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茶梨

海南茶梨

海南茶梨,拉丁學名(Anneslea fragrans Wall.),山茶科茶梨屬植物,分布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多生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林中或林緣溝谷地以及山坡溪溝邊陰濕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南茶梨
  • 拉丁學名:Anneslea fragrans Wall.
  • 別稱:安納士樹、豬頭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側膜胎座目 Parietales
  • 亞目:山茶亞目 Theineae
  • :山茶科 Theaceae
  • 亞科:厚皮香亞科 Ternstroemoideae
  • :茶梨族 Trib. Annesleeae
  • :茶梨屬 Anneslea
  • :茶梨 Anneslea fragran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發現與記錄,其他變種,

形態特徵

喬木,高約15米,有時為灌木狀或小喬木;樹皮黑褐色;小枝灰白色或灰褐色,圓柱形,無毛。葉革質,通常聚生在嫩枝近頂端,呈假輪生狀,葉形變異很大,通常為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有時近披針狀橢圓形,偶有為闊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8-13 (-15)厘米,寬3-5.5 (-7)厘米,偶有為6-7厘米,寬2-2.5厘米,頂端短漸尖,有時短尖,尖頂鈍,偶有近鈍形或圓鈍形,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全緣或具稀疏淺鈍齒,稍反卷,上面深色,有光澤,下面淡綠白色,密被紅褐色腺點;中脈在上面稍凹下,下面隆起,側脈10-12對,上面稍明顯,下面不甚明顯,有時稍隆起;葉柄長2-3厘米。花數朵至10多朵螺旋狀聚生於枝端或葉腋,花梗長3-5 (-7)厘米,偶有僅約2厘米;苞片2,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有時近圓形,長3-4.5毫米,外面無毛,邊緣疏生腺點;萼片5,質厚,淡紅色,闊卵形或近於圓形,長1-1.5厘米,頂端略尖或近圓形,無毛,邊緣在最外1片常具腺點或齒裂狀,其餘的近全緣;花瓣5,基部連合,長5-7毫米,裂片5,闊卵形,長13-15毫米,頂端銳尖,基部稍窄縮;雄蕊30一40枚,花絲基部與花瓣基部合生達5毫米,花葯線形,基部著生,藥隔頂端長突出;子房半下位,無毛,2-3-室,胚珠每室數個,花柱長1.5-2毫米,頂端2-3裂。果實漿果狀,革質,近於下位,僅頂端與花萼分離,圓球形或橢圓狀球形,直徑2-3.5厘米,2-3室,不開裂或熟後呈不規則開裂,花萼宿存,厚革質;種子每室1-3個,具紅色假種皮。花期1-3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坡林中或林緣溝谷地以及山坡溪溝邊陰濕地。
海南茶梨

分布範圍

產於福建中部偏南及西南部(仙遊、大田、龍巖、上杭)、江西南部(龍南、尋烏、安遠)、湖南南部莽山、廣東(乳源、英德、連縣、南雄、新豐、從化、溫塘山、鼎湖山、信宜、增城)、廣西北部(龍勝、興安、臨桂、武鳴、融水、大苗山、灌縣、上林、平南、象州)、貴州東南部(榕江、荔波、丹寨)及雲南南部、東南部、西南部(西雙版納、勐海、耿馬、思茅、滄源、勐臘、佛海、景洪、屏邊、臨淪、雙柏、峨山、騰衝、順寧、廣南、景東、墨江、龍陵、鎮越、六順、鎮康、鳳慶)等地;越南、寮國、泰國、高棉、緬甸、尼泊爾也有。
海南茶梨
本種在我國分布廣,是一個多型性種,含4個變種,

發現與記錄

Anneslea fragrans Wall. , Pl. Asiat. Rar. 1: 5, t. 5, 1830; G. Don, Gen. Syst.1:566, 1840; Griffith, Icon. Pl. As. t. 585, fig. 17, 1854; Choisy in Mem. Soc. Phys. Host. Nat. Gen. 14: 129 (Mem. Ternstr. 41) , 1855; Dyer in Hook. f., Fl. Brit. Ind. 1: 280, 1872; Kurz, For. Fl. Brit. Burma 1: 98, 1877; Mason, Burma People Pred.(Bot.) 2: 630, 1883; Pierre, Fl. For. Cochinch. 2: Pl. 127, 1887; Brandis, Ind. Trees 58, 1906; Pitard in Fl. Gen. Indo-chine 1: 335, 1910; Craib, Fl. Siam Enum. 1: 123, 1925; Melchior in Nat Pflanzenfam. ed. 2, 21: 143, 1925; Gagnep, in Fl. Gen. Indo-chine, Suppl. 1: 278, 1943; Keng, Fl. Thailand 147, 1951; Kobuski in Journ. Arn. Arb. 33: 80-81, 1952; 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 (第二版) 829, 圖725, 1957;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863, 圖3456, 1972;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2: 476, 1983; 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上冊354, 1984; 福建植物志3: 484, 圖339, 1987; 貴州植物志5: 52, 圖版17, 1988; 廣西植物志1: 821, 圖版324: 1-4, 1991.——Callosmia fragrans (Wall.) Presl, Bot. Bemerk. 103, 1844. ——Mountnorrisia fragrans (Wall.) Szyszylow-icz in Nat. Pflanzenfam. 3, 6: 189, 1893.

