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甬人風采錄

《海上甬人風采錄》是一部展現當代海上寧波人精神風采的報告文學。該書選取了40位在黨政、經濟建設、科教文衛以及其他平凡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的在滬寧波人代表,展現了他們在上海的各個歷史時期、各個領域所創造的富有“寧波精神”的非凡貢獻,反映當代滬上甬人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弘揚寧波文化的軟實力。

基本介紹

  • 書名:海上甬人風采錄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61頁
  • 開本:16
  • 作者: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余建華編著的《海上甬人風采錄(第1輯)》收錄的“海上甬人”,指在上海工作、生活,籍貫為現寧波市行政區(含原寧屬定海籍)人士。本書收錄的人物,包括在各行各業中有所建樹的知名人士,對家鄉社會經濟發展和協會工作有較大貢獻者,以及有一定特長者。本書成熟一輯出版一輯,人物排列分界別,再按出生年代為序。本書每篇文章包括人物的近影和歷史照片;以記敘體為主,採用專訪、通訊等形式。文章不採用章節附注、腳註、文末注,重要著作文獻在文中直白。

媒體推薦

新時期以來,在洶湧澎湃的改革開放浪潮中,人才迭出,披沙揀金,盡顯風流。海上寧波人中也不斷湧現出大量的先進分子,諸如頗有影響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卓有成就的經濟建設和科教文衛等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兩院院士、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從海內外來滬創業有成的精英,以及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績或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他們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也是我們海上寧波人的驕傲。
文化是人類實踐的沉澱,需要世世代代積累。海上寧波人風采奪目,風光無限,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把海上寧波人的風采和業績不斷整理出來,發揚光大,傳承下去。——陳正興

圖書目錄


凡例
政治
方祖蔭:百歲人瑞
李儲文:“雙百再共樽”
戚原:風雨人生
藍瑛:文化宣傳陣地上的耕耘者
嚴政:將畢生熱情獻給祖國
陸平一:“祖國永遠在我心中”
江震:鷹擊長空劍指藍天
邵有民:理想,一生的追求
經濟
賴振元:龍騰中天固本培元
沙洲:為文為商為藏慈善為上
董錫健:上海智業領域的開拓者
鄭宏舫:心有宏圖潤四方
應裕喬:自甘“隱身”的“無冕之王”
屠海鳴:他心中的三份事業
吳國迪:大商至善
裘東方:開發的是土地建造的是家園
嚴健軍:致高致強兼濟天下
教衛
周永昌:醫術有道醫德可嘉
陳尚霖:走出逆境鑄輝煌
袁恩楨:經濟學探索之路
張奠宙:數學界傑出的“三棲教授”
張令浩:軍中“愛心天使”
張娟贏:醫者仁心蕙質庇人
周家倫:心繫教育情暖家鄉
裘端常:裘門家學有傳人
謝瑞滿:從甬港學子到浦江名醫
文藝
賀友直:畫“小畫”的大家
陳詔:煮字裁衣總關情
王克文:創造自己的藝術世界
林仲興:從工人到文史館館員
徐家榮:翰墨春秋五十載
毛國倫:藝術成功之路
陳鵬舉:詩家書家玩家
賀竹元:自由的畫筆
其他
劉惠成:百歲草根聖賢
戴龍珠:乒壇耆宿
張兆熊:勤奮好學終生筆耕
胡麗妹、劉洪:將門虎子廚廚動人
李世均:滬上有名“蟲教授”
杜少帆:身體雖駝背做人卻挺立
編後記

