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刻瓷

淄博刻瓷

淄博刻瓷是集繪畫、書法、刻鏤於一身,集筆、墨、色、刀為一體的手工藝術珍品。本世紀80年代初開始名揚中外。每年應邀出國表演者川流不息,與日俱增;前來拜訪學藝的人絡繹不絕。這枝古老而年輕的民間藝術之花,如逢春雨,在淄博大地上競相怒放,絢麗多姿,在海內外瓷壇上獨樹一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淄博刻瓷
  • 城市:淄博
  • 含義:集繪畫、書法、刻鏤於一身
  • 性質:手工藝術珍品
簡介,工藝簡介,發展,

簡介

刻瓷始於刻鏤。刻鏤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門類之一。在用料上,它有刻石、刻木、刻符、刻玉、刻金之別;在內容
淄博刻瓷
上,它有刻字、刻文、刻書、刻畫之分。傳說,“周穆王記事跡於?山之石,為刻文之始”。《荀子·富國》載:“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韓詩外傳》卷八載:“雖有良玉,不刻鏤,則不成器。”史籍中還有這樣的記述,古代刻書來自書商、官府和私人,書商刻書始於公元9世紀初,私人刻書起於9世紀中葉,官府刻書興於10世紀初。刻畫藝術也源遠流長,《韓非子·詭使》中就有“纂組、錦繡、刻畫,為末作者富”的記載。至於刻瓷之始,當是在瓷器出現之後。關於瓷器的起源,存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這些工藝中,有的打破了只刻成品瓷的傳統工藝,而從半成品就開始加工。這樣以瓷,動彩刻瓷,烏金釉分層刻瓷,刻釉與刻瓷結合,刻瓷與新彩結合等一系列新工藝。
商代,一說是漢晉,至今尚無定論。但在上述時期均未發現刻瓷記載。直至明清才有刻瓷之說,清代中葉便成為一種獨立的瓷器裝飾藝術。據淄博瓷廠張明文、張道洪考證:因康熙好瓷,故常在其上題字為號,蓋章作記。宮中御師為保留御跡,便用刀刻於瓷器上,這就是早期的刻瓷工藝。清光緒末年,宮廷內專設了刻瓷技工班,詩文書畫開始刻於瓷器之上,並廣泛流傳開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民間藝術,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引下,日趨繁榮。刻瓷工藝也隨之遍及全國各地。位於齊魯大地東端的青島,率先興起這門工藝,在青島工藝美術研究所進行研究和製作。1975年春,淄博瓷廠選派張明文、劉瑞雲前往學習,求教於石可所長和鄭惠民教授,從此,刻瓷藝術傳入淄博,首先在淄博瓷廠開始研製,繼而傳入淄博美術陶瓷廠、博山陶瓷廠諸陶瓷企業。
刻瓷藝術傳入淄博後,在各大陶瓷廠家迅速展開研製,並先後建立刻瓷組織。一批資深陶瓷藝術家,如張明文馮乃江朱一圭等,領銜開拓這一新領域。他們帶領年輕一代,在繼承淄博陶瓷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研究地域瓷質和釉面色彩特性,改進刀具和裝飾技法,研究出了堆雕與刻鑿結合、噴花繪畫與刻鑿結合諸方面的新工藝。在表現手法上,他們也進行了創新,多以平口刀捻、轉、平、側等刀法,使點、線、面巧妙結合,搭配得當。並將中國畫、篆刻及西方油畫的技藝融入刻瓷之中。使刻出的作品,不但具有書畫神形,而且頗有濃郁的寶石韻味。他們還研製出了寶石瓷堆釉刻瓷,噴堆刻來,就把淄博的刻瓷工藝推向了一個新階段,使之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自成一派,獨樹一幟。