其他變種

披針葉茶梨(變種) 細葉茶梨(台灣植物志),披針葉紅楣(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
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 lanceolata Hayata, Icon. Pl. Formos. 3: 42, t. 5, 1913; Kanehira, Formos. Trees 55, fig. 1917; Melchior in Nat. Pflanzenfam. ed. 2, 21: 13, 1925; Makino et Nemoto, Fl. Jap. 736, 1931; Yamamoto in Sylvia 5: 32, 1934; Keng in Taiwania 1: 254, 1950; Kobuski in Journ. Arn. Arb. 25: 83, 1952; Liu, Ill. Nat. Intr. Lign. Pl. Taiwan 1: 233, pl. 189, 1960; 李惠林, 台灣樹木志 579, pl. 228, 1963; 李惠林, 台灣植物 2: 596, 1976.——Anneslea lanceolata (Hayata) Kanehira, Formos. Tree, ed. rev. 455, fig. 412, 1936.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果實較小,長約3厘米,直徑1-1.2厘米,果梗較短,長2.5-3厘米,以及長圓狀披針形至近披針形的葉片,長10-13厘米,寬3-3.5厘米,頂端短尖,尖頂鈍等。
我國台灣特有變種,分布於屏東、台東及恆春等南部地區;生於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台灣恆春市。
高山茶梨(變種) 細葉茶梨(台灣植物志)
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 alpina (Li) Kobuski in Journ. Arn. Arb. 33: 84, 1952; 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上冊 354, 1984.——Anneslea alpina Li in Journ. Arn. Arb. 25: 307, 1944.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較小,卵形或近卵圓形,長僅4-6厘米,寬3-4厘米,頂端鈍等。
產於雲南南部勐寧;生於海拔約2700米的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勐寧。
本變種葉片特小,葉柄也短,是否由於生境差異造成的,因目前僅有一份標本,無法確定植物志,有待進一步野外觀察研究。李惠林先生髮表這個種時,曾記述:“花梗長1-1.5毫米……”,根據保存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俞德浚18031(副模式標本)標本看,裝在紙袋中的花梗已長達2厘米,同時標本上還有一段折斷的基部,所以這個變種的花梗長實際是超過2厘米的。
厚葉茶梨(變種)紅花紅楣(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紅花安納士樹(中山大學學報)
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 rubriflora (Hu et H. T. Chang) L. K. Ling, comb. nov. ——Anneslea rubri flora Hu et H. T. Chang in Sunyatsenia 1: 28, 1960;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補編 2: 477, 1983; 廣東植物志 2: 177, 1991.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3-16(一20)厘米,寬4.8-7 (-9)厘米,頂端圓,中脈在上面粗壯,明顯隆起以及果實較大,長3-4厘米,直徑約2厘米,果梗粗壯,長2-3厘米等。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7-8月。
特產於我國廣東陽春八甲河尾山;生於海拔300-500米的山地林中或溝谷地林緣。模式標本采自廣東陽春河尾山。
本變種和海南茶梨(變種)var. haianensis Kobuski甚為近似,區別僅在於後者的葉片一般較小,頂端近於圓形或短鈍,中脈在上面明顯下凹以及果實較小,長約1.5-2厘米,直徑約1.5厘米,實無另立一個新類型的必要。
海南茶梨(變種) 海南紅楣(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 圖版45: 7-8
Anneslea fragrans Wall. var. hainanensis Kobuski in Journ. Arn. Arb. 33: 86, 1952. ——Anneslea hainanensis (Kobuski) Hu in Act. Phytotax. Sin. 8: 265, 1963;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補編 2: 477, 1983; 廣東植物志 2: 176, 1991; 廣西植物志 1: 821, 圖版324: 5-6, 1991.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長圓形至橢圓形,較小,長6-8 (-15)厘米,寬2.5-3.3(-6.5)厘米,頂端短鈍,偶有近圓鈍形,中脈在上面明顯下凹,果實較小,長1.5-2厘米,直徑約1.5厘米,果梗長2-4厘米等。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7-8月。
產于海南吊羅山、陵水、保亭和廣西十萬大山等地;多生於海拔600-800米的山坡溝谷林中,有時也見於山地灌叢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