淥口鎮

淥口鎮

淥口鎮因淥江自東向西流入湘江交匯於此,故名淥口,古稱漉浦、津口。1949年置鎮,原屬醴陵縣,1959年劃歸株洲縣,1992年與均壩鄉合併,2015年與仙井鄉合併。境內有東漢馬援將軍營地、毛澤東同志考察農民運動舊址伏波公園、遠古磨山文化的發源地和開國中將晏福生故居。淥口鎮地處“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南沿,這裡距株洲市中心14公里,距省會長沙42公里,全鎮總面積138.56平方公里,總人口98114人,現轄22個村、1個農村社區、3個城市社區,有村民小組553個,居民小組103個。2015年,完成GDP72.68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7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8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350元。鎮內共有規模工業企業76家,約占株洲市淥口區規模工業企業70%。擁有青龍灣、紫涵湖、梅子湖、廣源家居、湘融服飾、淥水二橋、淥楓大道、東城大道、華升雪松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其中青龍灣、廣源家居、紫涵湖已初具規模,淥水二橋、淥楓大道、東城大道拉開了發展框架,梅子湖、湘融服飾、華升雪松有序推進。曾先後榮獲“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級文明村鎮”、“株洲市文明建設紅旗單位”、“株洲市創先爭優先進鄉鎮黨委”、“株洲市科級特派員工作先進單位”、“株洲市文明視窗”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淥口鎮
  • 外文名稱:lu kou Town
  • 別名:淥口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
  • 下轄地區:22個行政村,4個社區
  • 政府駐地:南江北路36號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2100
  • 地理位置株洲市南部15公里處
  • 面積:138.56平方公里
  • 人口:9.8萬
  • 方言:株洲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金輪寺,湘江風光帶,鳳凰山
  • 機場:北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60公里
  • 火車站株洲站株洲西站衡山站衡山西站
  • 車牌代碼:湘B
  • 榮譽: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 主要公路湘江大道、211、313省道
概況,沿革,地理位置,基本概況,特色種植,發展新貌,下轄村,科技強鎮,文明鄉風,春耕備耕,

概況

淥口鎮面積64.2平方千米,人口5.36萬人(2005年)。轄關口、向陽、伏波嶺、姚家嶺、南塘、甘塘坡、接龍橋、桔園8個居委會,王家洲、雙月、淥口、灣塘、柏樹、象石、松崗、西塘、子規、楊梅、快山、花園、東塘、蛇頭、團山、楊塘、湯家沖、排上、思梅橋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南江北路36號。京廣鐵路、湘江、淥江穿境而過。

沿革

因地處湘江、淥江交匯處的東北岸,故名淥口。元時屬湘潭州。明清時屬醴陵縣。1949年置鎮,時為醴陵縣直屬鎮。1959年劃歸株洲縣,為縣城所在地。
1992年併入均壩鄉成現制。1997年,面積64.8平方千米,人口5.3萬,鎮政府駐南江北路,轄淥口、雙月、漁場、後基沖、灣塘、柏樹、象石、王家洲、松崗、西塘、子規、楊梅、快山、花園、排上、東塘、蛇頭、團山、楊塘、湯家沖、思梅橋21個行政村和伏波嶺、關口、姚家嶺、南塘、甘塘坡、接龍橋、向陽7個居委會。
【郵編】412100 【2009年代碼】430221100:~001關口居委會 ~002向陽居委會 ~003伏波嶺居委會 ~004姚家嶺居委會 ~005南塘居委會 ~006甘塘坡居委會 ~007接龍橋居委會 ~008桔園居委會 ~201王家洲村 ~202雙月村 ~203淥口村 ~206灣塘村 ~207柏樹村 ~208象石村 ~209松崗村 ~210西塘村 ~211子規村 ~212楊梅村 ~213快山村 ~214花園村 ~215東塘村 ~216蛇頭村 ~217團山村 ~218楊塘村 ~219湯家沖村 ~220排上村 ~221思梅橋村