工藝簡介

刻瓷是一門綜合性的傳統藝術。它融繪畫、書法、刻鏤於一身,集筆、墨、色、刀為一體。它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詩文、山水、花鳥、人物、頭像等均可刻鏤;掛盤、座盤、文具、茶具、花瓶、瓷板等皆能作業。小到幾厘米、十幾厘米器皿,大至數米屏風、壁畫,都可在刻瓷藝術家的刀筆下變成珍貴的藝術品。刻瓷工藝一般分三步驟。一是起稿。即先將要雕刻的圖案、書法、畫面繪於瓷器上,然後照圖刻制。繪畫、雕刻功底高深的藝術家,多以腹稿施刀即可。二是雕刻。這是刻瓷中的主要環節,不但工藝複雜,技術性強,而且所用工具考究,操作技藝精深。一般常用工具有尖、扁金剛鑿,金剛刻筆,小鐵錘和砂輪片。主要工藝為線刻、點刻和面刻,其中線刻是最為重要的。所謂線刻,就是用大小不一的刻刀劃刻出粗細不同,剛柔各異,曲直分明的各種線條。線條是繪畫的基礎,更是刻瓷藝術表現力強弱的標誌,所以,線刻的水平往往代表一個作者的水平。點刻,是用鑿子鏨出大小不同、疏密不一的點。刻瓷畫面上的明暗、近遠等透視效果和襯景、底影多以此表現。點是線與面的基礎,鏨點奧妙無窮,功在其內。其寬窄、深淺、疏密、排列方向,與畫面質感、形體結構和套用筆墨之法密切相關;運刀的輕重、快慢與點的虛實變化、表現效果緊密關聯。刻面,則是用平口刀剷出或用砂輪片磨成較大破釉面。該破釉面與點、線結合,交相呼應,共同服從於整個構圖的表現力。三是賦色。這是刻瓷的最後一道工序,即根據畫面的需要,塗上各種顏色。在瓷器上塗色,不同於紙張和其他質地的東西,其常用顏料有三種,即油畫顏料、發光油和陶瓷釉。賦色技法雷同於一般繪畫。

發展

隨著刻瓷藝術的不斷提高,淄博市從事刻瓷的廠家、單位和個人逐漸增多。1990年成立了淄博市刻瓷藝術家協會,同年12月,淄博市老年刻瓷協會誕生。一批優秀的專業、業餘刻瓷藝術家脫穎而出。自1980年始,淄博瓷廠張明文的刻瓷文具《無端夜半東風起》、《秋色》,在日本引起轟動;大瓷板刻畫《展翅重霄》,由國家外交部贈送給伊朗國王;16寸青釉刻盤《天女散花》,也作為國禮贈送給巴拿馬總統;刻有《論語》的五頭文具,被香港收藏家吳明遠以萬元人民幣珍藏;《吹簫引鳳》刻盤,被美國著名收藏家威爾森高價買下。在張明文的指導下,一大批刻瓷後生脫穎而出,他們刻制的“山川牌”瓷具,兩次榮獲國家銀獎。集孔子與七十二聖賢於一盤的肖像刻瓷,在香港展出引起強烈反響,國畫大師劉海粟看後留言:“影響之大,震撼之深,向所未有”,博山陶瓷廠馮乃江刻制的寶石瓷堆釉刻瓷掛盤《寒雀圖》、《祖國萬歲》,寶石瓷噴堆刻瓷掛盤《玉蘭花》,寶石瓷動彩刻瓷掛盤《沙漠之舟》等作品,均在全國獲獎,並被國務院認定為國家禮品,贈送國際友人。這個廠的許多瓷藝家,多次應邀赴日本、德國、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舉行刻瓷表演。尤其是他們利用窯變而產生的流動釉面進行雕琢,技法新,意境奇,開創了刻瓷藝術的新天地。《望洋興嘆》、《沙漠駝鈴》、《別有洞天》等新作,不但令國內同行嘆服,而且使國際友人傾倒。此外,淄博美術陶瓷廠、淄川工業美術研究所、博山和淄川地區的部分鄉鎮企業、遍布全市的刻瓷愛好者,都拿起了刻刀,在這一嶄新的藝術領域中開拓進取,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
藝苑奇葩淄博刻瓷,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雨露春風,生機勃勃地成長壯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