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腑湯《萬病回春》

淨腑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七。具有清熱利濕,行氣化瘀之功效。主治小兒一切癖塊,發熱口乾,小便赤或泄瀉。臨床用於急慢性腹膜炎,小兒脾疳症(結核性腸系膜炎),幼兒癲癇,消化不良,小兒疳證,不明高熱等病症。

基本介紹

  • 名稱:淨腑湯《萬病回春》
  • 出處:《萬病回春》卷七
  • 功用:清熱利濕,行氣化瘀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運用,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柴胡、白茯苓(去皮)、豬苓、澤瀉、三菱(醋炒)、莪術(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錢(3g),黃苓、白朮(去蘆)、半夏(姜制)、人參各八分(2.4g),胡黃連、甘草各三分(0.9g)。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加生薑、大棗,煎服。

功用

清熱利濕,行氣化瘀。

主治

小兒一切癖塊,發熱口乾,小便赤或泄瀉。

運用

臨床常用於急慢性腹膜炎,小兒脾疳症(結核性腸系膜炎),幼兒癲癇,消化不良,小兒疳證,不明高熱等病症。

附註

《漢方處方解說》之淨腑湯較《萬病回春》原方少豬苓、胡黃連二昧藥,《漢方後世要方解說》之淨腑湯與原方相同。(《日本漢方醫學精華》)

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1、《萬病回春》:“淨腑湯治小兒一切癖塊、發熱口乾、小便赤或泄瀉。柴胡、白茯苓去皮、豬苓、澤瀉、三棱醋炒、莪術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錢,黃芩、白朮去蘆、半夏姜制、人參各八分,胡黃連、甘草各三分。上v一劑。姜棗煎服。”
方論選錄
1、《常見病證中醫文獻專輯症瘕積聚專輯》:“淨腑湯治小兒一切癖塊,發熱口於,小便赤或泄瀉。柴胡、白茯苓(去皮)、豬苓、澤瀉、三棱(醋炒)、莪術(醋炒)、山楂(去核)各一錢,黃芩、白朮(去蘆)、半夏(姜制)、人參各八分,胡黃連、甘草各三分。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2、《家庭實用民間療法大全》:“淨腑湯柴胡、茯苓各2g。豬苓、澤瀉、山楂子、三棱、莪術、黃芩各1.5g,白朮、半夏各2g,人參1.5g,甘草、黃連各1g。功效:能除脾胃鬱熱,尤其能除腹部即腹膜系所鬱積的實熱。對慢性腹膜炎之初、熱盛時,兼有硬結和腹水時,患脾疳症但體力尚未衰竭時,嬰兒腹部脹滿、堅硬,時發高燒等症有特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