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狀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海綿狀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由1940年Kasabach-Merritt首先報導。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食療,適宜食用,不宜食用,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皮膚海綿狀血管瘤可以發生於面部、臂部、軀幹和頸部,30%發生於肢體,呈多發性,發生於內臟者約占10%。出生時常不明顯,隨年齡的增長,病變逐漸增大。
出血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淤點、淤斑,鼻出血,口腔出血,少數可因出血致死。

用藥治療

本病若血管瘤巨大,出血症狀嚴重,大多數採用放射治療,總劑量要達到18Gy,才能使血管瘤消退。此外,肝葉或脾臟血管瘤可進行肝葉切除或脾切除等外科治療。治療前若有慢性血管內凝血的表現,應先使用肝素、凍乾人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和抗纖溶藥。
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無效,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改善出血症狀。只有當血小板明顯減少、出血症狀嚴重時,才有輸血小板的指征。

飲食保健

食療

參茸燉龜
材料:龜肉500克,人參10克,鹿茸3克,苡米50克,調料適量。製法:將龜宰殺,去頭、爪及內臟,洗淨,切塊,諸藥布包同放入鍋中,加生薑、清水等,煮開水後去浮沫,加料酒,文火煮至肉熟,調入食鹽,味素適量。

適宜食用

1、 可以多吃營養豐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
2、 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瓜果,豆類,蘑菇類食物,可吃豬肉,鴨肉,鴿子肉。

不宜食用

1、平時注意少吃少吃牛羊肉,狗肉,雞肉,魚蝦,辣椒等辛辣食物。
2、不要吃油膩的,油炸的,醃製的,煙燻的食物等。
3、忌菸酒。

預防護理

主要危害
1、當腫瘤逐漸增大或壓迫胃腸時,引起上腹部不適,出現腹脹、腹痛、噁心等症狀,嚴重時導致患者內脾胃等正常器官發生變形,破壞其功能形態。
2、位於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
3、可轉變惡性血管瘤。
4、肝區疼痛和心理壓力。

病理病因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疾病診斷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  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正常,血小板常降低(10~40)×109/L,出血時間延長,血塊回縮不佳。外周血塗片中可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的紅細胞損害,如畸形紅細胞、破碎紅細胞、紅細胞碎片、盔型紅細胞等。
2.骨髓象  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
3.纖維蛋白原  減少有時並發DIC時嚴重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FDP陽性,血漿魚精蛋白副凝固實驗陽性。
其他輔助檢查: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選擇做B超、X線、心電圖等檢查。

併發症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預後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發病機制

本病的病理變化大多數是先天性的,在少年時期或成人時期病變逐漸明顯,海綿狀血管瘤是多數血管組織延伸、擴張並匯集一團所致,若血管瘤體積較小,範圍不大,則不一定會引起血小板減少。因此,一般要巨大海綿狀血管瘤才會引起血小板減少。
將血小板輸入患者體內後,很快就消失,生存時間縮短一半。用放射性核素標記血小板,並在體外掃描,可見放射活性集中在血管瘤。病損處活檢可見血小板性血栓。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是由於血小板消耗增多所致。血小板阻留在血管瘤內,發生血管瘤的血管內凝血,甚至發生慢性血管內凝血,使血小板消耗增多而血小板減少。患者常有纖維蛋白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的減少,同時伴有繼發性纖溶,血漿魚精蛋白副凝固實驗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