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村

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村

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村位於淨峰鎮城頂村路口,於二零零四年九月惠安縣人民政府為老區村立牌。名為“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村
  • 位於:淨峰鎮城頂村路口
  • 立牌:二零零四年九月
  • 歷史:土豪橫行民不聊生
位置,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背後碑文,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歷史,土豪橫行民不聊生,堂弟回鄉播撒火種,風起雲湧群起“三抗”,小型武裝頻繁出擊,

位置

城前村車頭(公車停靠站),矗立著一座蔚為壯觀的石碑。它的正面上方鐫刻著塗上紅漆的“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村”十個大字,下方則署上“惠安縣人民政府二○○四年九月立”十五個小字。

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背後碑文

城前村位於淨峰公社北部突出部東周半島海邊。1948年黨組織派曾國雄同志自海疆學校回梓工作,發動民眾,成立東周地區黨小組,負責人曾兆鳳,發動民眾,組織武工隊員20多人。曾聯輝也曾來此活動,共同與本村土豪開展鬥爭,打擊反動氣焰,堅持到1949年8月解放縣城。”

淨峰鎮城前革命老區歷史

土豪橫行民不聊生

舊中國在“三座大山”的壓迫剝削下,烏煙瘴氣、昏天黑地,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城前村在土豪劣紳的欺壓下,同樣搞得窮人賣兒賣女,家破人亡,活不下去,有的流落他鄉,有的逃往外地。貧苦漁民曾兆鳳一家更是苦不堪言。他雖然起早摸黑勤奮勞動,但因船漏網破,無力維修,因而產量極低,仍然三餐難度。他的父親長期失業在家,生活無著。他的大哥年齡太大,無力娶親,只好給張坑人招贅,離鄉背井,到外地當了上門女婿。他的爺爺雖然是私塾學館的先生,在當地有一定的身份和名望,但也擺脫不了土豪劣紳的魔爪,一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買了八分地,卻被鄰村的惡霸強行霸占。更為要命的是反動鄉公所,三天兩頭派出鄉警,凶神惡煞般前來抓壯丁,搞得他東躲西藏,無法正常生產;尤為可惡的是,一次鄉警來抓壯丁抓不到他,卻把他堂弟曾國雄痛打了一頓,他的叔叔氣憤不過,去找鄉公所講理,竟然又被無理扣押、關了禁閉。面對土豪劣紳和反動當局這一樁樁、一件件罪惡行徑,儘管他義憤填膺,滿懷仇恨,卻無能為力,一度陷入了伸冤無門、報仇無路的困境。但他是一個富有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的硬漢,具有一股“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頭”的倔勁,說什麼也咽不下這口惡氣。他堅信總有一天會找到伸冤之門、報仇之路。於是,他到處打聽,四出探訪,終於打聽到東嶺前林等地有共產黨的地下活動,特別是惠北三朱一帶,更是已經赤化;共產黨是土豪劣紳的死對頭,是帶領窮苦人鬧革命、謀翻身的領路人。聽到這些好訊息以後,他異常興奮,深知只要能夠找到共產黨,就能達到報仇雪恨的目的,心裡頓時萌生出一線希望,但冷靜一想,共產黨雖然是窮人的大救星,可沒有人穿針引線,到頭來只能是聽得到,卻摸不著,見不到……,他一時沒了主意,又陷入了失望和迷茫之中,……

堂弟回鄉播撒火種

正當曾兆鳳困惑不解、走投無路的當口,1948年秋,他的堂弟曾國雄突然從外地回到家鄉。曾國雄早在兩年前,曾經抱著“讀書做官、報仇雪恨”的奢望,報考泉州海疆專科學校就讀。入學不久,很快即結識了一些要好的同學,特別是前林村的林思敬和三朱村的朱聯法等地下黨人。在他們的教育引導下,認識到在階級社會裡,不推翻剝削階級的反動統治,窮人就沒有活路,企圖通過“讀書做官”的途徑,達到報仇雪恨的目的,無疑是一廂情願的痴心妄想;只有勇敢地投身地下工作,在共產黨帶領下,發動組織廣大民眾,推翻剝削階級的反動統治,窮人才有活路,也才能達到報仇雪恨的目的。從此,他即丟掉“學而優則仕”的幻想,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愛國民主學生運動,經過一年多鬥爭實踐的鍛鍊和考驗,於1947年6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次他之所以在學校尚未放寒假就回到家鄉,是根據惠安縣工委的決定,由所在黨組織指派他以及其他有關同志提前離校回到農村,發動組織農民民眾,建立游擊武裝,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摧毀反動基層政權,為迎接解放大軍南下解放福建做好準備工作。曾兆鳳一聽說堂弟回家,高興萬分,認為堂弟長期在晉江地區的首府泉州讀書,很可能了解共產黨的地下活動情況,因而迫不及待地趕來探望。
曾兆鳳和曾國雄雖然是堂兄弟,但歷來感情很好,遠勝過親兄弟,再加上久別重逢,更是倍感親切,興奮異常。兩人一見面,還來不及寒暄幾句,曾兆鳳就迫不及待地向堂弟哭訴了多年來不斷遭受土豪劣紳欺壓,尤其是為了逃避抓壯丁而到處躲藏流浪的屈辱和苦難,迫切希望能夠儘快找到共產黨,藉以達到報仇雪恨的目的。曾國雄深知他同土豪劣紳有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勢不兩立的復仇決心,以及急於投奔共產黨的真誠願望和迫切心情。因此,就毫無保留地告訴堂哥:他已在海疆學校參加地下黨以及這次黨組織派他回鄉的主要任務;緊接著共同研究了如何開展工作的初步行動計畫。兩人滿懷激情地交談到東方出現魚肚白,才戀戀不捨的各自返回房間休息。
通過這次推心置腹的深入交談和細心謹慎的具體研究,猶如給曾兆鳳注入一劑強心針,使他一掃往日的悲觀失望情緒,重新振作精神,積極投身地下革命運動,為實現預定的計畫而頑強不屈地鬥爭。

