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

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

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昌江、白沙等市縣境內,總面積3844.3公頃,主要生態系統為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屬自然生態系統類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截止2013年,保梅嶺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種子植物和陸棲脊椎動物,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6種,包括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海南蘇鐵,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海南紫荊木、油丹、青梅等5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蟒蛇、海南山鷓鴣、海南坡鹿,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穿山甲、鳳頭鷹等31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海南省昌江、白沙等市縣境內
  • 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級別:省級
  • 區域面積:3844.3公頃(2013年)
  • 類型:自然生態系統類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 保護對象:海南蘇鐵,海南紫荊木,油丹,青梅,蟒蛇,海南山鷓鴣,海南坡鹿,穿山甲等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管理措施,開發利用,建立科研基地,舉辦旅遊活動,生態價值,生物資源價值,水土資源價值,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立了海南省保梅嶺林場;
2005年8月9日,確定為海南省保梅嶺自然保護區;
2006年5月18日,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

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昌江、白沙等市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09°03′56″-109°08′29″、北緯19°15′25″-19°20′07″。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毗鄰,南與樂東黎族自治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界,西北瀕臨北部灣,東北部隔珠碧江與儋州市相連。
海南省保梅嶺自然保護區

地貌

海南保梅嶺自然保護區總體來說,是屬於低山-高丘陵地貌。最高海拔為847.6米,次海拔保梅嶺為844.8米,還有第三海拔為831.1米,其餘海拔不超過800米,且700-800米的高峰只有兩座,而500-700米的高峰有13座,500米以下的高峰有14座。

氣候

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屬於熱帶海洋季風氣候,乾濕季分明,5-10月為雨季,11-次年4月旱季。年平均氣溫在24.9℃,年平均降雨量為1777.4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207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颱風、暴雨、乾旱、低溫陰雨等是保護區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也就是主要的自然災害。保護區年平均降雨量1777.4毫米。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勻,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9%,而旱季(11-次年4月)降水量稀少,一般只占年降水量的10.1%,降水量年際變化也較大。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740毫米,一般汛期氣溫高,水面蒸發量大,占年總量的60%,非汛期氣溫低,水面蒸發量小,占年總量的40%,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為859.8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為621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9.8米3。河川徑流主要由雨水補給,雨季(5-10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80-85%,旱季(11-次年4月)僅占15-20%。

水文

截止2013年調查統計,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8條小溪發源於此,其中南坡有2條(寬3米,深0.1米;寬4米,深0.1米)流入叉河,叉河是昌化江在昌江的主流;有1條寬5米,深0.2米的小溪流入石碌河,石碌河發源於白沙縣青松鄉的斧頭嶺(海拔1438米),全長51.24公里,是昌化江支流,集水面積為550平方公里,自南向北流經白沙縣青松鄉後折向西經白沙縣金波鄉注入昌江縣石碌水庫,繼續西流匯入昌化江通海;有1條寬5米,深0.1米的小溪流入石碌水庫。
保護區北坡有4條小溪(寬3米,深0.1米;寬5米,深0.3米;寬4米,深0.2米;寬5米,深0.3米)流入珠碧江,珠碧江發源於白沙縣的南高嶺(海拔1091米),經榮邦鄉注入北部灣,是單獨入海河流。河流長71.8公里,流域面積657.7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為4.6億立方米,河床平均比降2.86%,總落差948米,可發電裝機容量3185千瓦,河道彎曲係數2.37,流域形狀係數0.328。

土壤

海南保梅嶺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土類屬鐵鋁土綱,其主要風化成土過程處於較弱的脫矽富鐵鋁化階段和較強的生物富集過程。受其地理位置、岩性、氣候和海拔等綜合條件的影響,保梅嶺保護區範圍的土壤類型主要為磚紅壤和赤紅壤。其中磚紅壤分布在保護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地中。成土母岩為黑雲母花崗岩風化物,土層深厚,大多數厚於80厘米,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土壤自然植被主要為稀樹灌叢、灌木草叢等。赤紅壤主要分布在保護區海拔500-800米的低山一帶,成土母岩有黑雲母花崗岩,風化殼很厚。。

