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美施

浴美施

在施家渡西北1公里,麻溪與西小江交匯處一個水潭。據說,西施背井離鄉坐船前往吳國,看到家鄉皎潔月光、清澈的潭水,就想“何不在此洗浴,把一身清白永留故土呢?”,隨即在潭中淺水處洗妝沐浴。“浴美施”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浴美施
  • 朝代:戰國時代
  • 地點       :臨浦鎮通二村一帶
  • 性質:傳說
歷史傳說,古建築群,

歷史傳說

據說,西施背井離鄉坐船前往吳國,看到家鄉皎潔的月光、清澈的潭水,就想“何不在此洗浴,把一身清白永留故土呢?”,隨即在潭中淺水處洗妝沐浴。“浴美施”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千年古鎮臨浦境內有座古老的薴蘿山,相傳此山腳下正是越國美女西施的故鄉。離薴蘿山不遠處,有個叫“浴美施”的小村子,如今已併入薴蘿村。說起這個小村莊,來頭可大了——當年,西施便在這裡的一個深潭內沐浴潔身,此處也因此得名為“浴美施”。
走進浴美施,一眼就望到了一個碧波深潭。聽這裡年長的村民說,這深潭是3條河道的交叉處, 南通浦陽江,東通西小江源頭,吳越時期,這裡正是水路交通要道,此地還有一座高高的石拱橋,橋下有一閘,叫“古浴美施閘”。
西施在此沐浴的故事,在此代代相傳,成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薴蘿山下的美麗姑娘西施被越國大夫范蠡發現後,毅然為了復國雪恥,背井離鄉前往吳國。這一天,越國百姓得知西施要離開故土,夾岸相送。船慢慢地行駛,途經薴蘿山下時,西施對家鄉的山山水水不由得觸景生情。正是夏末初秋的季節,三河交匯的深潭上清風習習,附近一帶的村莊農舍燈光閃爍,多么美好的故鄉夜色啊!西施佇立船頭,思緒萬千,她在皎潔的月光下朝潭水一望,只見自己的艷容美貌映入水中,於是她想:“這水多么清澈,我何不在此洗浴,把一身清白永留故土呢?”就這樣,西施在侍女們的簇擁下,在潭中淺水處洗妝沐浴。
從此以後,這個水潭便被人們喚為“浴美施”。清代毛奇齡有詩讚曰:“西施湔裙處,行人喚美施。”
後來,因這個水潭正是三河匯合處,為了遏制浦陽江一帶的洪水,也為了紀念美女西施,明朝萬曆年間,後人便在此建造了一座“古浴美施閘”,距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可惜的是,閘橋經過多次修建,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被廢,不過,鏤刻在橋上的“古浴美施閘”的石碑被村民們保存了下來,石碑上的幾個蒼勁大字依然“光彩奪目”。看到它時,大家都感覺分外親切和自豪,或許是由於西施的愛國精神都被“寄託”其中了吧。

古建築群

在臨浦鎮通二村一帶,古稱薴蘿鄉,相傳為越國美女西施故里,今有西施古蹟群14處,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薴蘿山、紅粉石 在西小江東邊,海拔127米。清康熙《蕭山縣:志》載:“薴蘿山在縣南二十五里薴蘿鄉,下有西施宅,上有紅粉石。”相傳西施妝畢,將姻脂水潑於石上,日久變紅;又說,為西施告;別故鄉時,泣血所致。“石留紅粉延朝旭,江帶春紗繞綠蕪”,清單隆周詩即詠此,今開宕取石,多有損傷。
浣紗溪 在薴蘿山西,南源麻溪,北匯西小江,流經通二村、施家渡等村,長約2500米,寬15米至20米,兩岸綠樹,流水清澈。西施從小喝浣紗溪水長大,長成後常在溪邊浣紗,故名。唐代范攄《雲溪友議》:“王軒游西小江,泊舟薴蘿山際,感國色埋塵,愴然題西施石,日:‘嶺上千峰秀,江邊細草青,今逢浣紗石,不見浣紗人’。
西施里 即薴蘿村,今通二村、施家渡村,舊稱東西薴蘿村。宋太平興國三年(978)設薴蘿鄉西施里,西施即出於此。今施家渡村施氏聚族而居,相傳系西施族裔。清乾隆朝進士、中書侍讀徐國楠說:“余邑南鄉有薴蘿村……維岳降神,篤生西子,沼吳存越,忠義萬古焉。”
西施廟 在浣紗溪西岸,坐西朝東,面對薴蘿山,廟前建薴蘿亭。相傳此廟原為西施宅,西施亡後改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間(1174-1129),宋孝宗敕封西施為薴蘿48村土穀神,遂改為西施廟,俗稱娘娘廟。詳見《寺廟》章 薴蘿亭 見《涼亭》章。
范蠡廟 在施家渡柴灣,浣紗溪畔,為紀念越國大夫范蠡於薴蘿村訪得西W,鄉人思念他的功績,建廟祀奉范蠡,故名范蠡廟,又名日思庵。坐北朝南,三楹二進,前殿設演台。附近原有古渡口,為西施當年下船赴越都處。
後江廟 因濱後江,故名。相傳越滅吳後,西施與范蠡歸越隱居,在此上岸起埠,故又叫起埠廟。“還顧舊時伴,布裙相晤語”,明來集之《題薴蘿西子祠》)即詠此。
洗腳潭 相傳西施入吳前,勞動之餘常在此洗腳,故名。1日凋在薴蘿山下優羅灣底,今淤塞難尋。
西施坂 在薴蘿山與浣紗溪之間的大田坂,當年西施與鄉涸們一起耕作過的地方,因紀念西施而名。
田螺山和河蚌山 在西施廟東面。相傳西施在薴蘿湖中硼一顆田螺和一個河蚌,在水缸里養起來,沼吳時將其丟人湖中;伺成兩座小山,形似田螺河蚌,故名。另說田螺山是西施與東村青溷田和青梅竹馬定情的地方,為了越國的復興,西施離別情郎去吳宮,而田和則投奔越王,戰死疆場。西施完成復越大業後回到故鄉,將情郎葬於薴蘿村旁碉小山上,後人稱其為田螺(和)山。這兩座小山高塌余米,面積數十平方硼芝急思恕凋存遺蹟。平毀前,文物部門進行考古發掘,在田螺山頂部找到一處石墓室,出土了一批春秋中期的器物,似手印證了上述傳說。
浴美施 在施家渡西北1公里,麻溪與西小江交匯處一個水潭。相傳西施赴越都前在此水潭沐浴更衣,故名。清毛奇齡有“西子湔裙處,行人喚美施”(《山行過美施閘》),即詠此。明萬曆年間開拓洞道,此處建閘,稱古浴美施閘,以紀念西施。
浴美施廟和西施亭 在浴美施旁,緊靠關帝廟。廟前砌有條白,上有石欄。前殿斗棋、穿榀等為清代遺存,後殿為1989年重修。四施亭原在浴美施閘北,今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