地理位置

淥口鎮位於省級文明縣城——湖南省株洲市株洲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鎮域面積64.7平方公里,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總人口中7.8萬人。
農業發展農業發展
淥口鎮位於湘江、淥江交匯處的東北岸,故名淥口。元時屬湘潭州。明清時屬醴陵縣。1949年置鎮,時為醴陵縣直屬鎮。1959年劃歸株洲縣,為縣城所在地。1992年併入均壩鄉成現制。
2006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076萬元,完成兩稅收入1516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4497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性收入9055元。有工業企業42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個。鎮內有公路里程80公里,集貿市場10個。2006年被列為全省第二輪重點鎮。
淥口鎮因位於湘江、淥江交匯處的東北岸,故名淥口。元時屬湘潭州。明清時屬醴陵縣。1949年置鎮,時為醴陵縣直屬鎮。1959年劃歸株洲縣,為縣城所在地。1992年併入均壩鄉成現制。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此地自古為湘東門戶,是原通往廣東沿海之咽喉,為兵家必爭之地。淥口距江南工業重鎮、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株洲市區僅14公里,屬株洲市衛星城,湘江和淥江交匯於此,京廣鐵路和S211省道穿城而過,距國際黃花機場50公里,
具有非常明顯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社會、經濟等均與長、株、潭城市群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廣泛接受其市場、技術、資金、人才的輻射和影響。隨著國家中西部開發步伐的加快,淥口鎮已成為長株潭一體化的南大門,成為湘南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基本概況

株洲縣淥口鎮口鎮處縣城所在地,面積6.4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8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7209萬,其中非農業人口3.0553萬。2000年該鎮國內生產總值2.9426億元,財政收入1152萬元,是全省經濟百強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古為湘東門戶,中原通往廣東沿海之咽喉,向為兵家必爭之地。
淥口距江南工業重鎮、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株洲僅14公里,社會、經濟、技術均與長、株、潭城市群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廣泛接受其市場、技術資金、人才的輻射和影響。隨著特區造勢空間的內移,淥口已成為湖南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淥口經濟開發區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區內實行最大的經濟自由,最小的行政干預。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京廣大動脈縱貫南北,人貨均可直達中國各地;
距淥口50公里的黃花國際機場可起降各類飛機;鎮內村村通公路;境內株洲航電樞紐工程開工在即,溯湘江而上可至衡陽、零陵,順流而下直達長沙、岳陽入長江,出東海;郵電通訊設施齊全,萬門程控電話、無線尋呼、移動通訊全面開通;輸變電設施完備,電力供應充裕;
城區供水能力及管綱配套,可確保工業和生活用水;河防堅固,能抵禦百年-遇的洪災侵襲。淥口經濟開發區實現了水、電、路、郵四通,區內道路骨架已經形成。改革開放以來,淥口人民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創造了淥口發展史上新的輝煌。鎮域內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一批名、特、優產品走向市場,前景廣闊。
該鎮已形成機電加工、建材、化工等骨幹行業。農業生產已見規模效益,初步建成優質蔬菜、特種養殖等種養基地。招商引資勢頭良好,採取以環境招商、項目招商、以商招商等靈活方式,鼓勵和吸引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合作,進鎮經營的外來投資企業均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特色種植

2000年株洲縣淥口鎮農技服務站投資20萬元在淥口鎮思梅村創建一個占地300畝的高標準黃花梨基地,並採取站投資,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股份制果場,為激活經營機制,
黃花梨黃花梨
2002年10月,經站、村商議,對外招標承包,由於種植果樹投資高、技術性強,有資金的缺技術,使前來投標者望而生畏,然而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學員陳配林以超人的膽識,以15年租賃期19.5萬元租賃金一舉奪標,繼而成為淥口鎮乃至株洲縣赫赫有名的莊園主。
1999年株洲縣淥口鎮被列為中國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試點鎮,為選準有一定文化基礎、熱愛農業科技的學員,鎮政府發出通知由各村先選送1~2名學員參加縣第一期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班學習,陳配林聽到這個訊息後,
報名參加了第一期培訓班,在學習期間,他認真聽課,作好筆記,經考試各科成績均在90分以上,他勤奮學習,執著的求知慾使他學到了許多知識,為以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2000年11月,淥口鎮農技站為了加強思梅黃花梨基地建設,培訓技術骨幹,從眾多學員中挑選了陳配林,去湖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果樹專業。在湖南農業大學果樹專業一年深造中,他更是加倍勤奮,深得任課教授張秋明的器重,並擔任班學習委員。通過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使陳配林奠定了專業基礎,湖南農大的一年深造致使陳配林一舉成為淥口鎮具有較高果蔬專業水平的青年農民。

