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胎飲

涼胎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一。具有涼血安胎之功效。主治胎氣內熱不安。症見妊娠四五月後,胎兒存活而細小不長,面赤唇紅,煩躁不安,口乾喜飲,尿黃便結,五心煩熱,或潮熱盜汗,舌紅苔黃而乾,脈細數。臨床治療常用於胎兒發育遲緩症而屬陰虧血熱者。

基本介紹

  • 名稱:涼胎飲
  •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 組成:生地、芍藥、黃芩、當歸、甘草、枳殼、石斛、茯苓
  • 功用:涼血安胎
  • 主治:胎氣內熱不安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注意事項,

歌訣

 血熱涼胎芩地芍,茯苓甘草枳歸酌;固胎砂術阿陳皮,更有黃芩歸芍藥。

組成

生地、芍藥各二錢(6g),黃芩、當歸各一二錢(3~6g),甘草(生)七分(2.1g),枳殼、石斛各一錢(3g),茯苓一錢半(4.5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加水300mL,煎至200mL,空腹時溫服。每日1劑。
2、古代用法: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功用

涼血安胎。

主治

胎氣內熱不安。

方義

本方治證或因孕後情志不暢,肝鬱化火;或因孕後過食辛辣燥熱之品,以致邪熱內犯沖任而灼傷陰血,使胎血不足無以養胎所致。如《景岳全書》所說:“血熱而不長者,火邪盛則真陰損也”。故治宜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使熱清而陰血充沛,則能濡潤養胎。方中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養陰液;黃芩清泄邪火,與生地黃合用以清除邪熱而安胎;當歸、白芍滋養陰血,使血旺以養胎;茯苓健脾去濕,寧心安神;石斛養陰清熱生津;枳殼理氣行滯;甘草清熱而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滋陰育胎之效,使邪熱得清,陰血內充,胎有所養,則胎兒發育正常。

運用

1、本方是治療胎氣內熱不安的基礎方。臨床套用以妊娠四五月後,胎兒存活而細小不長,面赤唇紅,煩躁不安,口乾喜飲,尿黃便結,五心煩熱,或潮熱盜汗,舌紅苔黃而乾,脈細數為辨證要點。
2、常用於胎兒發育遲緩症而屬陰虧血熱者。

加減化裁

熱甚,加黃柏一二錢。
如邪熱傷津甚而口渴、便秘者。加玄參、麥冬、天花粉、火麻仁等以養陰潤燥;如陰傷甚,虛火內生而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者,加知母、黃柏、地骨皮、牡丹皮、糯稻根以退熱止汗;如肝鬱化火者,加柴胡、合歡皮、川楝子以疏肝清熱。

附方

名稱:涼胎飲
組成:生地黃、杜仲各10g,白芍5g,當歸9g,茯苓15g,川續斷3g,何首烏3g
用法:水煎服
出處:《實用奇效良方》
功用:滋陰益腎以養胎
名稱:涼胎飲
組成:生地黃13g,當歸9g,白芍藥9g,黃芩9g,枳殼9g,甘草6g
主治:孕母子宮底高度與孕齡不相稱,母體體重增加緩慢,面赤唇紅,煩躁不安,口乾喜冷飲,小便黃赤,大便乾結,或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質紅,苔黃而乾,脈細數
出處:《景岳八陣新解》
功用:清熱涼血,滋陰養血
名稱:涼胎飲
組成:生地黃20g,白芍15g,黃芩12g,當歸10g,茯苓15g,枳殼6g,甘草3g
主治:血熱證
出處:《景岳全書》
功用:清熱涼血,滋陰養血
名稱:涼胎飲
組成:生地24g,白芍12g,白朮(炒)、黃芩、當歸、石斛各10g,茯苓、枳殼、甘草各6g
主治:適用於兼脾虛氣滯者
出處:《景岳全書》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郭振球婦科證治新詮》:“血熱胎萎:血熱涼胎芩地芍,茯苓甘草枳歸酌;固胎砂術阿陳皮,更有黃芩歸芍藥。詮釋:血熱胎萎,多因肝鬱化火,血內蘊熱,以致真陰耗損,胎不長養而成。宜清熱涼血,用涼胎飲。方中黃芩清熱,生地、芍藥涼血滋陰,當歸養血保胎,枳殼順氣,茯苓淡而滲濕,甘草和中。脾胃氣陰兩虛,血熱化燥,治宜滋陰潤燥,用固胎煎。方中黃芩、白朮清熱養胎,陳皮、砂仁益胃醒脾,阿膠滋陰養血,歸、芍補血斂陰,使化源充沛,胎元獲蔭。”
《實用偏方秘方經典 婦科》:“妊娠而見口渴、煩躁、喜飲冷水、溺赤、漏紅等諸證者,乃因胎氣有熱所致,治當清熱安胎。方中生地、芍藥、當歸、黃芩清熱涼血,和營安胎;石斛養胃陽以生津液止口渴;枳殼理氣寬中;甘草、茯苓和理脾胃,共成安胎之用。”
《中醫實習手冊》:“血熱:胎萎不長,心煩潮熱,夜寐不安,口乾唇紅,小便頻數短赤,大便乾結。治宜清熱涼血安胎,方用固胎前,或用涼胎飲。”
《婦科》:“葉氏曰:婦人受妊則礙脾,運化遲則生濕,濕則生熱,熱則血易動,血動則胎不安。猶風撼其木,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之理。故胎之墮也,屬虛屬熱者常多,治宜消熱養血。若素慣半產者,宜金匱當歸散;脾虛而血虛者,宜四聖散:肝腎虛而血熱者,宜涼胎飲。”
《成方切用 100種珍本古醫籍校注集成》:“涼胎飲,治胎氣內熱不安等證。生地、芍藥二錢,黃芩、當歸一二錢,枳殼、石斛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甘草七分,生用。如熱甚者,加黃柏一二錢。”

注意事項

胎萎不長屬血寒或脾腎不足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