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工業

海洋化工業

海洋化工業指以海鹽、溴素、鉀、鎂及海洋藻類等直接從海水中提取的物質作為原料進行的一次加工產品的生產,包括燒鹼(氫氧化鈉)、純鹼(碳酸鈉)以及其他鹼類的生產;還包括以製鹽副產物為原料進行的氯化鉀和硫酸鉀的生產;或溴素加工產品以及碘等其他元素的加工產品的生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化工業
  • 外文名:Marine chemical industry
  • 原料:海鹽、溴素、鉀、鎂及海洋藻類
  • 產品:燒鹼(碳酸鈉)、碳酸氫鈉
  • 類型:海鹽化工、海水化工、海藻化工
  • 發起時期:20世紀60年代
簡介,重要性,發展現狀,數據,

簡介

海洋化工業是以海洋中的一些物質作為原料通過工業生產進行提取,分離並純化,然後形成產品銷售的一門產業。最常見的就是以海洋中儲量最大的氯化鈉為原料進行各種工業加工的企業。海洋化工業包括海鹽化工、海水化工、海藻化工及海洋石油化工的化工產品和生產活動。海洋化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海洋產業。

重要性

發展海洋化工業意義重大:
陸地資源枯竭人類將目光轉向了海洋
進入21世紀,面對工業化所帶來的陸地資源枯竭、環境污染、陸地生命支撐系統衰退等巨大壓力,人類將目光轉向了海洋。全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建設海洋工業文明己經從戰略目標上升為世界已開發國家和主要沿海國家的規劃目標。如何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的海洋資源,成為新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競相探索的新課題。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300萬km余的管轄海域,而積大於500 m的海島總計6900多個(不含海南島本島和台灣、香港、澳門所屬海島),其中無居民海島超過6500個,大陸岸線長達18000 km,這片藍色國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和能源,對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是一個“藍色聚寶盆”。
海洋化工業是具有潛力的資源性產業
地球上海水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液體化學資源寶庫。據科學家測試在地球上己發現的109種化學元素中,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其含量最大的有11種,依次為氯化物、硫酸鹽、碳酸氫鹽、嗅化物、硼酸鹽、氟化物、鈉、鎂、鈣、鉀、銘等;在這80多種元素中,其中有17種元素是陸地所稀缺的,其數量比陸地儲藏量要大得多,有的元素對提供人類能源和工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如,用於國防和原子能發電的核燃料鈾,海水中儲量約為42億t,比陸地上鈾儲量多2 000餘倍;海洋中儲藏的銼C2 500億t)和氖C23. 7萬億t),是熱核能源的重要原料;海水中還含有200億t重水,將成為21世紀核聚變的重要原料;作為農業作物生長三要素之一的鉀元素,海洋中儲量高達500億t;作為工農業、醫藥和人類健康所需要的碘元素,在海洋中的總儲藏量多達800億t。國外從19世紀30年代就開始從海水中提取嗅元素的試驗和開發,目前日本、法國、阿根廷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己建有海水提嗅工廠,年產量基本保持在36萬t的水平。我國從1966年開始海水提嗅,至今己發展到一定的生產規模。
我國的海洋化工資源
海鹽是生產海洋化工兩鹼(燒鹼、純鹼)的主要原料,我國從遼東半島到海南島,沿海11個省、市、自治區有30多座鹽區(場),其中我國著名的北方四大鹽區分別是:遼東灣鹽區、長蘆鹽區、山東鹽區和淮鹽產區。海南鶯歌海鹽場是華南地區最大鹽場,年生產能力是25萬t。我國海鹽產量己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全國海鹽生產量己達3 600萬。
我國近海氯化鎂、硫酸鎂的儲量分別達到4494億t和3570億t。每年生產海鹽的副產品苦鹵2 000萬m,其中氯化鎂、硫酸鎂的儲量分別達到379萬t和175萬。
在我國的山東沿海地區地下滷水資源非常豐富,大致呈帶狀平行分布於環渤海灣地區及膠州灣地區,滷水儲存量總而積1 500 km,厚度一般為30-60 m,總淨儲量達74億m,是全國濃縮海水儲量最大、濃度最高的集中地區,其濃度一般是海水的2-6倍。從組成成分上看,地下滷水除含濃度較高的氯化鈉外,還含有鉀、澳、硼、鎂、碘、銼、鈾等化學元素。

