的農民聽信蘇聯生物學家‘特羅菲姆·李森科’的偽科學農業革新實行深耕(深達一兩米)。他們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處,而這些泥土有助於讓植物長出超大根系。但是,無用的石塊,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層熟土卻被埋到了下面。
深耕是作物增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它是通過改善土壤水、肥、氣、熱狀況,為作物根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而達到增產的目的。但不是任何情況下深耕都能增產,也不是愈深愈好,更不是唯一措施。深耕必須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作物種類以及經濟條件等合理運用,並要與耙、耮、壓、中耕等耕作措施相結合,同時還要重視合理施肥、合理灌溉、選用優良品種、合理密植等其他農業增產措施的配套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