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電站

海洋能電站指利用海洋所蘊藏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的發電站。主要有潮汐電站、海洋溫差電站、波浪能電站、海流電站和海水鹽濃度差電站。其中潮汐電站已進入實用階段;海洋溫差和波浪能電站處於試驗研究階段;海流和海水鹽濃度差電站剛處於探索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能電站
  • 別稱:海熱發電
  • 原理: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的溫差
  • 例子:波浪能電站
海洋溫差電站,波浪能電站,波浪能利用方式,歷史發展,海流電站,海水濃差電站,

海洋溫差電站

又稱海熱發電。利用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的溫差組成熱力循環進行發電。南北緯20度以內海洋表層溫度約25℃,而水深 500~600米處水溫約5℃,利用這20℃左右的溫差熱能發電。  海洋溫差發電系統由加熱蒸發器、冷凝器、汽輪發電機組、加壓泵等組成。以丙烷、氨、氟里昂等低沸點物質為工質,在加熱蒸發器中被25℃左右的海水加熱為高壓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汽輪機排出的低壓蒸汽在冷凝器中被海洋深層的低溫(約 5℃)海水冷卻成液體,再經加壓泵加壓進入加熱蒸發器循環使用。通過低沸點工質的循環,可以連續發電。1979年,美國在夏威夷島建立世界第一座商業性海洋溫差電站,裝機容量53千瓦,輸出功率10千瓦。1982年,美國在夏威夷群島附近建成一台1000千瓦海洋溫差發電機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機組。

波浪能電站

利用海洋波浪的無規則動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發電機發電。海洋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估計每平方公里海面,波浪能功率達10~20萬千瓦。波浪能與波浪高度的平方和波浪周期的乘積成比例。當浪高 2米,周期為6秒,風速分別為5級(10米/秒)和7級(15米/秒)時,每米寬海浪的功率為24千瓦和247千瓦。

波浪能利用方式

①利用波浪推力(縱向運動)使置於海面的浮體上下波動,帶動氣室活塞上下運動,使氣室中空氣壓縮和擴張,這樣形成的氣流推動渦輪機葉片旋轉以驅動發電機發電。
②利用波浪橫向推力,產生空氣流或水流使渦輪機轉動,帶動發電機發電。
③把低壓大波浪變為小體積高壓水,將水引入高位蓄水池產生水位差,衝擊水輪發電機組發電。

歷史發展

日本於1964年發明並套用了波浪能發電的浮標燈,1978年開始在“海明號”波浪發電船上進行波浪發電試驗。自1979年9月到1980年3月,共發電67000千瓦時。
1985年日本在沖繩縣海岸的試驗性波浪電站開始發電。英國、中國也都進行了波浪能發電的試驗研究。中國的首座波浪能電站於1991年 5月在珠江口大萬山島建成並發電。

海流電站

利用朝著一個方向持續不斷流動的巨大海水流推動水輪機發電。由於海面風力吹襲和不同海域海水密度不同引起海水自然流動,形成海流。海流具有相當的長度、寬度、深度及一定的流速,蘊藏著巨大能量。著名的太平洋“黑潮暖流”的流量相當於世界河流總流量的20倍。中國海域有風海流、密度流、沿岸流、深海流等,沿海岸海流能量約為(5~10)×104兆瓦。
海流發電方式
與一般水力發電原理相似,是以海水為工質推動水輪機,將海水動能轉換成機械能再發電。海流發電尚處於試驗階段,80年代已有一種花環式海流發電站,是把海流發電裝置浮建在沿岸海面,用鋼索和錨固定,供海岸燈塔和導航用電。

海水濃差電站

利用兩種不同鹽濃度海水之間的滲透壓進行發電。這種發電方式僅處於構想和探索階段。兩種不同濃度的海水(海水與入海河口水更為明顯)之間,高濃度海水鹽分向低濃度海水進行滲透,這種濃差能是一種潛能。這項發電技術的關鍵在於半透膜與離子交換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