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鎮

浮屠鎮

浮屠鎮位於湖北省陽新縣中部,明代以前稱“佛圖市”,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該鎮東與陶港鎮接壤,東南與興國鎮為鄰,南連荊頭山農場,西與三溪鎮為鄰,北與白沙鎮毗鄰,南距陽新縣城14千米。總面積230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人口9萬人(2011年末),2002年被湖北省列為小城鎮建設“中心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浮屠鎮
  • 外文名稱:Fu Tu Town
  • 別名: 佛圖市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地區
  • 下轄地區:4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浮屠大道54號
  • 電話區號:0714
  • 郵政區碼:435239
  • 地理位置:陽新縣中部 
  • 面積:230平方公里
  • 人口:9萬(2011年末)
  • 方言:陽新話(贛方言)
  •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李蘅石故居與李氏宗祠、陳獻甲墓(又名獻甲花墳)
  • 火車站:陽新火車站
  • 車牌代碼:鄂B
  • 著名人物:吳國倫、蔡卜年、李蘅石等
來歷傳說,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礦產,水利,林業,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商業外貿,財政金融,社會事業,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著名人物,政區概況,自然條件,經濟概況,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市政建設,

來歷傳說

據傳浮屠已有七百年的歷史了,但“浮屠”二字由來無任何文史資料記載出處。到底源於何處,有以下說法:
清代有這么一個傳說,當時的人們之間流傳說早在明代,今浮屠一帶有佛徒寺(後誤傳為佛圖市),人丁興旺,商賈雲集。而在附近的百佛山下,有一個董姓員外,非常富有,遠近聞名。董員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曰復,次子名曰壯。這兄弟二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次子曰壯還樂善好施,常常慷慨救助鄉鄰。
後員外決定分家,讓二子各立門樓。分立門戶後,曰壯仍廣濟百姓。明神宗萬曆32年(公元1604年),現浮屠一帶大旱,繼而引發瘟疫,饑民成群,病死無數,曰壯煮粥施捨難民。有高人指點說,建七層佛塔,以鎮邪除疾,可保一方平安。曰壯聽後,傾其所有建了一座七層佛塔,而自己則因此耗盡家財。
大災過後,佛徒寺恢復了往日繁華,百佛山依舊風光秀美如畫。不僅如此,山中還盛產雲霧青茶,曾御賜為上朝貢品,富有美名。百佛山盛名在外,引來佛祖,大開山門,築建寺廟。由於山高崎嶇,運料不便,佛祖略施仙術,挖井取材,富麗堂皇的寺廟引得眾多信徒頂膜禮拜,香火不斷。而耗盡財力的曰壯則在寺中幫工打雜,蟄伏度日。
佛祖造廟的神奇故事一傳十,十傳百,驚動圻州荊王府的定王(朱由樊),王顏大悅,特賜鐘鼓數套,饋贈鐵佛百尊,當年八月十五吉日良辰,攜王妃,帶愛女,統領三軍,浩浩蕩蕩登山焚香祈福。定王偶見曰壯,見此人寬耳長臂,眉宇間蘊藏一股英氣,詢問之下得知曰壯做過的善事義舉。定王聽後大喜,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此人既救災民,又出資舍財取義建塔,實是難得仁義之才。”於是與王妃商議,將愛女許配曰壯為妻,招為駙馬爺,賜封為“楚府儀賓”,並降旨將佛徒寺改稱為浮屠,寓意褒獎曰壯義舉。
曰壯樂善好施,廣濟百姓,還傾其所有建寺廟為百姓祈福,最後還被招為駙馬的事源於傳說,但並非只是一個當地百姓茶餘飯後瞎編的故事。浮屠街附近還有一座駙馬墳,墳的主人就姓董。

建制沿革

春秋時屬楚地,宋朝始屬興國州,1950年屬陽新縣三區,1958年屬荻田區,1984年設立浮屠鎮,1999年合併宏卿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浮屠鎮地處陽新縣中部,位於東經115°16′14″~115°32′00″,北緯29°40′17″~29°50′00″。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2千米,總面積230平方千米。東與陶港鎮接壤,東南與興國鎮為鄰,南連荊頭山農場,西與三溪鎮為鄰,北與白沙鎮毗鄰。南距陽新縣城14千米。

地形地貌

地處幕阜山長江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大體西高東低,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最高點白浪山海拔682米,最低點南坦湖海拔20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萬人,城鎮化率47﹪。另有流動人口8300人。總人口中,男性45990人,占51.1﹪;女性44010人,占48.9﹪;14歲以下18270人占20.3﹪;15~64歲46800人占52﹪;65歲以上24930人,占27.7﹪。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出生率為10.5‰,死亡率為3.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

自然資源

礦產

鎮內白雲山、李家山等山脈礦藏豐富,有金、銀、銅、鐵、鉛、鉬等有色金屬,以銅的貯量最大,達2000萬噸。非金屬資源亦很豐富,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透閃石等十多種石材儲量很大,現已建成白雲山銅礦、李家山銅礦、陽華鋁廠等10餘家冶金企業,年產值6.89億元。