發展新貌

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建成的淥口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區內實行最大的經濟自由,最小的行政干預,道路寬 敞,環境清幽,各項基礎設施健全。
開發區開發區
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在此安家落戶,以汽車配件、設備製造為主,形成了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鎮內建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有國家二級以上建安企業二家。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為創建省級文明衛生鄉鎮,鎮委、鎮政府對鄉鎮進行提質擴容,先後投入建設資金2億多元,對淥口主要街道進行全面改造,新鋪花崗岩人行道4萬㎡,改造瀝青路面3萬㎡,硬化道路4萬㎡,打造了伏波、向陽、火車站、金穗四個精品休閒廣場,城鎮品位不斷提升。已建成區面積5.75平方公里,人口達5.86萬人,交通、供水、供電、通訊、商業貿易等日趨發展和完善。
2006年投資3500萬元建設漉浦東路,其中淥水大橋及其聯絡線的征地拆遷工作基本結束。投入320萬元對桑園北路、梅苑路、漉浦東路一段的道路進行了水泥硬化。
進一步完善了伏波公園、大石圍公園和向陽路、黎韶路的綠化工程,同時規劃好了湘淥兩江風光帶美化方案。

下轄村

科技強鎮

株洲縣淥口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現有耕地面積1350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152公頃,柑桔363公頃,黃花梨110公頃,該鎮現有農業科技示範基地11處,科技示範戶508戶,農民人平純收入3040元。
柑桔柑桔
多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富民強鎮的工作思路,增加科技投入,投資20萬元建成了全省一流鄉鎮科技培訓中心,投資20多萬元創辦南方早熟梨示範基地,投資10餘萬元建設高標準的連棟鋼架大棚農業科技示範園。
2003年該鎮在科技興農上又有新的舉措,來勢較好,如通過灣塘連片青玉甜瓜和蓮藕,松崗和西塘村雜交水稻制種,蛇頭花卉苗木、排上優質稻、思梅南方早熟梨、楊梅氣生型雙孢蘑菇葡萄避雨栽培、科技興村等科技示範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和農產品品質,增加了農民收入,該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3040元,為實現科技興鎮、富民強鎮的宏偉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文明鄉風

為了回響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株洲縣淥口鎮自從遠教站點建成以來,利用遠教平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文明鄉風,鋪就了一條通往新農村的信息高速路。
寧靜鄉村寧靜鄉村
淥口鎮灣塘村地處株洲市株洲縣的交界地段,是株洲縣工業園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工業園土地徵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少數村民堵路阻工的現象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村里組織黨員、民眾多次集中在遠教站點,
學習土地徵用的有關法律法規,上網查找土地徵用的相關政策依據,通過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使村民認識到要支持、配合土地的徵收,對園區的工作由反對、對著幹變為支持、配合,使園區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春耕備耕

開春以來,株洲縣淥口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掀起春耕生產高潮,為實現穩定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春耕備耕工作我們立足“早字”,做到生產計畫早安排,技術推廣早部署,增產措施早落實,技術服務早行動,採取多種措施宣傳發動,確保春耕開好局,起好步,為全年農業生產計畫目標的實現打下基礎。
一、按照上級下達2013生產主要指標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分解下達給各村。我鎮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其中抽取松西子社區、快山村等三個村的實際情況作為調查,規劃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4000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達2424畝,早稻播種508畝,中稻及一季晚稻486畝,油菜籽1257畝,蔬菜1628畝,其中蔬菜大棚80畝,花卉苗木(含草皮)260畝。
二、各駐村幹部深入各村了解農民生產情況,進行春耕生產組織動員、宣傳工作,大力宣傳支農惠農政策,做好糧食綜合直補、農機補貼,良種補貼等宣傳工作,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三、鎮農技站組織各村科技特派員對農民進行農作物的科學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的培訓,充分利用板報、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推廣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套用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幫助村民將春耕生產抓早抓好。
四、鎮農技站積極協調農資儲備,調運物資,及早做好種子、化肥、農膜等農資的儲備調運工作,並對全鎮範圍內的農藥、種子、化肥等銷售點進行全面檢查。嚴厲查處劣質農藥、種子、化肥,維護農資市場正常經營秩序。
五、統籌兼顧,形成春耕備耕工作合力。要求各部門明確分工,密切配合,水管站組織農戶及時做好小河道、溝渠等修繕及清淤工作,加快春澆工作進度;農技站大力推廣新型、實用農機具,加強對農機手的技術培訓、安全生產教育;政府農村工作組,農技站等部門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