風起雲湧群起“三抗”

曾國雄與堂兄曾兆鳳通過徹夜長談,情投意合,觀點完全一致,感到十分興奮和欣慰。第二天,他即抓緊趕往東嶺鎮前林村,找到當時地下黨淨峰地區的領導人林菊初,詳細匯報兩人交談的具體情況以及初步商定的行動計畫,在得到林菊初的認可後,立即趕回老家,跟堂兄進一步研究開展工作的具體方案。緊接著,兩兄弟分頭四出活動,進行秘密串聯,首先教育發動平日關係較好的一幫窮兄弟,繼而通過他們去團結各自的親朋好友;與此同時,還選中城關到松村開雜貨店而備受當地人欺凌的楊錦華,吸收他參加地下工作,而後再由他去聯繫來往較多的窮朋友,為開展地下工作打下了初步的民眾基礎。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和考驗,曾兆鳳和楊錦華兩人表現比較突出,具備了入黨條件,曾國雄當即去向林菊初匯報這一情況,經兩人共同商定並由林菊初請示上級同意後,接收他們為候補黨員,同時成立黨小組,任命曾兆鳳為組長。不久,林菊初又把他去前在坑園村發展的三個地下工作人員康金伙、康罵生、康明良介紹與曾兆鳳聯繫。進一步打開了工作局面,把地下工作的範圍擴大到整個東周半島。
1948年底、1949年初,我遼瀋、淮海兩大戰役勢如破竹、大獲全勝,平津戰役即將開打,蔣邦已陷入滅頂之災,為了苟延殘喘,繼續進行垂死掙扎,因而變本加厲,瘋狂進行徵兵、征糧、徵稅;各鄉鎮公所則不斷派出鄉警,四出抓丁。他們往往採取破門而入、蠻不講理、翻箱倒櫃、搜刮錢財、砸鍋毀灶、捉雞抓鴨等野蠻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搞得許多農民家破人亡,製造出不少悲劇、慘劇!因此,抓丁成為當時威脅廣大民眾最大的災難,而反對抓丁則成為眾多農民最為迫切的要求。
根據這一情況,黨小組認真貫徹上級黨委關於“反三征(徵兵、征糧、徵稅)、爭生存”的指示精神,響亮地提出“三不”(即不出一個丁,不交一粒糧,不上一分稅)的口號,進一步廣泛發動民眾,堅持以抗丁為重點,掀起民眾性的“三抗”(抗丁、抗糧、抗稅)鬥爭,一時風起雲湧,群起反抗,形成了一場小小的革命風暴。為了保證“三抗”鬥爭真正取得實效,黨小組把全村的青壯年組織起來,三五成群,平時分散生產,一旦出事(即鄉警前來抓丁)則互相支援,共同應對;黨小組還同他們共同研究了靈活應對的具體方法,即一旦發現鄉警前來抓丁,能躲則躲,能逃則逃,躲不過、逃不了則依靠廣大鄉親的聲援,硬頂硬抗。正當黨小組在研究部署“三抗”鬥爭的關鍵時刻,又從兄弟單位傳來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好訊息:東嶺鎮西埔村黨支部發動大批民眾,圍攻毆打前來抓丁的國民黨鄉政人員和鄉警;小岞後內村李仲明四位同志帶領一批民眾,痛打鄉警,當場救出被抓的青年李薴。這些勝利成果大大地增強了黨小組領導民眾武力抗丁的決心和勇氣。不幾天,當鄉警再次前來村里抓丁時,曾兆鳳和楊錦華兩人斷然帶領40多個青壯年,將前來抓丁的鄉警團團圍住,從而制止了反動政府強行抓丁的暴行。此後,鄉警就再也不敢前來抓丁了。