水利

全鎮共有北煞湖(歷經建國以來的填湖造田消失,現為萬畝良田)、南坦湖、米埠湖、金家湖、佘家塘、小蘆湖等20個湖泊,面積達2.6萬畝,年產鱖魚、鮰魚、螃蟹、鯽魚、鯉魚、鯇魚、鱅魚、鰱魚等19213噸,暢銷鄂東南省市區。

林業

全鎮林業面積達7.4萬畝,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已建起茶葉基地2000畝,香樟花卉基地1500畝,水果基地2000畝,森林面積5萬畝。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8.9萬畝,人均1.1畝;山場6.7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6.3億元,比上年增加8.4%,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6%。農民人均純收入4825元,同比增長13.7%;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3萬噸;其中水稻2.6萬噸,玉米201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棉花、蔬菜。油料播種面積5.1萬畝,總產4836噸;棉花種植面積6320畝,總產493噸;蔬菜種植面積2.1萬畝,總產24081噸。畜牧業以養殖豬、羊、家禽為主。飼養生豬3.8萬頭,年末存欄12500頭;飼養羊4382隻,年末存欄1320頭;飼養家禽21.4萬羽,出籠20.3萬羽。

工業

以礦業、加工業、紡織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6.8億元,比上年增加14%,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40%。擁有工業企業7家,職工267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5.9%。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1326個,職工2960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6 億元,比上年增加12.3%;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3億元,比上年增加11%。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189.9萬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50.5萬元,比上年增加1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892萬元,增值稅892.8萬元,企業所得稅1325萬元,個人所得稅58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9.2%、7.9%、15.8%、11.2%。人均財政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長40%。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金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處,農家書屋35個,藏書3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310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18所,在園幼兒1080人,專任教師78人;國小40所,在校學生6800人,專任教師34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學生4435人,專任教師186人;高中1所,在校學生450人,專任教師4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8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浮屠鎮中國小校
陽新縣浮屠鎮三保村初級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下屋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下李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下汪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下秦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東山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中心完全國小
陽新縣第二中學
陽新縣浮屠鎮井郭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公橋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初級中學
陽新縣浮屠鎮前山村完全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十八折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華壠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華道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吳智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周通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塘堍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太屋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太泉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宏卿初級中學
陽新縣浮屠鎮山下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山泉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張畈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方林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明九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朝六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栗林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森鋪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汪佐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沿鎮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泉池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湖澎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獻甲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玉堍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王志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白浪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蘆湖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茶鋪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荻田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荻田初級中學
陽新縣浮屠鎮邊良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進中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長港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阿馮村國小
陽新縣浮屠鎮陳秀村國小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個,村級衛生室43個;床位18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1.7張;固定資產總值2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6名,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68人,註冊護士3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7.6萬人,參保率達92%。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8個,75%的村有健身器材,水泥籃球場1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廣播電視

2003年12月建成浮屠鎮有線電視台,2006年9月改稱浮屠鎮廣播電視站,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入戶率78.3﹪。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0戶,人數270人,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155元,比上年增長29%,醫療救助1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849人次,共支出35萬元,同比增長6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67戶,人數5470人,月發保障金39.3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供養老人256人,支出46.1萬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4.9萬元,同比增長25﹪。社會福利費340萬元,同比增長25%。福利院1家,床位150張,收養農村五保老人140人。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8萬人,參保率96%。

交通

交通便捷,九省通衢。東臨黃金水道--長江,西接京廣、京珠大動脈,106國道、316國道、沿橫省道在鎮區交匯,武(漢)陽(新)一級公路貫穿全鎮,武(漢)九(江)鐵路南北穿境而過。鎮內交通路四通八達,日客流量5000人,堪稱湘鄂贛三省九市(縣)樞紐。