文摘

方祖蔭,原名方躋堂,1915年7月5日出生於浙江慈谿鳴鶴場鎮。2014年已經虛歲100,滿百成瑞,就在眼前。
方老是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又稱“上海市寧波同鄉聯誼會”,以下簡稱“同鄉會”)的發起人之一。1988年10月19日,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成立,方老被選任常務理事。1989年2月25曰,同鄉會成立,他又被選任秘書長。方老是同鄉會的老領導。筆者自退休後,也在同鄉會工作了好長一段時間,對他比較熟悉。但是,真正要全面反映方老的風采,還得深入採訪。於是,約時與方老見面,他欣然答應了。
一位百歲的長者,又是飽經風霜的革命老人,從事經濟工作幾十年,其豐富的人生閱曆本身,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教科書,一座挖不盡的富礦。但是,我多次登門拜訪,每當話題轉入正題時,方老總是老話一句:“我老了,糊塗了,過去許多事情都難以回憶了。”
筆者手頭有一本方老10年前完成的回憶錄——《蒼松長青——往事回憶及其他》。2004年,方老在離休幹部黨支部的“鼓勵和督促下”,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在他九十華誕之前寫成出版。他在卷首的前言中開門見山地寫道:我對寫回憶錄有過不少顧慮。在過去的革命歲月里,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不少教訓。但平平凡凡,並沒有驚心動魄、出生入死的輝煌業績。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政治思想水平低,是不是值得如此浪費筆墨去整理過去的稿件來寫回憶錄?即使編印出來,是否有人肯花時間去閱讀?
方老就是這樣一位謙虛低調的人。
捧著“金飯碗”投身革命
慈谿鳴鶴場鎮是一個依山傍水、民風淳厚的農業集鎮,位於慈谿市東南部的五磊山下,在栲栳山北麓,是三北一帶的古老集鎮之一。
方祖蔭的祖父是一名晚清秀才,名方槐芬,字問雲。方槐芬一生在家鄉從事私塾教學,晚年依靠小土地出租和其子銀薪維持生活。方祖蔭的父親名叫方燦然,字霞軒,長期在家鄉餘姚縣丁蓮表家族開設的會源錢莊供職,從學徒、職員,一直到解放前夕當上經理。1952年,當地土改,方祖蔭的祖輩被劃為“開明工商地主”。按照方老自述,他出生在一個封建大家庭。
寧波人的傳統是幾代同堂,其樂融融。方燦然是長子,方祖蔭又是長孫,因此特別受到厚愛。他少年時期生活在一個條件優越的封建家庭,耳濡目染,受舊禮教的影響很深——本來寧波人就是規矩重嘛!長輩希望方祖蔭埋頭讀書,知書達理,將來能出人頭地。
方祖蔭幼時求學於家鄉的敬樂國小。15歲畢業時,因為年齡太小,就留校再讀一年書。直到1930年16虛歲,在當時可以“成丁”了,便離開老家到上海謀生。經過親眷介紹和擔保,同年9月進入慎大錢莊學生意,當一名國小徒,拜副經理錢觀仙為業師。巧的是,錢莊的經理叫汪鑒堂,“鑒堂”與“躋堂”在寧波話中屬於諧音,因此只得改名為早年祖父給的號“祖蔭”。這樣,方祖蔭的名字沿用至今。
1931年9月,經過親戚介紹,方祖蔭到劉鴻生創辦的中國企業銀行當練習生,銀行將他作為管理人員培養。銀行在當時屬於新興行業,經理范季美曾經留學日本多年,副經理葉起風也曾經在中國國貨銀行任職。因此,內部組織系統和管理都很規範和先進。該行對職員要求嚴格,但又很開明,職員的業餘時間可以自行安排。於是,在這段時間裡,方祖蔭利用業餘時間到外面學習。1932一1937年,他先後到慕爾堂、量才補習學校、第四職業學校、青年會夜中學等處讀書,包括學習語文、英語、哲學、簿記課程,將學歷提高到中等教育水平。
在中國企業銀行,方祖蔭整整工作了18年,從練習生開始,到職員,也乾過跑街(對外營業員),1946年提升為襄理(第三把手——位於經理、協理之下),成為銀行的一名高級職員。
方祖蔭在外讀書期間,接觸了很多新鮮事物,也結識了許多朋友。1936年10月,他參加了“銀聯”。這是中共地下黨領導下的上海市職業界救國會在銀行系統的外圍組織,對外公開的口號是“聯絡感情,交換學識,改良業餘生活,提倡正當娛樂,增進服務效能,促進銀錢業業務”,實際上是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在這個組織里,方祖蔭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先後當選為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等職。1938年9月,他在地下黨同事夏繼演(其言)引導下,加A.T中國共產黨。從此,方祖蔭的人生掀開了新的一頁。他毅然放棄了直升滬江大學商學院攻讀大專的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八年抗戰和其後的解放戰爭中。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方祖蔭已經擔任“銀聯”地下黨組織的黨團書記(即現在的黨組書記)。1949年3月,根據黨組織的安排,他被調到中共地下黨“上海市人民保全隊”總部工作,為迎接上海解放做準備。他與唐守愚、沈涵單線聯繫,直到上海解放。其後,上級通知他到設在外灘海關大樓的人民保全隊總部報到,接受新的任務。為新中國的誕生,方祖蔭捨生忘死,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建設新上海任勞任怨
上海解放初,方祖蔭奉命調到軍管會金融處,組織上委派他參加接管中央銀行業務局的工作,參與籌建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任命他為首任營業部經理、黨組成員,後又任放款室主任。
1952年10月,方祖蔭調至公私合營銀行上海分行任副經理,分管信貸業務工作。1954年10月,調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任私人業務室主任,統管上海全市私營企業存放款業務。同年12月,根據工作需要,再次奉命調至新組建的上海市計畫委員會工作,先後任商業處、輕工業處、綜合計畫處、物資計畫處和協作處等處的處長。無論調到哪裡,他均較好地完成任務。P1-3

