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

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

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於1998年籌建,1999年12月21日正式建立,成為隸屬於深圳大學管理學院的非法人研究機構,所長由深圳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衛平教授擔任;2000年初,深圳大學建立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後,該所又成為其直屬研究機構之一;2003年9月,學校整合全校政治學力量申報廣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時,重新組建該所,直屬深圳大學,並正式由校長聘任黃衛平教授為所長,下設中國政治改革與基 層民主研究方向、 中國政府管理與行政改革研究方向、政治文明與中國政治文化研究方向、中國特區政治與行政發展研究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
  • 建立時間:1999年12月21日 
  • 隸屬:深圳大學
  • 所長:黃衛平
  • 地理位置:深圳市
  • 類型:非法人研究機構
簡介,特點,

簡介

該所處於遠離中國高校學術主流圈和國家政治中心的深圳經濟特區,周圍涌動的雖為充滿發展生機和利益誘惑的市場化潮流,關心注目的則是極為敏感和頗有風險的現實政治問題。地處學術“邊緣”,心繫政治“中心”,雖然並非時尚,卻又充滿挑戰。實際上,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實驗場”、“視窗”和“排頭兵”,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處於相對領先的位置,並最先迎接市場機制和經濟現代化對政府治理和政治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所有這些,都為該所的研究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絕佳題材。幾年來,該所努力藉中國改革開放的“天時”、深圳經濟特區的“地利”和深大中青年政治學者的“人和”,主動創造相對優勢,積極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路子,通過不斷與學術、政治中心的交流、合作,以主動承攬和積極應標等方式,爭取各類研究項目與經費,並圍繞課題研究逐步形成了分別以青年教師為主體和以研究生為主體的兩支研究隊伍,專以研究在中國政治發展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理論問題和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現實問題為己任,以研究人員的自由、自願組合為基本形式,以堅持研究對象的“本土化”特色和爭取研究成果的“全球化”意義為主要特點,努力在推進中國政治發展和為各有關方面的服務中,全方位地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該所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如下相對優勢與具體特點:

特點

一.研究問題的前沿性。該所率先發起了對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以“三輪兩票”(又稱“兩推一選”)為特點的鎮長選舉方式改革研究,較早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對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的跟蹤與比較研究,承擔並完成了諸如“我國政務類與業務類公務員分類制度的可行性研究”、“我國省部級領導幹部家庭財產申報制度問題研究”、“社會利益集團的產生對地方政治的影響研究”、“行政管理體制內決策、執行、監督機制改革探索”以及“人大代表競選現象研究”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上述前沿問題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國內外引起了較大反響與廣泛關注。在研究前沿問題的過程中,該所在選舉方式改革與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內決策、執行、監督機制改革”、 香港公營部門改革、中國政治文化、政府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對於西方政治學著作的譯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的實證性。該所長期堅持對全國各地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和人大代表競選現象進行跟蹤和比較研究,先後出版了《中國基層民主發展的最新突破——深圳市大鵬鎮鎮長選舉制度改革的政治解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案例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和《深圳區級人大代表競選2003年實錄》(西北大學出版社,2003)等個案實證研究的著作;敏感捕捉到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在深圳經濟特區率先出現的某些政治現象的重大象徵意義,採取現場觀摩、追蹤調研和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實證研究,取得較好的成績。該所兩次接受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承擔重大現實問題的調研,特別是對我國社會利益集團形成對地方政治影響的實證調研和對發展中共黨內民主的建議得到中組部有關方面的高度評價。
三.研究活動的開放性。該所在籌建和發展過程中,積極致力於開展學術交流,曾於1998年5月與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共深圳市委黨校、深圳特區報等機構合作,在深圳大學成功舉辦了我國較早的一次全球化問題學術研討會——“全球化與當代社會主義及資本主義研討會”,對推動我國對全球化問題的研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0年4月底,在深圳市大鵬鎮“三輪兩票”選舉鎮長一周年之際,該所又與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理論處、中共大鵬鎮委合作,在大鵬鎮成功舉辦了“‘兩票制’鎮長選舉方式改革研討會”,對推進我國基層政權的民主政治發展作出了努力。此次研討會後來被評為深圳市社科理論界2000年的“十件大事”之一。2003年8月初,該所又與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中國選舉與治理網等合作,在深圳主持召開了“2003年深圳市區級人大代表競選現象學術研討會”;同年8月底,該所又與中央編譯局、社科文獻出版社、深大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中共南部縣委合作,在四川省南部縣成功舉行了“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該所研究人員廣泛參加國內外學術界的各種學術會議。該所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和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合作,從2001年起主編出版文集《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每年一集;該所還與社科文獻出版社、西北大學出版社合作,長期出版系列叢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論叢》,以期增進與中國政界、學術界的多元互動。
四.研究項目來源的多元性。該所廣泛承攬研究課題,已先後承擔的項目有:縱向項目,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項、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研項目多項、中共中央組織部調研項目2項;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9項;深圳市社科規劃項目6項。橫向項目,如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項目2項;教育部省屬院校文科基地重點項目3項;深圳市財政局、人事局、計畫局等合作研究項目多項;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項目3項。另外還承擔完成了國際合作項目——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1項等。
五.研究體制的創新性。該所在重新組建並直屬深圳大學以前,形成了以研究人員的自由、自願組合為基本形式的研究體制。該所正根據變化著的現實情況進行制度創新,積極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1)研究所人員“帶項目入所制”;(2)研究所自選課題國內外“公開招標制”;(3)研究所課題項目“課題負責人制”;(4)招標項目“學術委員會評審票決制”;(5)科研項目開發“經紀人制”;(6)社會效益和影響顯著的研究成果的“定期獎勵制”;(7)研究所管理的“所長負責制”,等等。上述制度創新,將更大程度地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
始終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在治黨、治國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巨大作用,是黨中央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提出的重要精神,也表達了國家和人民對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重託厚望。貫徹上述精神,不負重託厚望,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積極致力於辦成當代中國現實政治問題的學術研究中心、黨和政府的決策諮詢中心、政治學人才的培養中心,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的學術交流中心,力求在十年內躋身於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中國政治問題研究機構的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