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渡驛

深渡驛

《深渡驛》是唐代詩人張說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一二句寫詩人夜宿於青山驛舍,荒郊野外,秋露冰涼,寫出了環境的蕭瑟;三四句進一步寫驛站秋景:月影,江流,猿響,螢飛,寒岩樹,古驛樓;結尾兩句直抒胸臆,在異鄉面對蕭瑟搖落的秋景,倍感憂傷,更加懷念故鄉。全詩寫景具有典型性,情景交融,且情深味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深渡驛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張說
  • 作品出處:《張燕公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深渡驛1
旅泊青山夜2,荒庭白露秋3
洞房懸月影4,高枕聽江流5
猿響寒岩樹,螢飛古驛樓6
他鄉對搖落7,並覺起離憂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深渡驛:驛站名。屬唐代江南東道歙州,在新安江歙浦(今安徽歙縣東南新安江與練溪會口處)。
2.旅泊:旅程中停歇住宿。
3.庭:此指驛站房舍。
4.洞房:本指內宅深處之房,此指驛舍。
5.高枕:依靠枕頭,意為不眠。
6.螢:秋螢,俗謂螢火蟲。古: 此指舊。
7.搖落:樹搖葉落,指秋深。
8.並覺:倍覺。

白話譯文

旅途中停宿在青山之夜,荒涼的驛舍在秋天白露之中。
房舍上高懸著照影明月,我靠枕靜聽江水流聲。
寒涼的山岩樹上猿猴在啼叫,螢蟲在古舊的驛樓迴旋而飛。
在他鄉面對這樹搖葉落的秋天,覺著加倍地生起離開家鄉的憂愁。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未知。張說在武后時流放欽州、玄宗時貶岳州,如取江漢水路,都可能路過深渡驛,這首詩當作於兩次貶謫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寫秋夜旅宿依山傍水的江南古驛,頗富情致與韻味。
首聯點出秋夜旅宿古驛。題稱“深渡驛”,首句曰“旅泊”、曰“青山”,故知此驛系依山傍水而建。次句“白露”明點秋令,見景物之蕭瑟;“荒庭”明點“驛”字,見水驛之古老荒寂。起二句從容有致,已將詩中山、水、秋、夜、驛五要素囊括無遺,“旅泊”二字更貫串全詩,遙啟末句“離憂”之主意。“白露秋”三字,似復而非復,不僅點時令,且透出夜深白露滋生之涼意和旅泊古驛的詩人心緒的淒冷。
頷聯寫詩人夜臥內室目睹月色、耳聽江聲的情景。臥床而見秋月懸於天空,暗示夜深月斜。著一“影”字,凸現出月色之淡,月輪之孤,而旅人孤子無伴之感亦曲曲傳出。“高枕”而臥聽“江流”,則不但清晰可聞新安江水流淌的聲響,且仿佛可見江流的身影,其中有詩人的想像,寫夜聞江聲之神韻入微,而旅泊者永夜不寐的情景亦如在目前。“懸”“聽”二字雖稍顯用力之痕,但仍雋永有味,非刻意雕琢語,不能用後出而富遠神的杜句來貶低原創的張句。
腹聯寫夜宿古驛聞清猿之啼,見流螢之飛的淒清荒寂情景。驛旁有青山,故有“猿響”,亦見山之幽深,“寒岩樹”系出之想像;驛樓螢飛,見驛之荒寂。點出“古”字,為驛樓的悠久歷史文化色彩作了渲染,引發讀者的遙想。
以上兩聯,均一訴諸視覺,一訴諸聽覺,既寫出深渡驛之荒涼冷落,亦暗透旅宿古驛的詩人永夜不寐的孤寂淒清情懷,意境幽寂而饒有詩情畫意。其中雖有旅愁,也蘊含著對這種古驛秋夜幽寂境界的詩意感受。
尾聯總收。點明異鄉秋夜旅宿逄此蕭條冷落之境,更增離鄉之憂愁這一主旨。出句遙應首句,對前六句所抒寫的情景作一總束;對句緊承上句,“他鄉”而“對搖落”的層疊遞進和重筆勾勒,用“並覺”再作強調,揭出“起離憂”的主旨,倍感表達感情的強度。
全詩的感情內涵,並非“離憂”二字所可包括,如前所述,其中自含有對江南依山傍水古驛秋夜旅宿時所發現的幽寂境界的詩意感受。

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文學理論學家陸時雍《唐詩鏡》:三、四語氣清高,非追琢可擬。
清代詩人屈復《唐詩成法》:“懸”“聽”二字猶有痕跡,而杜之“捲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遠矣。
清代學者黃叔燦《唐詩箋注》:上六句何嘗不是離憂,結語卻以“他鄉對搖落”句鉤勒,覺離憂意在言外,似通首皆言“搖落”。意分兩層,妙。
清代學者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先生曰:高警不浮,唐人正調,絕未容易。“洞”“高”二字於“懸”“聽”有情,知非泛著。通首重“秋”字,故有第七。前六莫非感觸,結二繳束,“並”字最有力評;五、六出句更勝,著“響”字是字法,若近人便著“嘯”字矣。“寒岩”“古驛”皆現成字,“寒”與“猿響”有情,“古”與“螢飛”有情,疊字亦極不苟。

作者簡介

張說(667—730年),唐代文學家。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武后時授太子校書,曾流放欽州。中宗時任黃門侍郎等職。玄宗時任中書令,封燕國公。除作詩外,又擅長文辭,與當時蘇頲(襲封許國公)齊名,並稱為“燕許大手筆”。著作有《張燕公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