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鱸

海鱸

海鱸(sea bass)亦稱鮨。鱸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多種魚類的統稱,大部分海生,見於暖帶與熱帶淺水海域。約400種,其中許多為著名的食用魚和游釣魚。雖然鮨科魚總稱為sea bass,但仍各有hamlet、hind、cony、graysby、grouper、jewfish以及sea bass與bass之稱。外型頗似鱸,身體多多少少呈長形,被有小鱗;尾直銳或圓。背鰭為重要特徵,包括前面的棘部與後面的軟條部,兩部分通常相連,有時則以V形刻痕隔開。

基本介紹

海鱸介紹,基本資料,概述,習性,飼養,菜餚:菊花鱸魚,配料,注意,

海鱸介紹

基本資料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最大體長
約102 cm
棲息深度
5 - 30公尺
棲息環境
礁區、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有毒魚類
無毒
經濟型食用魚。

概述

海鱸為肉食性動物,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部分為活潑的泳者,餘如石斑魚(grouper)等則較罕動。有些種類,如產於佛羅里達的條帶砂鱸(Serranellus subligarius),為雌雄同體(雌雄兩性生殖器官見於同一動物體);其他如石斑魚等,則先以一種性別成熟,然後再變性。體型變化頗大,小者長僅數公分,大者如大石斑魚(Epinephelus itajara)與固鱗鱸魚(Stereolepis gigas)長約2公尺(6呎),重逾225公斤(500磅)。種間與種內的顏色變化亦多,有些還可變換數種花色;幼魚或與成魚的體色不同,棲於深水的個體可能比棲於沿海的同種個體紅得多。
黑海鱸(Centropristis striata)黑海鱸(Centropristis striata)
狼鱸科(Moronidae)有時被視為鮨科的一個亞科(Moronidae,有時並用作鱗鱸科〔Percichthyidae〕的同義字),而包含12種左右分布在較北地區的海鱸,主要特徵為兩個背鰭基部相連,棲於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及澳洲的溫帶水域。部分種類如斑紋鱸(Morone saxatilis或Roccus saxatilis),會溯河產卵;美洲白鱸(M. americana或R. americanus)也進入淡水產卵,在若干地區甚至永遠棲於某些陸封的溪流與池塘。
較著名的狼鱸包括︰歐洲狼鱸(M. labrax或Dicentrarchus labrax),分布在斯堪的那維亞至地中海區,常見於河口;斑紋鱸,美洲著名的食用魚與游釣魚,體帶黑色條紋,重可達14公斤(30磅);白狼鱸(M. chrysops),產於美國東部河域,體帶深色條紋;美洲白鱸,產於北美大西洋岸,最大者長可達38公分(15吋)左右,重達1.4公斤(3磅)。
鮨科中具食用與游釣價值者有石斑魚,產於大西洋西部,體呈灰、淺棕或淺黑色的黑海鱸(Centropristis striata),以及產於大西洋西部熱帶海域的灰鱸魚(Petrometopon cruentaus)。

習性

鮨科中具食用與游釣價值者有,產於大西洋西部,體呈灰、淺棕或淺黑色的黑海鱸(Centropristis striata),以及產於大西洋西部熱帶海域的灰鱸魚(Petrometopon cruentaus)。
海鱸是一種滋味十分鮮美的,它也經歷著完全變性過程--從成熟的雌性變為成熟的雄性。這一變性過程通常是在海鱸5歲時進行的。海鱸有一種亞種,叫做“帶狀沙魚”,它們盛產於佛羅里達水域,這種魚能夠自體受精。

飼養

海鱸,又稱花鱸,是一種海產名貴經濟魚類。耐低溫、最適水溫為16~27℃,可自然越冬,經5個月左右的飼養,體重可達400~500克,畝產500千克,市場售價高於鱖魚
海鱸海鱸
池塘條件海鱸是一種游速快的吞食攝餌的肉食性魚類,成魚養殖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以1~5畝為宜,沙壤土腐質,淤泥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傾斜,水深1.5~2米,水源充足,無污染。池塘經乾塘曝曬,在放養前10~15天放水10厘米,每畝用生石灰75~100千克,隔天另加漂白粉5千克,化水全池潑灑,進行清塘消毒。
⒉苗种放養海鱸苗種體長達10厘米時放入池塘進行成魚養殖,放養規格力求整齊一致,放養密度為每畝1000~1500尾,同時可搭配養殖大規格的鱅魚種40尾、鰱魚種20尾及彭澤鯽200尾。
⒊餌料投餵可用魚糜或冰鮮小雜魚切碎肉塊餵養,也可投餵人工配合顆粒飼料。要搭設固定投餌點,選擇位置適中地方,用竹、木跳板伸入池中水面,距池岸6~7米,這樣,餌料投撒面積大。日餵3~5次,後期隨魚體長大,按魚體重的3%~5%投喂,日投2次。海鱸不喜強光,日出和日落時攝食旺盛,投餵時應掌握“慢、快、慢”的原則。
⒋水質調節海鱸系底棲性魚類,喜歡在清潔、溶氧量較高(4~6毫克/升)、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體中生活。在成魚養殖過程中,應根據水色和透明度靈活及時加注新水。9~10月是海鱸快速育肥期,但也不可忽視水質的調節。

菜餚:菊花鱸魚

配料

鱸魚1條1000克,花生油500克 (約耗150克),乾澱粉100克,番茄醬50克,芥藍菜葉2葉,香醋15克,濕澱粉10克,味素2.5克,白糖50克,精鹽1.5克,肉清湯75克
製作方法:
⒈ 將鱸魚去鱗,剁掉頭尾,掏去內臟,洗淨後剖成兩片,剔去脊骨、肋骨。在魚肉麵用直刀剞上1厘米寬距、0.33厘米深的花刀,再用斜刀橫剞1厘米寬距、3成切斷1塊菊花鱸魚坯,按此法共切10塊。
⒉ 芥藍菜葉洗淨,剪成菊花葉狀,下沸水鍋氽熟取出。肉清湯、精鹽、香醋、白糖、番茄醬、味素、濕澱粉兌成滷汁。
⒊ 炒鍋置旺火,下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將鱸魚生坯用乾澱粉抓勻後下鍋,炸2分鐘至魚塊捲成菊花形時,用漏勺輕輕撈起,瀝乾油後盛入盤中,再飾配菊花葉形芥藍菜葉。4. 鍋中留底油約50克,放回旺火燒熱,倒入滷汁煮沸芡勻,起鍋淋於菊花鱸魚上即成。

注意

⒈ 生粉不能拍得太厚,以免影響酥嫩。
⒉ 此菜為糖醋菜型,糖醋的比例為2:1。
風味特點:
⒈ 鱸魚體延長,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棲息近海,也進入淡水,早春在鹹淡交界的河口產卵,中國沿海均有分布,夏秋兩季大量捕撈。鱸魚自古入饌,歷代古籍均有記載,《煙花記》載有隋煬帝對鱸魚的評價:所謂金旖玉膾,東南之佳味也。
⒉ \"菊花鱸魚\"是福州風味名菜,形似菊花,朵朵挺俏,色澤微黃,頗為雅致,酥香嫩鮮,甜酸適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