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毛蝟

海南新毛蝟

海南新毛蝟(學名:Neohylomys hainanensis)是一種身上沒有刺的蝟科動物,大小如一般田鼠,但嘴部尖而長,象鼩鼱。比生活在雲南的毛蝟(Hylomys suillus)體形略大,體長132-147mm,尾長大於後足長,為36-43mm。該種是食蟲類較原始的一中蝟,毛的顏色呈鼠灰色,稍帶棕黃色調。背中央有一條隱約的黑色縱紋。紋體長76-82mm。 屬於中國特有種,僅分布於海南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南新毛蝟
  • 拉丁學名:Neohylomys hainanensis
  • 別稱:海南毛蝟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 :哺乳綱(Mammalia)
  • :食蟲目(INSECTIVORA)
  • :蝟科(Erinaceidae)
  • 亞科:鼩蝟亞科(Echinosoricidac)
  • :新毛蝟屬(Neohylomys)
  • :hainanensis
  • 分布區域:中國海南
  • 命名者:Shaw et Wong
  • 命名年代:1959
  • 生活環境:熱帶雨林、次生林
  • 模式產地:海南白沙和瓊中
  • 保護級別:瀕危(EN),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種群分布,

外形特徵

體重52~70g,體長123~146.5mm,尾長37~43mm,後足長22~26mm,顱全長33.4~36.2mm。該種與毛蝟的區別在於:相對較長,明顯超過後足長但不及體長之半;下前臼齒3枚,齒式3.1.4.3./3.1.3.3.=42,頭面部鼠灰色,略帶棕黃,耳深灰色。自頭頂至尾基有一逐漸由深變淡的黑色脊紋,下體毛基淺灰色,毛端乳白色,尾上灰黑色,尾下白色。顱骨狹長,眶上突明顯,腦顱較扁平,人字發達。I1長而尖,向後稍彎。
海南新毛蝟海南新毛蝟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較高的熱帶雨林、熱帶次生林中。多在雜木林下或亂石堆中活動。
海南新毛蝟海南新毛蝟

生活習性

夜行性,地棲、穴居,行動不太敏捷。以昆蟲為主食,也吃少量草及種子。
海南新毛蝟海南新毛蝟

種群分布

中國特有種,僅分布於海南島。
IUCN/SSC 的食蟲類專家組(1995)認為由於海南的森林已然遭到砍伐和農業發展的壓力,根據IUCN的新標準之B1和2(c)將它列為瀕危級。 由於新標準沒有設"稀有"這一級,而本種的瀕危狀況實際尚不同於嚴格意義上的"瀕危",故這裡仍定為稀有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