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一路居委會

海濱一路居, 1949年前稱石臼八村,1949年改為石臼六村,1992年5月改為日照市東港區石臼街道海濱一路居。海濱一路居位於石臼最東部,黃海西岸,東靠國家一類港口--日照港,南與新港路居委相鄰,西與東方小區接壤,北與港務局禮堂相連。隸屬東港區石臼辦事處管轄。全居轄區總面積4.46公頃,居民小區占地1公頃,企業占地1.6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濱一路居委會
  • 以前稱:石臼八村
  • 改名時間:1949年
  • 轄區總面積:4.46公頃
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進步,文教科技,人民生活,村莊建設,集體福利,組織建設,中共地方組織建設,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概況

境內交通便利,是出口創匯的黃金地段。出居委南大門便是天津路,門旁東側是301公共車的起點站, 西側是12路公車的終點站;出居委東大門便是海濱一路,距大門200米即有1路、 5路公車。境內有合資企業日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日新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綠碧日化有限責任公司和第一冷藏廠、第二冷藏廠、第三冷藏廠。
2000年,全居共有398戶,總人口99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現有高、劉、賀、朱、李、王、丁、厲、張、陳等10姓氏,均為漢族。
194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萬元,2000年該居經濟總收入2.05億元, 人均純收入4498元,第二、三產業占居委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85:1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1.2億元,全居純收入800萬元。
海濱一路居是全省百強村之一,2000年全居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第一名。1994年7月被中共日照市委授予“先進黨組織” 稱號;1995年8月被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人事廳授予“山東省模範居委會”稱號;1996年6月被日照市政府授予“小康村”稱號,7月授予“明星村”稱號;1997年12月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是年4月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文明小區示範點”稱號,是年8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12月被中國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五十七強”稱號。

大事記

1937年3月17日, 日軍二艘軍艦停在該村南部和東部海域,向代家林發射炮彈,傷1人、死1人。
1946年2月,村民楚茂林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春,成立石臼八村第一屆中共黨支部委員會,楚茂林任書記。
是年8月,國民黨還鄉團抓村民12人,其中黨員3人:楚茂林、高慶坤、高長若,是年楚茂林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1953年5月,成立互助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5年8月,成立初級社。
1958年6月,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3年,養殖海帶40公頃。
1966年,建水庫1個,打大口井3眼。
1967年,修渠道800米。
1968年,全村通電。
是年,遷墳2000餘墩,騰出土地13.3公頃,可耕地基本實現梯田化。
1971年,糧食畝產首次突破千斤大關。
1973年成立了採石運輸隊、碼頭裝卸隊、磨麵坊,發展了集體經濟。
是年,造機帆船一對,發展漁業生產。
1979年,購50馬力拖拉機2台,汽車1輛。
1980年,日照港開始建設,該村土地全部被徵用。
1981年,村民用上自來水。
是年,建立了旅社、飯店、食品廠、紙箱廠、運輸公司。
1987年,建盛華第一冷藏廠,庫容量200噸。
是年,建盛華海水育苗場。
1988年,電視實現閉路化。
1989年,建盛華第二冷藏廠,庫容量250噸。
1992年,建盛華第三冷藏廠,庫容量300噸。
1993年,建盛華第四冷藏廠,庫容量150噸。
1994年3月,成立日照市第一家村級電教站。
是年4月26日,明陽小區奠基,全居共拆除平房1750間。
1995年1月,海濱一路黨支部改為海濱一路黨總支委員會,朱志祥任總支書記。
1995年4月26日,明陽小區第一期工程竣工剪彩。樓房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小區實現水、電、暖、衛、訊、視六通,硬化1.04萬平方米,綠化1.5萬平方米。
1996年8月8日,海濱一路黨總支委員會改為海濱一路委員會,朱志祥任黨委書記。
是年8月8日,日照市盛華水產集團公司成立,朱志祥任總經理。
是年8月8日,中外合資日照日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開業,庫容量2500噸。
是年8月16日,盛華漁港開業。
1997年3月1日,山東省副省長陳抗甫視察海濱一路居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是年3月4日,山東省副省長王玉璽視察日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並題詞“發展經濟,振興日照”。
是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視察海濱一路居兩個文明建設。
是年5月23日, 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農村基層組織聯絡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天資視察海濱一路居基層黨建工作。
是年9月25日,山東省人大主任趙志浩視察海濱一路居兩個文明建設。
1998年2月, 日照市盛華水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朱志祥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劉現峰、高業長分別任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
是年3月,海濱一路居委、盛華水產集團公司實行政企分開。
是年12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吳愛英視察海濱一路居精神文明建設。
是年12月,居兩委換屆。黨委5人,朱志祥任書記;居委5人,王宗芬任主任。
1999年3月30日,中外合資日新包裝製品有限公司開業,年產紙制包裝600萬平方米。
是年,沿街開發天津路,建成3000平方米的商業街。
1999年6月,收購東港區商業局康翔食品有限公司,擴建果汁生產線。
2000年3月,建立綠碧日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30個品種的日用化妝品。
是年6月,明陽小區二期工程竣工,建居民樓1萬平方米。
是年12月15日,租賃秦樓街道張家台、大泉溝冷藏廠,為期3年。
是年12月28日,居委辦公樓、綜合娛樂廳、幼稚園建成使用。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1949年前,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53年4月朱祿春帶領5戶農民,成立了第一個互助組, 1955年辦起初級社,1958年成立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66~1967年大搞水利建設, 兩年內,修建了三眼大口井,一座攔河壩,蓄水4000立方米,修明渠300米,暗渠500米,灌溉能力20餘公頃。1968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平整土地,遷移了王家林、賀家林、朱家林、東北嶺墳墓2000餘墩,騰出土地13.3公頃,可耕地全部實現了梯田化。1971年糧食畝產首次過千斤,受到臨沂行署的表彰。
1980年國家重點工程日照港開始建設,該村土地全部被徵用。