區域範圍

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分為核心區和緩衝區,截止2013年,保梅嶺自然保護區內林業用地6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3.7萬畝,疏灌木林地面積0.4萬畝,人工林面積1.8萬畝,經濟林面積0.03萬畝,非林地面積0.07萬畝。
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
核心區:丘陵地區的熱帶雨林區,也就是保梅嶺的中心地帶。這裡是原生林及珍稀動物的集中地帶,在這裡有很好的研究價值,也是當地政府保護的重點。
緩衝區:位於核心區外圍

保護目標

植物資源

截止2013年12月,保梅嶺保護區共記錄有植物172科、683屬、1294種(含變種亞種及變型),其中蕨類植物23科、39屬75種;種子植物149科、644屬、1219種(含變種亞種及變型),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有6科、6屬、7種,雙子葉植物有124科、524屬、1033種,單子葉植物有19科114屬179種。保梅嶺自然保護區植物種類無疑是非常豐富的。按植物性狀分,保護區有木本植物694種,草本地區397種,藤本128種,其中木本植物所占的比例較大及藤本植物的相對豐富充分。
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梅嶺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6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保護物種僅有海南蘇鐵一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有金毛狗、黑桫欏白桫欏刺桫欏水蕨海南紫荊木油丹海南梧桐降香檀青梅等10種。

動物資源

截止2013年12月,保梅嶺保護區記錄的陸棲脊椎動物有27目73科239種。其中兩棲綱1目4科16種,爬行綱3目10科36種,鳥綱14目39科139種,哺乳綱8目20科47種。保梅嶺地區已記錄的各類珍稀保護物種中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物種3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物種31種;省級保護物種19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上的物種有40種,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上的物種有32種。

管理措施

1、為保護和管理好保梅嶺自然保護區,海南省林業局制定《修訂案》。其中明確規定:
(1)禁止在保梅嶺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建設生產經營設施,允許保梅嶺自然保護區存在受限制的旅遊開發活動,將其限定在保梅嶺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
(2)建立了保梅嶺自然保護區的退出機制,規定保梅嶺自然保護區應限期編制總體規劃,完善了保梅嶺自然保護區設立、調整、撤銷的程式和要求。
(3)規定了保梅嶺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調查區內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的職責,確定了保梅嶺自然保護區調查的主體。
(4)建立了保梅嶺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經費保障制度,加大了引進和培養保梅嶺自然保護區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
2、2010年6月,昌江縣通過對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經常性檢查與巡查,禁止砍伐、放牧、狩獵等保護工作也取得較好成績。保梅嶺自然保護區林場加強森林管護責任制,落實管護地點,設立了8個護林點配備人員,長期駐守山區巡護工作,並配備8輛機車和8部手機,使天保工程管護工作順利開展。

開發利用

建立科研基地

保梅嶺保護區動植物種類豐富,植物區系成份複雜。保梅嶺自然植被的特點和有利的自然條件,對開展自然科學研究,進行植物分類,研究自然滲透規律,以及物種馴化,研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具有科學意義。同時保梅嶺自然保護區又是科研和教學的實習基地。

舉辦旅遊活動

截止2013年,昌江縣委、縣政府完成《保梅嶺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初稿),其中保梅嶺旅遊公路及森林休閒運動旅遊設施建設已列入2013年重點建設項目。昌江縣政府提出發揮保梅嶺旅遊資源優勢,突出保梅嶺自然保護區的品牌,形成海南西部民族旅遊的新格局。

生態價值

生物資源價值

保梅嶺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珍稀性。大多數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省級保護動物以及一些“三有”保護物種,都具有很好的食用、藥用價值。保梅嶺自然保護區是作為海南省一個重要坡鹿野生種群棲息地和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的棲息地。海南保梅嶺保護區也是一個重要的資源物種庫,可為資源物種的保存和恢復做出貢獻。

水土資源價值

昌江縣和白沙縣是海南省西部最為乾旱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年降雨量少、蒸發量大,保梅嶺保護區是昌江縣一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保護區內的溪流終年不斷,灌溉著保護區周邊近萬畝良田,並被用來發電,保障著昌江縣的工業用電。附近的石碌水庫由於石碌鐵礦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而導致大量的淤泥淤積,嚴重影響了水庫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而自然保護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美化環境、淨化空氣等方面發揮著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