後記

在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領導和廣大會員的關心與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海上甬人風采錄》叢書第一輯終於與讀者鄉友見面了。
《海上甬人風采錄》是協會之前編輯出版的《寧波人在上海》叢書的姊妹篇。《寧波人在上海》叢書按不同歷史時期共分四輯,第四輯主要介紹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中為上海各方面建設做出顯著貢獻、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寧波籍人士。原定計畫是在第四輯之後再出續集。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滬上寧波籍俊才層出不窮,一本續集實在不能當此重任。鑒於此,繼《寧波人在上海》叢書之後,再編輯出版一套介紹甬籍上海人現代風采系列叢書的計畫,便提到了協會的重要議事日程上。
2012年4月11日,協會第五屆二十一次會長會議討論並原則上同意協會“寧波人在上海”研究中心上報的《海上甬人風采錄》叢書的編輯方案。5月28日,編輯部擬出叢書第一批名單(討論稿)上報協會領導。陳正興會長於6月8曰作出具體指示:叢書要儘可能收錄對社會有影響,在本職工作上有突出成績,以及對家鄉和寧波、對上海協會有貢獻的海上甬人。在協會擔任現職者和有爭議者暫不收錄。根據上述精神,編輯部經過研究討論,於9月25日正式上報叢書凡例和第一批104人名單。11月28日,協會召開叢書編委會議,聽取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志強匯報叢書前期工作,審議批准叢書凡例、第一批入選名單和第一輯經費預算。陳正興會長指出:編纂這套叢書是協會宣傳和弘揚寧波幫精神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本屆協會的一件大事。要發動廣大會員積極向協會推薦在滬的甬籍精英。在編纂中,一要講究質量,力求社會公認、反響良好,可為史學研究提供有益參考;二要求實,符合歷史事實,不誇大其事,客觀公正評價人物;三要突出亮點,編寫的人物既要好中選優,又要注意各界代表性,著重寫出閃光點和能感動人的事例,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2013年2月25日,編輯部召開作者會議,落實作者,布置任務,提出要求,叢書步入實質性的組稿、審稿、改稿階段。9月3日,編輯部向會長辦公會議匯報叢書進展情況。12月2日,協會召開叢書編委會議,聽取編輯工作匯報。至2013年年底,叢書第一輯編輯工作基本完成,最後確定本輯入選人物40位。
一年多來,編輯部在編輯叢書的過程中,一次次地被鄉友們的風采所感動,為他們的業績而驕傲。他們不愧是時代的弄潮兒,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染著我們一定要盡心盡職地編好這套叢書,以激勵更多的讀者鄉友,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本書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協會領導的重視。編委會同志精心組織、悉心指導,特別是得到入選者及其單位、家屬、作者、鄉友以及上海世紀文睿的大力支持,謹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書中的疏漏不足之處,歡迎讀者鄉友批評指正。
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
海上寧波人研究中心
2014年4月30日

序言

本世紀初,上海市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又稱上海市寧波同鄉聯誼會)有一項重要的文化舉措,組織專人、歷時7年,編撰出版了《寧波人在上海》系列叢書(共4輯)。它既是寧波幫在上海開埠以來各個時期歷史作用的全面反映,也是寧波人優良傳統和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叢書出版以後,受到廣大鄉賢和社會有關人士的好評,也為研究寧波幫在上海的發展軌跡,留下了寶貴的人文史料。
新時期以來,在洶湧澎湃的改革開放浪潮中,人才迭出,披沙揀金,盡顯風流。海上寧波人中也不斷湧現出大量的先進分子,諸如頗有影響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卓有成就的經濟建設和科教文衛等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兩院院士、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從海內外來滬創業有成的精英,以及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績或有一技之長的普通勞動者。他們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也是我們海上寧波人的驕傲。
文化是軟實力,是一個人、一個群體發展的核心和血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無形資產和精神財富。一個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鑄著文化的力量,一個群體前進的每一行足跡閃耀著文化的光芒。寧波幫之所以能夠在海內外融入主流社會,並且創造非凡業績、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寧波幫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寧波人富有鍥而不捨的務實精神、信譽至上的誠信精神、兼容並蓄的開放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因而能夠在各方面展示動人風采,做出驕人的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永不褪色的名片、永不貶值的“硬通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而文化正是道路、精神和力量之魄。
為此,本屆(第五屆)協會決定在《寧波人在上海》系列叢書的基礎上,再次組織力量繼續編撰有關寧波人在上海的叢書,並將該叢書定名為《海上甬人風采錄》。旨在通過這套叢書,著重反映甬籍上海人的時代風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寧波幫的正能量,進一步薪火相傳,永續發展。
文化是人類實踐的沉澱,需要世世代代積累。海上寧波人風采奪目,風光無限,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把海上寧波人的風采和業績不斷整理出來,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殷切希望廣大讀者對這套叢書提出批評和建議,同時更歡迎大家發掘和提供更多海上甬人的風采,使之不斷地充實載錄,以臻盡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