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人號油輪

海上巨人號油輪

香港海事博物館將為該船錨設立一個占地30平方米的碑座,高8米的巨型船錨無疑會為新海事博物館增添光彩。新館的展館數量將由目前的2個增加到超過10個,占2層半樓面。展館設計有船艙元素,東面上層甲板設四個歷史展館,其中包括中國海海盜和香港近代港口主題館;公眾觀景層設海上安全、水上消閒活動展廳等展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巨人號油輪
  • 外文名:Seawise Giant
  • 擁有者:挪威船東
  • 改名為:“科諾克.納維斯”號
  • 售價:600萬美元
  • 滿載噸位:825,344噸
  • 全船長:458.45米
相關事件,經歷的滄桑,兩項世界紀錄,

相關事件

八十年代聲名顯赫,曾經由香港船東董浩雲擁有的全球超級油輪─56.5萬載重噸的“海上巨人”號,現由擁有,並改名“《Knock Nevis》。股東已經協定出售,,買家為誰至今仍秘而不宣。但亞洲航運業界關注該輪仍將擔任海上油庫。
“科諾克.納維斯”號是由弗雷德.奧爾臣工業公司全資附屬第一奧爾臣公司擁有。該公司證實出售協定已進入最後階段。這艘全球最大噸位油輪最遲在今年底交付,成交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內完成。
“科諾克.納維斯”號油輪是全球船運歷史上製造最大噸位油輪,先是於1979年由一名希臘船東出資,在日本住友重工建造,當時設計是44萬載重噸,後因船東財困,拒絕接收,其後轉售於香港船東董浩雲。為達成做全球最大油輪船東的願望,董浩雲將該油輪轉交日本鋼鐵改建,將船舶加長至可載重56.5萬噸,改為“海上巨人”,並於1981年下水,當年在國際海運界掀起熱話
“海上巨人”號油輪近三十年的營運生涯,可謂非常坎坷。在兩伊戰爭期間,該油輪在中東荷姆茲海峽被飛彈擊中大火,船身嚴重損毀,船上多名海員死亡,事後被拖離海區入塢維修,修補後改名“快樂巨人”號,繼而售予挪威油輪公司Loki Stream ,售價3900萬美元,改名為“Jahre Viking”號,用作海上油庫(FSO)。
至2009年,該超級油輪再轉售,由挪威油輪巨子Fred olsen擁有,改船名為“Knock Nevis”號,不過船舶用途與營運性質卻未有改變。

經歷的滄桑

在近代香港航運業發展歷程上,全球唯一一艘56.6萬載重噸的超級油輪,幾經轉手,經歷無數風浪,走過漫長的海上生涯後,終極又回到了原來的船東所在地,與香港有著如此深厚情誼聯繫的超大型油輪(ULCC),相信只有「海上巨人」號(又名「亞勒維京」號)。 這艘1975年由日本橫須賀住友重機追浜造船廠建造的超大型油輪,從建造到拆卸的35年間,先後擁有6個名字。最早訂做的希臘船東在船隻完工前破產,於是在1979年把船廠將船轉賣給當時的香港船王──董浩雲,由原來的Porthos號改名為「海上巨人」號。1981年下水後,「海上巨人」號主要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一帶運輸原油。當時正逢兩伊戰爭,載運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國家生產原油的船隻都成為伊拉克襲擊的目標,「海上巨人」號也未能倖免,1988年,她被伊拉克飛魚飛彈擊中,船身嚴重毀損,多名香港船員死亡,在伊朗卡克島附近海域沉沒。其名字成為當時國際轟動一時的大新聞。
戰爭結束後,船隻殘骸被打撈、修復,先被挪威的海運公司諾曼國際買入,更名為「快樂巨人」號,後於1991年又轉售給挪威亞勒海運,易名為「亞勒維京」號,並在之後的13年一直為這家公司服務,其間再與挪威船東有業務往來的香港華林集團有限公司管理,直至2004年再次被轉售給新加坡籍的第一奧森油輪公司,並被改裝成海上浮式原油儲卸系統(FSO),改名為「諾克.耐維斯」號。在她前往目的地拆船廠的最後一程,她再一次被轉賣至以香港為基地的船公司名下,易名為Mont。「海上巨人」號創下目前國際航運市場多項光輝紀錄,其中一項獨創是載重量達56.6萬噸,自該船之後,至今全球再沒有一艘油輪有此載重量。

兩項世界紀錄

“海上巨人”號(又名“亞勒維京”號),於1981年在日本橫須賀港下水,期間風雨經歷了35年。2010年1月4日在印度拆卸,她一直保持著兩項世界紀錄,全船長458.45米,不但超出世界最大貨櫃船、馬士基航運的“愛瑪?馬士基”號60多米,比中環國金二期大廈還要高20米。
此次,挪威政府贊助將主錨運回香港。特隆得.吉斯克說:“我希望船錨將成為香港作為重要港口和海運中心地位的一個象徵,並繼續見證香港和挪威在海事產業的合作。”去年香港是挪威在亞洲地區的第8大貿易夥伴,雙方的貿易達3.84億克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