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鎮中心校

海林市鎮中心校

海林鎮中心校繼2001年鄉鎮區域化調整之後,2004年末教育機構改革由原海林鎮、新合、石河三個教育辦合併更名為海林鎮中心校。中心校坐落在海林城區所在地,是海林市農村教育規模最大的鄉鎮之一。轄區內有32個行政村(共75個自然屯),分布在海林城區南、西、北三方,號稱龍江第一鎮。辦學直徑達60公里。轄區內有17所學校,其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2所完全國小,3所教學點,91個教學班,在校生1268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林市鎮中心校
  • 類別:公立中國小
  • 主管部門:海林市政府
  • 地址:海林城區
  • 主要獎項:海林市文明單位
    黑龍江省級一類學校
學校介紹,校本教研,形成過程,探究模式,教研方法,影響,

學校介紹

教職工185名,其中專任教師158名,中國小教師學歷達標均達到規定要求。在理念上、經驗上、學識水平上達到基礎教育的需要。多數學校有適應現代學生髮展的輔助教室建設,為課堂實驗教學提供服務。
2005年飽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風雨洗禮的海林鎮中心校在上級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鎮教師振奮精神、團結進取、奮發向上、努力拚搏,幹部隊伍精明強幹,改革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全體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大膽嘗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並紮實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學校管理逐步實現規範化、科學化、法制化。“管理校校行”活動已在各校全面展開,為向管理要質量,中心校確定了“一年打基礎、二年上台階、三年創特色”的奮鬥目標,制定了海林鎮2006——2010年教育資源整合規劃,加強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農村綜合中學建設中,二所中學努力培養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知識型人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
海林鎮中心校在教育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教育為主、育人為本,在全鎮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辦學條件、辦學水平不斷提高,中青年骨幹教師、教學新秀、教學能手脫穎而出。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2005年先後獲得海林市教師論壇三等獎;海林鎮先進黨支部;海林市文明單位;中國小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和海林市教育界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一所中學被評為黑龍江省級一類學校,二所國小被評為黑龍江省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村級一類學校。
海林鎮中心校所屬各校伴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步伐,切實本著為全體學生負責、為學生終身負責、為中華民族負責的理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展示於社會,向著更高、更遠的理想穩步奮進!

校本教研

形成過程

海林鎮中心校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已將校本教研作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發展的支點。各校逐漸形成了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構建了以一個中心(以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心),兩個轉變(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提高),六個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教學與科研,教研與考核,評價與考核、理論與實踐,點上突破與面上推進)的總體思路。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校本教研的五種探究模式,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推動海林鎮中心校校本教研發展的進程。

探究模式

立足校本教研,形成五種探究模式
1、問題研討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交流做法――形成對策
2、小主題研究式:發現問題――形成問題--行動研究――解決問題
3、臨床診斷式:說課上課――課後反思――教師互評――形成策略
4、調查徵集式:設計問題――問題調查――歸納整理--形成策略
5、學習反思式:分組學習――自我反思――大組交流――專家點評

教研方法

校本教研與德育相結合
校本教研與德育相結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授業解惑,以德為本,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內容,是我們海林鎮中心校提出的又一新的課題。
1、深鑽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找準“契合點”。各學科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的滲透必須依託教材。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於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只有充分駕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諦,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即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的“契合點”。如學習圓周率時可以介紹我國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利用割圓術求得“π”,比西方的數學家取得相同成果整整早一千多年,世界天文學機構將月球背面山谷命名為“祖沖之”谷地,可見國際上對他的敬仰,並講述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也增強了為祖國建設事業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鬥、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
2、緊扣教材,自然滲透――把握“滲透時機”。德育的特點是動情曉理,“情動”而“知情達理”,做到在教學中要緊扣教材,自然滲透,把握滲透時機,自然而然地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把握學科特點,增強生動性――掌握“滲透度”。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時,這種滲透如果“透”得不夠,則不到位,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變成思想品德課。這就要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把握本學科性質和特點在滲透德育時,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增強生動性。如:語文課富於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進行聽說讀寫等基本訓練的同時,可以結合教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日常行為教育等德育滲透,既不偏就一方,又抑揚有節,做到處理好滲透的尺度,既到位又不越位。
4、用高尚師德感染學生――尋求最佳“結合點”。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認真備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作業,用高度的敬業精神感染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用精闢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啟發、嚴密的推理、生動的語言、精心的板書儘量體現學科中美的神韻;用深入的思考、頑強的探索、準確的計算、感人的故事盡力體現學科的精神;用端莊的儀表、文雅的舉止,來展現教師職業風範。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愉快,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科學精神和美的陶冶,從教師身上體會到責任感、敬業精神等做人的準則。因此,用高深師德感染學生,在課堂上尋求最佳“結合點”,是在學科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算途徑。
研訓一體化
研訓一體化,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該鎮堅持“研訓一體化”,把校本教研與培訓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主要採取以下方式:
1、互動式:把教學實踐中共性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研,使教師在主動參與中,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中,通過個人的反思領悟,達成共識。這種教研活動有幾個明顯的特點,教研內容與教師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充分接納教師的各種觀點,並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中形成共識,教研員和教師在共同反思研究中總結基本經驗,研中有培,促進了雙方共同進步。即小主題研究式:發現問題――形成問題――行動研究――解決問題。
2、專題式: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問題和典型的教學事件,通過問題收集、整理形成專題,進行研討。使教研活動且有針對性、實效性。即問題研討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交流做法――形成對策。
3、沙龍式:我們結合教師營造一個自由民主寬鬆的研究氛圍,讓教師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們不同的觀點碰撞、交鋒、比較、鑑別,讓個人的感受、認識、體驗、經驗與別人的感受、認識、體驗、經驗之間進行對接、兼容並保留不同意見。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教研局面。

影響

校本教研,使學校藝術教育結碩果
通過開展校本教研,學生的藝術特長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學生藝術教育結出碩果。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個人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些從學生的繪畫作品、手工製品等充分體現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