小型武裝頻繁出擊

奪取“三抗”鬥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民眾的信心,越來越多的民眾不斷向黨組織靠攏,進一步增強了開展地下鬥爭的民眾基礎。於是,黨小組決定把上級組織早就提出的“建立武工隊,開展游擊戰”的要求提上議事日程,著手組建小型武工隊。作為第一步,他們首先從“紅色民眾”(即堅決跟黨走的革命民眾)中精選5個政治覺悟高、立場堅定、身體健壯的骨幹分子,組成一個武工小組,以後再分批逐步擴大成為擁有20多人槍的小型武工隊。武工小組和武工隊成立後,開展了以下多方面的活動:
一是武裝保護地下人員張貼革命標語。除多次在蓮城一帶小範圍、小規模張貼以外,在整個東周半島大範圍、大規模張貼標語至少有三次:一次是慶祝解放軍勝利渡江、解放南京;另一次是歡呼解放軍二野一部入閩作戰,解放閩北十縣;再一次是慶祝省會福州解放。具體做法是:武工隊員和負責張貼標語的人員一道半夜出發,黎明前收工,選擇交通要道和人群密集地點集中張貼,第二天一早突然冒出一片“紅海洋”,十分耀眼,吸引了眾多路人駐足圍觀,一時議論紛紛。有的說:“共產黨已經來到我們身邊。”有的說:“游擊隊很厲害,神出鬼沒,一夜之間就把紅色標語貼遍東周半島!”土豪劣紳和反動保甲長則膽戰心驚,寢食不安!總之,通過幾次大規模張貼革命標語,產生了極大的政治影響,有力地鼓舞了人民,震懾了敵人。
二是武裝保護地下工作人員,夜裡到土豪劣紳和保甲長家傳送警告信。有的從窗戶投入,有的從門縫塞進,有的則張貼在大門上。內容是揭露和歷數他們的種種罪行,警告他們要停止作惡,改惡從善,否則武工隊將嚴懲不貸。結果,嚇得一些土豪劣紳惶惶不可終日,夜間不敢在家裡睡覺而躲到親戚朋友家避難,保甲長則關緊辦公場所,躲進家裡閉門不出,再也不敢為非作歹。
三是按照區工委的統一部署,配合區游擊隊多次出擊。其中最主要的有這樣四次:一次是1949年3月,按照區工委的安排,抽調得力武工隊員,參加縣工委組織的統一行動,夜襲縣城。結果,引起了巨大地震撼。反動派驚恐萬狀,老百姓拍手稱快。有些人高興地說:“共產黨的游擊隊有力量包圍縣城,國民黨快完蛋了!”另一次是派出五六個武工隊員,參加權民區工委組織的突擊小組,於深夜攻入淨峰鄉公所,繳獲了10桿步槍。還有一次是權民區工委抽調武工隊和蓮城部分武工隊員,配合崇武武工隊,前往溪底村鎮壓反動憲兵指導員劉開渠,路上碰巧遇到崇武反動鎮長張培生,因我個別武工隊員插在腰間的手槍被張發現,他首先向我開火,我武工隊立即集中火力還擊,當場把張和他的護兵擊斃,並收繳了他們的手槍。劉開渠聞訊後,大驚失色,連忙逃亡外地。最後一次是由區工委統一抽調,參加解放縣城的戰鬥。
鑒於曾兆鳳解放前在黨領導的地下工作中做出了上述較為突出的業績,解放後,惠安第三區(包括東嶺、淨峰、小岞等地)區委會任命他為蓮城總支部書記兼民兵大隊長。於是,他進一步鼓足幹勁,繼續努力,兢兢業業,再立新功。他不僅積極帶領廣大幹部民眾。認真搞好剿匪反霸、土改鎮反等中心工作;而且努力加強民兵建設,嚴密守衛海防,有效地制止了內外敵人的逃跑和偷渡,維護了良好的社會秩序。與此同時,他還發動民眾,大力恢復發展漁業生產,引進海帶、紫菜等生產技術,擴大經營範圍,使蓮城地區的漁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並達到歷史上的最好水平,因而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民眾的熱情讚譽。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惠安縣政府授予他的家鄉——城前村以“革命老區村”的光榮稱號。在這裡,必須著重說明的是,曾國雄回鄉參加開闢農村新區工作時,恰巧分配到淨峰地區,又具體分管蓮城片工作,因而使得他們兩兄弟有幸在蓮城半島並肩戰鬥達四、五個月之久。1949年3月,權民區工委成立後,曾國雄被任命為區工委組織委員,他的工作重心雖然轉向五劉、東嶺一帶,但仍然同曾兆鳳保持密切的聯繫,並在關鍵時刻給予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城前村之所以能夠成為“革命老區村”,應該說他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的;曾兆鳳更是為此進行了許多困難和艱險的工作,面對反動分子的多方威脅利誘,甚至派出爪牙,深夜朝他窗戶里打黑槍,也絲毫動搖不了他革命到底的堅強決心。正是因為他們兄弟倆堅定果敢,不畏艱險,大力發動和依靠廣大窮鄉親,對土豪劣紳和反動當局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鬥爭,才得以為他們的家鄉——城前村贏得了“革命老區村”的殊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