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悲歌

海峽悲歌

《海峽悲歌》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806912133

基本介紹

  • 作者:陳耕
  • ISBN:9787806912133
  • 頁數:223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2
  • 副標題:風雨滄桑歌仔戲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孕 育
原鄉故土母文化
龍江傳歌
唐山過台灣
本地歌仔
戲曲熱土
誕 生
在苦難中出世
七字調與歌仔助
初生牛犢
走向成熟
歸 鄉
“仁義社”與王銀河
霓生社
繁 盛
哭調、苦旦、苦情戲
淚水與抨擊
災 難
皇民劇與蝌蚪戲
邵江海與雜碎調
花開兩枝(上)
拱樂社和都馬班
衰落與轉型
傳統歌仔的新生
花開兩枝(下)
戲改與繁榮
文革與樣板戲
重建與變革
再攜手
隔海聽音與行歌互答
穿越海峽攜手同行
拍攝後記
書摘:
歌仔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抒情為主的民歌、小調、雜歌、
兒歌;一是有人物情節的故事傳說歌。
故事傳說歌又可分為三種,一是民間熟知的長篇故事,如:《陳三歌》
《英台歌》《雪梅歌》《孟姜女》《鄭元和》《烏白蛇》等。一是中小型的
段子,如:《雜貨記》《火燒樓》《加令記》《海底反》《過番歌》《唐山
過台灣》等。還有一類是勸善歌,如:《曾二娘歌》《鴉片歌》《廿四孝》
《煙花嘆》《騙子歌》等。這幾種歌仔都有書坊刊集的唱本。歌仔唱本又叫
歌仔冊,是有詞無譜的通俗方言歌本,在閩南、台灣民間極為流行。早期的
歌仔冊大多是廈門書坊刊印。自清道光以來,廈門有文德堂、會文堂、瑞記
、博文齋等幾家書坊。可以見到的最早的歌仔冊是道光年間會文堂刻記的《
繡像荔枝記陳三歌》《圖像英台歌》等。
歌仔冊雖有詞無譜,亦無標明曲牌,但哪段唱詞用何曲牌,民間大多有
慣例。更由於未標明曲牌,演唱者可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隨興更換曲牌或改
變唱詞,使歌仔更加靈活多變,豐富多彩,通俗易學。
由於有歌仔冊助力,這類歌仔的流傳特別廣,而且較為統一。從文學的
角度看,這類歌仔冊於歌仔戲的形成有較為重大的影響。
另一類抒情性的歌仔,較少有歌仔冊,在流傳上就比較不統一。像《十
二生肖歌》,不但閩南同台灣的不一樣,就是台灣的台南和嘉義也不一樣。
還有像流傳一時的台灣歌曲《天黑黑》,它的唱詞同閩南廈門、漳州所傳唱
的就有許多不同。但是由於這類歌仔量非常大,而且是每日每時還在不斷地
創新創造之中,可以說是難以計數,其內容從兒歌到情歌、勞動歌等無所不
包,較之前一類歌仔更普及。如果說演唱故事傳說往往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
,那么這類抒情歌仔則是男女老幼人人隨口可唱,脫口而出。
由於這種普及性,使得這類歌仔在音樂上有更多的創造性和包容性。這
是因為遍及每一角落,很容易接受各地原有的或外來的新的音樂因素。而它
的不規範,又使它易於將其他音樂因素吸收並揉合創造出新的旋律樂句。從
歌仔到歌仔戲的發展歷程看,這類歌仔對於歌仔戲音樂,尤其是七字調的形
成,有至為重大的影響。

作者介紹

陳耕,廈門人,任職於廈門台灣藝術研究所、閩南文化研究所。著有《台灣文化概述》《歌仔戲史》《廈門民俗》《閩台民間戲曲的傳承與變遷》等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