發展現狀

海洋化工業為藍色經濟發展增加新亮點。新世紀“藍色經濟”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在我國科技興海計畫實施過程中,大批海洋實用技術得以突破,促進了傳統海洋產業的升級改造,為傳統海洋產業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陸續培育了一批海洋化工、海洋油氣等新興海洋產業,催生了一批龍頭海洋企業,形成了以新技術促進海洋開發利用的新態勢,成為藍色經濟發展中的新亮點,令人矚目。
國內正在發展的甲殼質化工業
甲殼質是由蝦、蟹甲殼提取的含有氨基的多糖類物質。是一種天然的生物高分子,屬線性多糖類,以其獨特的各種功能性質,在廢水處理、食品工業、紡織、化工、日用化學品、農業、生物工程和醫藥等方面具有廣泛用途,其中甲殼質及其衍生物複合物在組織工程、基因載體和藥物載體、醫學套用、農業套用、廢水治理等方面研究非常活躍。甲殼質/殼聚糖商業產品已遍布全球,其產業滲透性之大、套用領域之廣、均已超過其他資源產業。甲殼質的年生物合成量約為100億t,是地球上的第二大類有機資源。甲殼質及其衍生物在21世紀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套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我國高度重視甲殼質的開發利用,並取得了一批較高水平的技術成果,已逐漸成為亞洲乃至世界在這方面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國甲殼質及其衍生物生產已經初具規模,年產甲殼質及衍生物3萬~4萬t,產值百億元以上。青島地區已形成了國內最大的甲殼質、殼聚糖及其系列衍生物等原料產品的生產基地。
開發海藻類的深加工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藻類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兩年藻類化學品正成為國內企業重點開發的領域之一,包括微藻制油、海藻制纖維、海藻制化肥在內的多種生產工藝,正在悄悄熱起來。山東科技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清潔能源研究中心開展了將滸苔煉化為生物原油的研究,開發了高含水生物質帶有預處理的連續快速水熱液化製取液體燃料技術。使得1t乾滸苔能提煉出300~350kg生物原油,400kg木醋液和150kg半焦等。生物原油經過分離精製即可生產出適合汽車使用的汽油和柴油,這一技術適用於所有淡、海水微藻類。目前,山東科技大學已建成年處理1000t藻類生物油快速熱解中試裝置。
海洋油氣業快速增長
我國努力提高海洋油氣開採能力,海洋油氣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09全年實現增加值748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天津市海洋油氣業增加值占全國海洋油氣業增加值比重45.5%,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我國的海洋油氣勘探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增強,除中石油在冀東南堡新發現10億t大油田外,中海油在渤海灣、北部灣等海域新發現10個油氣田,其中9個為自營油氣田。位於山東半島北部的蓬萊19-3油田是我國最大的海洋油氣田,目前已探明地質儲量為10億t,可采儲量約為6億t,屬於特大型整裝油田。這些油氣田陸續投產,使海洋油氣產量持續增長。
濰坊修建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
濰坊作為全國重要的化工產業基地之一,純鹼、溴素等產品生產能力均居世界首位。為落實國家和省關於化工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濰坊市深入調研製定出台了全市化工產業調整規劃,將建設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三大集群,以龍頭企業為依託,在競爭中搶占先機,加快精細化工高端產品發展步伐,建成全國最大並具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化工產品基地。

數據

2022年6月7日,《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發布,2021年海洋化工業生產總量617(億元),增速6.0%。
2024年3月21日,自然資源部訊息,2023年海洋化工業生產總量4343(億元),增速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