第二產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居兩委抓住發展機遇,於1979年先後投資120萬元, 建起旅社、飯店、食品廠、運輸公司、紙箱廠,從業人員200餘人,是年人均純收入515元。 1987~1992年先後投資1000餘萬元,相繼建成了總庫存量900噸的4座水產冷藏廠和1個3000水體的海水育苗場,平均每年新增利稅200餘萬元。1993年發展淺海養殖133.3公頃, 養殖扇貝、貽貝、海帶、裙帶、牡蠣。1996年與新加坡綠碧私人有限公司合資興建了“日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4500萬元,是年投產。2000年專搞蔬菜精加工,年生產能力3000噸,直接創匯300萬美元。1998年與新加坡廣洋國際私人有限公司合資興建了“日新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總投資1600萬元,年生產紙制包裝品600多萬平方米, 產值突破2000萬元。2000年收購了東港區商業局康翔食品有限公司, 並擴建了果汁生產線,新添7個品種果汁。是年引進日用化妝品項目,與新加坡綠碧私人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綠碧日化有限責任公司”。是年到秦樓街道租賃了張家台冷藏廠、大泉溝冷藏廠,年創利稅100多萬元。

第三產業

1966年辦起了採石場、副業隊、磨坊,取得較微薄的經濟收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居兩委為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利用天津路的有利條件,把公路兩側開發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 1998年投資200萬元建起3000平方米的商業樓,建成後賣、租給30多戶,興辦了中醫店、賓館、飯店、商店、糧油店、理髮店、維修等業務,年創收30餘萬元。改變了村容村貌,繁榮了當地經濟,為居民致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民眾文化科技落後, 學齡兒童入學率占30%。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由村辦轉變為鄉鎮集中辦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先後有100多名學生進入大中專院校, 其中本科5人,專科20人。1992年投資20萬元,全居安裝了閉路電視。1994年投資10萬元,建立了日照市第一家村級電教站,自辦節目《盛華一周》。2000年,投資30萬元購置了30台微機,實現了網上經營;投資80萬元建起了幼稚園、綜合娛樂廳、籃球場,成立了老年人太極劍、太極拳表演隊、婦女健身舞表演隊、籃球隊,並多次參加市、區比賽,均取得前三名成績。

人民生活

1949年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00公斤,人均純收入45元。 1978年人均純收入240元。1980年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4498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4000元。全居居民全部住上小康樓,全居擁有各種機動車輛120輛,各種機車170輛,程控電話200餘部,空調20台,彩色電視機350台,並全部實現閉路化。

村莊建設

1949年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多以土石木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3平方米。 新中國成立後,逐漸以磚石結構代替。70年代後,大多利用鋼筋、 水泥預製件為主建房。1985~1993年,在新規劃區統一蓋了8排二層樓,共住48戶。 1994~2000年,搞舊城改造,拆除平房1750間,投資5000萬元,建成了5萬平方米的14棟居民樓,共容納724戶居民,居民樓達到了水、電、暖、衛、訊、視六通。小區內硬化街道1.04萬平方米, 綠化1.5萬平方米,植各種樹木、花卉2800餘株,建造了兩個街心公園,安裝了禮花燈、路燈,小區內設了衛生所、幼稚園、商店、糧店、理髮店、 美容店、圖書店、茶爐、菜市場。6名專職環衛人員負責街道、公廁衛生和園林整修。 1991年投資110萬元,建起了高標準集團公司辦公樓,2000年投資80萬元建起了高標準居委會辦公樓。2000年人均住房面積達20平方米。1997年被省、市文明委命名為“文明小區示範點”。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居民福利逐步提高。1968年全村通電,1981年居民用上自來水,1988年全居電視閉路化,對考入中專的學生一次性獎勵800元,考入大學的學生獎勵1000元,1998年始給居民辦理了合作醫療證。1991年以來,對全居6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了養老補助金制度,對居辦企業就業的居民實行退休制度。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6年2月, 楚茂林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1946年4月國民黨占據石臼,全村處在白色恐怖下,黨組織的活動只能秘密進行。1947年春,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楚茂林任書記。解放戰爭時期,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全村有10多名青年參軍參戰,近百名民工參加了萊蕪、孟良崮、南村、濟南、淮海等戰鬥、 戰役的支前隊伍。1950年,中共地方組織全部公開,全村共有黨員9名。1995年,成立中共海濱一路黨總支。1996年,成立中共海濱一路委員會,朱志祥任總支書記、黨委書記。多年來,黨委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連續8年被評為市、區先進黨組織,2000年,黨委會下屬居委、集團兩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黨員52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0年5月建立石臼八村農民協會之後, 村農救會、聯防隊、青救會、婦救會相繼建立。解放戰爭時期,村政權帶領民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56年8月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朱祿春任社長。1957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設立石臼六村生產大隊,宋其法任大隊長,下設4個生產小隊。1968年6月成立六村革命委員會, 朱志祥任主任,1984年建立六村村民委員會,設委員4人,楚長來任主任,下設5個村民小組。2000年海濱一路居委會由5人組成,主任王宗芬,副主任李寶山、王世玉,委員賀照方、高慶良,民兵連長高慶良,治保協調主任李寶山,婦女主任安秀芹。自1985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市、區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先進婦代會、先進居委會、先進協調會。連續10年被授予日照市“明星村” 稱號。連續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1996年被評為日照市小康村。1995年、1996年、1999年分別被評為“山東省模範居委會”“山東省文明居民委員會”和“山東省社會治安先進小區”,2000年被授予東港區“五好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