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公園

海綿公園

所謂海綿公園,就是在公園改造工程中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打造出一批能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的“海綿體”。由於公園綠地面積比例大,園林地形豐富,天然的滲透力很強,成為最有效的“綠色海綿”。這種方式最簡單,投資最少,效率最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綿公園
簡介,基本原理,構造特點,集水措施,古法集水系統,增加滲水面積,安裝滲水裝置,埋蓄水裝置,修人工湖集水,

簡介

海綿公園海綿公園,就是對公園進行改造,對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根據北京市科委和市公園管理中心指導,2014年香山公園實施了雨水及地表水收集利用技術示範景觀展示及恢復工程,這是北京市首次在山林公園實施該工程。預計設備全部到位,運作成熟以後,雨水收集規模約為1500立方米,預計全年可收集雨水量為7.7萬立方米。全年收集的雨水可以同時提供香山公園6萬平米綠化全年用水、供給1個採用雨水沖廁的衛生間全年用水、花卉班全年一半時間的生產用水,總體雨水保有量相當於香山公園內面積最大的水體靜翠湖的10倍容量。
海綿公園海綿公園

基本原理

海綿公園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俞孔堅教授認為,對待城市雨洪,正確而經濟的做法就是建立城市“綠色海綿”系統,利用綠地滯留和淨化雨水,回補地下水。具體來看主要包括恢復河漫灘,建立雨洪公園,降低公園綠地標高,沿路設計生態溝,在社區建立雨水收集綠地等多項措施,這些都是免費的自然生態調節系統。經過改造的城市公園綠地會成為雨洪水的滯留區,形成“綠色水庫”,而不是被灰色的市政管網排走。俞教授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對現有綠地、河湖及道路系統、小區綠地和分散式排水管網進行系統整合,做一個“綠色海綿”的長期規劃。
海綿公園海綿公園
由於公園綠地面積比例大,園林地形豐富,天然的滲透力很強,成為最有效的“綠色海綿”。這種方式最簡單,投資最少,效率最高。天壇公園是北京市區最大的一片綠地,保有樹木6萬餘株,植被面積180公頃,綠化率高達90%。園內大片的林地和植被區域形成植物的龐大根系,每到夏季降水集中期,整個壇域如同一塊巨大的“海綿”,各種植物的根系牢牢鎖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

構造特點

海綿公園的綠地都比道路低上3至5厘米,道路鋪裝採用的是平道牙,下雨的時候雨水更容易流進路邊的排水溝。綠地內部也有高低起伏,中央隆起,然後向外緩慢下降,這樣雨水在由高處往下走的過程中就會下滲一部分。綠地外圍地勢低洼處加裝了5個2米多深的滲水井,防止園子裡的雨水跑到路面上去。
除了草地本身的過濾下滲作用,園中道路鋪設的透水磚也全是採用滲水率最好的材料。表面看是未完工的草坪,其實內里卻別有洞天。為了增加大雨、暴雨情況下的集雨效果,整個公園地下都根據地勢鋪設了收集雨水的管道,還建有一個1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這樣遇到小雨就會隨時下滲,大雨時來不及下滲的雨水就匯集到排水溝、滲水井和蓄水池,雨水不再是一味地排到路面和市政管網上去,蓄水池裡的水還可以經過處理再澆灌綠地,成了一塊集雨節水的“綠色海綿”。

集水措施

古法集水系統

北海公園的團城從地面到地下有著一套完整古法的集水系統,由地表梯形磚、土壤層和滲排涵洞組成。團城總面積為5760平米,除了承光殿、古樹,還有將近4000平米地面均由倒梯字形青磚鋪築而成,青磚本身透水性強,加之形狀為梯形,就像一個微型水庫,磚與磚之間縫隙較大,雨水能迅速滲入土壤。

增加滲水面積

天壇公園是北京市區最大的一片綠地,保有樹木6萬餘株,植被面積180公頃,綠化率高達90%。園內大片的林地和植被區域形成植物的龐大根系,每到夏季降水集中期,整個壇域如同一塊巨大的“海綿”,各種根系的植物牢牢鎖住土壤中的水分,快速吸收降水。2012年,公園完成園內道路改造,將水泥路、柏油路重新恢復為原有的方城磚路面,做到“修舊如故”,讓路面具有一定的滲水性。同時,改造後的路面稍高於周邊的植被區域,讓路面的雨水很快流入兩邊的土壤,滋養草坪和樹木,最大限度減少降水的流失和蒸發。

安裝滲水裝置

景山公園山體裝有滲透匯水裝置,為加快雨水在坡地的滲透性,減小徑流,在山頂根據山體的坡度設定區域內的滲透裝置。滲透裝置採用擬魚鱗溝的原理設計,直徑10cm,長度60cm,四周壁上帶小孔,內置陶礫,能夠將降水加速導入地層土壤,收集蓄存,並在周圍土壤中加入保水劑,增加土壤的吸水、儲水能力。當雨水或其他降水過大時,滲透裝置和地被植物可以減緩水流沖速,將大部分水流存於土壤中。
在中山公園,利用園林滲透原理設定的“滲水井”,成為園內古樹的“營養灶”,工人在事先挖好的水井裡放好肥料,上面蓋有雨水箅子,通過滲水井收集暫時不能消耗的雨水,保證進入古樹根系綠地中的雨水得到充分利用。北京植物園也有這樣的滲水井,以灌溉碧桃為例,原來一棵樹每年要澆5次水,每次水量230公斤,有了滲水井後,每次只需68公斤水,全年澆兩次即可,用水量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左右。

埋蓄水裝置

香山公園內,山體自然形成的玉華溝、雙清溝、芙蓉溝成為三條泄洪溝,靜翠湖原有的泄洪溝被重新疏通,收集到的雨水被循環到山上補充地下水,同時澆灌養護植物。公園東門附近新建的集水廣場占地700平方米,通過地面鋪設的雨水滲透盲溝集水,雨水全都被匯集到廣場下方巨大的蓄水裝置中。雨量大時,依山勢而建的引水槽、蓄水池可以及時緩解地表徑流,收集的雨水用於澆灌山上的草木、補充景觀用水,或者直接連線消防水炮管道。
香山匯水區域面積約為57公頃,占公園面積的四分之一。預計2015年全年可收集雨水量7.7萬立方米,能同時提供6萬平方米綠化全年用水,供給1個採用雨水沖廁的衛生間全年用水以及花卉班全年一半時間的生產用水,總體雨水保有量相當於公園內面積最大的水體靜翠湖的10倍容量。

修人工湖集水

2015年7月,去北京植物園的遊客可以在櫻桃溝木棧道旁看到“飛瀑流泉”。這一處京城著名景點因地下水超采一度中斷了40年。2015年6、7月份的降水使北京植物園收集了約3萬立方米的雨水。站在西山的香爐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碧水三疊的形狀。人工湖總面積約為6公頃,蓄水達10多萬立方米。這些要歸功於市屬公園開展的“海綿公園”建設。北京植物園修建了7個人工湖用來收集雨洪水,對櫻桃溝水庫大壩進行了修補,在植物園多處區域更換了透水鋪裝,設定雨水收集池、建設下凹式綠地,儘可能涵養水源,收集雨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