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柳

淡黃柳,詞牌名,原南宋姜夔自度曲,入“正平調”。以姜夔《淡黃柳·空城曉角》為正體。雙調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韻,後段七句五仄韻。另有雙調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韻,後段七句四仄韻等變體。代表詞作有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淡黃柳
  • 屬性:詞牌名
  • 始興年代:南宋
  • 流行年代:南宋
  • 字數:六十五字
  • 韻格:仄韻格
  • 代表詞作:《淡黃柳·詠柳》等
詞牌沿革,格律說明,格律對照,典範詞作,

詞牌沿革

淡黃柳,始於南宋,原音樂家兼詞人姜夔自度曲(詞人自己創作之樂曲而用為詞調稱自度曲)。姜夔共有十七首自度曲,此為其一,《白石道人歌曲》入“正平調”。詞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闌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抒客懷。”姜夔的“客懷”是:紹熙二年(1191)秋,詞人姜夔重到合肥。那對與他相戀十多年的歌妓姐妹花“燕燕”“鶯鶯”已離開合肥。人去樓空、時過境遷是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調名本意即以秋天由綠將黃的衰颯柳色來襯托悲涼落寞的孤獨心境。調見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今傳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其自度曲詞字之右旁,皆注有燕樂半字譜,現代音樂家已譯為今譜,可以歌唱,為宋詞今存之完整歌譜。此曲旋律高亢優美,為姜夔自度曲中之佳作。此調用仄韻,姜詞及王沂孫張炎之作皆用入聲韻,故以入聲韻為準。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韻,後段七句五仄韻。以姜夔《淡黃柳·空城曉角》為代表。“正岑寂”三字,《詞律》移作前段結句,查張炎、王沂孫詞俱屬換頭,今改正。 此詞可平可仄即參下張、王二詞。
變體一:雙調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五仄韻,後段七句四仄韻。以張炎《淡黃柳·楚腰一捻》為代表。此與姜詞同,惟後段第四句少一字、不押韻,第五句多一字異。 按此詞後段第四句本不用韻,或改“眼”字作“睫”字者非。
變體二:雙調六十五字,前段五句四仄韻,後段七句四仄韻。以王沂孫《淡黃柳·花邊短笛》為代表。此亦與姜詞同,惟前後段第四句不用韻異。或引《古今通韻》“藥”可通“屑”,疑“別”字為韻,非也。 按《通韻》“藥”之通“錫”,則引毛詩“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覺”之通“職”,則引毛詩“食我場藿,以永今夕”。“沃”之通“陌”,則引毛詩“不敢不局,不敢不眷”。蓋以“屋、沃、覺、藥、陌、錫、職”,即“東、冬、江、陽、庚、青、蒸”之入聲,平聲七韻宮音可通,則入聲七韻亦可通也。故此詞“笛”字,姜詞“角”字、“綠”字可以注韻。若以“藥”通“屑”,則罕有此例。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淡黃柳·空城曉角》
中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仄平平仄平
空城曉,吹入垂楊。馬上單衣寒惻。看盡鵝黃嫩,都是江南舊相
仄平,平平仄平。中中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正岑,明朝又寒。強攜酒、小橋,怕梨花、落盡成秋。燕燕飛來,問春何在,惟有池塘自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淡黃柳·楚腰一捻》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楚腰一,羞翦青絲,力未勝春嬌怯。暗托鶯聲細,愁蹙眉心斗雙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正情,柔條未堪。應不解、管離。如今已入東風眼,空望斷章台,馬蹄何處,閒了黃昏淡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淡黃柳·花邊短笛》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花邊短笛,初結孤山。雨悄風輕寒漠。翠鏡秦鬟釵別,同折幽芳怨搖
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素裳,重拈舊紅。嘆攜手、轉離。料青禽、一夢春無幾,後夜相思,素蟾低照,誰掃花陰共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宋】姜夔《淡黃柳·空城曉角》
【宋】王沂孫《淡黃柳·花邊短笛》
【宋】張炎《淡黃柳·楚腰一捻》
【清】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