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等職業學校

淮安中等職業學校

淮安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集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於一體的市屬公辦學校。主要依託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和市電大組建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安中等職業學校
  • 創辦時間:1992
  • 所屬地區:淮安
  • 前身:淮陰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成立背景,學校發展,大事記,硬體設施,師資力量,教學成果,

成立背景

淮安市廣播電視大學是在1978年鄧小平作出發展廣播電視大學的指示後,於1979年掛牌成立,學校與改革開放同齡。
淮安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創建於1992年,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再次涌動的時候誕生。
淮安中等職業學校地圖

學校發展

1997年底,經淮陰(後改名淮安市)市委、市政府批准,市職教中心和市電大合併組建淮陰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2005年至2006年,市信息工程學校(原紡織學校)、市女子職業學校相繼併入市高職校。學校與改革開放同呼吸共命運,走過了一段艱苦創業的歷程。淮安市電大先後舉辦了成人大專學歷教育、普通專科教育、電視中專教育、註冊視聽生教育,1999年,學校成為“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首批試點學校,先後開設了漢語言文學、國小教育、金融、工商管理、會計學、法學等十多個本、專科專業,下轄金湖縣、洪澤縣、盱眙縣、漣水縣、楚州區、淮陰區六個縣(區)電大,目前市直在籍生2669名,縣(區)電大2362名。2005年,學校又加盟奧鵬遠程開放教育,遠程開放教育蓬勃發展,為推動淮安地方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突出貢獻。2006年,伴隨高職發展的步伐,學校成為江蘇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江蘇省電大)淮安辦學點。

大事記

淮安市職教中心創建於1992年,之初掛靠市清江中學,1994年,學校列為江蘇省合格職教中心建設“1122工程”,選擇市經濟開發區深圳路地段作為校區,同年破土動工,1996年初步完成學校建設並正式入遷;1999年,學校通過江蘇省合格職教中心驗收;2000年,通過淮安市中等專業學校驗收;2004年,通過國家重點中學職業學校驗收。蓽路藍縷,辛勤耕耘。學校由局限一隅到今天矗立於市開發區這片希望的熱土,由一開始兩三個專業到今天發展為機電、電子、信息、藝術旅遊、管理五大類專業群,涉及三十多個專業,現有中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5000多名。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已形成“一體兩翼”(以中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遠程教育和職業培訓為輔翼)多層次、多功能辦學格局,在全市職業學校中起到重要的輻射、示範、引領作用。中華龍文化全國書法展(中書協)第五屆中國(重慶渝中)中國小書法教師書法展(中書協)

硬體設施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主校區位於淮安市經濟開發區深圳路黃金地段,主要舉辦全日制中、高等職業教育,分校區位於市中心東大街,作為遠程開放教育的基地。學校總占地面積104.3畝,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實訓樓、圖書樓、宿舍樓、餐廳等良好的學習生活場所。教學設施先進、齊全,建有主幹千兆的校園網、數控加工中心、專業計算機房、機械加工車間、電子裝配與調試實驗室、製圖室、物流模擬室、多媒體教室等50多個實驗實訓室,建立了數控、服裝、電子實訓基地,數控基地以一流的設備和師資成為江蘇省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學校正努力推進教學現代化進程。

師資力量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現有教職工264名,專任教師180名,其中高、中級職稱135名,教師隊伍結構較合理,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專業教師“雙師型”達80%,其中專業技師38人。他們中有市勞模、市政府表彰的優秀工作者、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教師。近年來,已有15名教師參加過國外專業培訓,教師隊伍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素質有了明顯提升,正在實現經師向能師、向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教師的轉變。

教學成果

辦學二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提高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學校先後由省級合格職教中心步入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行列。專業建設不斷拓展延伸,目前已建立了機電工程、電子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和藝術旅遊五個系,設有電子信息、數控、計算機、物流管理、動漫設計與製作、幼兒教育與藝術等三十多個專業,其中機電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套用、計算機套用已成為江蘇省職業學校示範專業,旅遊管理與服務專業成為市級示範專業。學校堅持“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針,緊跟地方產業發展需要,緊貼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重視培養以敬業誠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重視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培養了一大批為地方經濟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2007年,在江蘇省大中專學校創新大賽中,獲得一金三銅的佳績,2008年,在全市技能大賽中13人獲一等獎,綜合成績名列前茅。學校每年舉辦技能節暨創新大賽,為師生提供“學技能、練技能、比技能”的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