歷史文化

風景名勝
●李蘅石故居與李氏宗祠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位於浮屠鎮玉堍村黃姑山下。為光緒年間李蘅石所建。其中李氏宗祠建於光緒二十六年,占地1680平方米,由戲台、看台、正堂、過堂、祖堂等主體建築構成,並建有860餘平方米的正廳、義學、茶酒廳、碾房等次間。集祠堂、義學、戲樓為一體。李蘅石故居建於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距李氏宗祠約150米,建築面積1380平方米。有過堂、正堂、祖堂、廂房等680平方米的居室。並建有約700平方米的次間,供管家、傭人、廚事使用。現大門上檻石雕橫匾“光祿大夫”字樣清晰可見。其中,李氏祠堂1929年春至1930年12月,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陽新縣福豐區第九鄉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當時的蘇維埃政府主席為樂炳國,後任主席李清然。2002年11月列為湖北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陳獻甲墓(又名獻甲花墳)
陳獻甲墓位浮屠鎮西南五千米陳獻甲村,建於明萬曆年間,建築面積200平方米,由牌坊、前室、祭壇、墓室、墓碑、護欄等組成,均以青石為料,雕有“雙鳳朝陽”、“犀牛望月”、“鹿鶴同春”、“魚躍龍門”等鳥獸蟲魚圖案,工藝精湛,形象逼真。石牌坊高7米,三門,寬約15米。墓主陳獻甲為當時富甲一方商人,樂善好施。其祖陳任遠於明正德年間施谷2萬餘擔賑災,受明武宗正德皇帝嘉獎,賜金匾一塊,書“旌表義民陳任遠之門”。匾尚存。該墓以其歷史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吳國倫(1524~1593)字明卿,號川樓子、惟楚山人、南嶽山人,漢族,武昌府興國州尊賢坊人(今屬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吳智村)人,明朝嘉靖、萬曆年間著名文學家,與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等七人並稱“後七子”。“後七子”前期,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王死後,吳國倫成為文壇盟主。
蔡卜年(1711~1793),號松齋,字盟石,興國州長慶里蔡賢畈(今陽新縣浮屠鎮前山村)人,乾隆丁己科進士,歷任貴州古州鎮荔波營游擊、貴州提標中軍參將、貴州古州鎮上江協副將、貴州古州鎮總兵官、廣西左江鎮總兵官、福建建寧游擊、龍嚴營游擊、台灣鎮中軍游擊。乾隆八年(1743年),蔡卜年出任貴州省天柱營都司簽書。當時貴州因地處西南邊陲,漢苗雜居,常因兵民互擾而滋生事端,蔡卜年於是上書總兵官署,力主居安思危,足兵足餉,以安軍心,同時建議精選壯丁,資遣老兵,提高軍力。蔡卜年常常以身作則,親督操練,與士卒同甘共苦,並自編課本,教兵識字,耐心曉以忠國愛民之理和克敵制勝之道,不滿一年,全營五百士卒皆能文能武,士氣倍增。5年後,蔡卜年升任貴州荔坡營游擊,不久調任古州鎮游擊,任上六年,除了從嚴治軍,還力主屯墾自給,圈地開荒數百畝,因此,兵營衣食充裕,軍心安定,漢苗融洽,擾民滋事漸少,轄區秩序晏然。乾隆十九年(1754年),貴州提督不斷接到苗人伺機騷擾邊民的告急文書,遂奏請朝廷,召蔡卜年安定局勢。於是,卜年回到貴州,一面整頓邊務,加強巡邏,一面奏請朝廷,建立精銳部隊騎兵營。在蔡卜年的赫赫聲威下,苗人不敢妄動,邊地相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二十二年,乾隆以軍功卓著引見蔡卜年,賜蟒袍;二十六年,乾隆賞封“懷遠將軍”,再賜蟒袍,朝廷依例追謚其祖父、父親為武功大夫,祖母、母親為誥命夫人,妻楊氏為淑人,均從三品。
李蘅石(1838~1922),亦名甲侯、滋森。興國州(今陽新縣)人,曾游太學,任縣丞。後投左宗棠部金忠介營。歷保道員,署吉昌縣,寅戴花翎。 1879年,左宗棠率部擊敗回民軍,其首領白彥虎投奔俄國。俄藉機竊據伊犁城,左宗棠奏請委派甘肅題奏遭觀察使李蘅石和噶爾薩巴圖魯提督軍門殷國卿去俄交涉。李率領侍從,通事10餘人,輕騎遄征。經土耳根,阿拉木圖,抵達什坎,謁見高佛滿(職同中國總督,沙皇母弟)。高佛滿陳述此事須奏沙皇遵行,李要求備文前往莫斯科。俄官一意款留,韭許即速奏辦。越兩周,無回音。李提出責問,高佛滿說:“白彥虎犯下死罪,我不忍交,伊犁,我代貴國守之有年,大耗兵費,若能給銀200萬兩;即奏國主交還。”李慷慨陳詞,反覆駁辯:‘中俄原有和約,中國罪犯達俄,文到即應檻送,倘貴國罪人違往中國,豈能任我嵇留?至於代守伊犁兵費,貴國在伊,每歲額外徵收80餘萬兩,尚不足以償乎?”不久,我總理衙門回文,許給兵費。交割後,俄兵撤出伊犁,白彥虎自殺。 李蘅石擁節遐荒,不辱使命,收回失地,欽加二晶頂戴,賞正二品封典。特授新疆按察使,署理承宣、甘肅新疆布政使,實授鎮迪兵備道,統轄全省刑名,驛傳事務,加三級,誥授榮祿大夫。 晚年,捐獻巨款,在家鄉建義學,興公益,為里人所稱頌。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因原“佛徒寺”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5°16′14″~115°32′00″,北緯29°40′17″~29°50′00″。地處陽新縣中部,東與陶港鎮接壤,東南與興國鎮為鄰,南連荊頭山農場,西與三溪鎮為鄰,北與白沙鎮毗鄰。人民政府駐王志村,電話區號0714,郵政編碼435239,南距陽新縣城14千米。
【政區沿革】春秋時屬楚地,宋朝始屬興國州,1950年屬陽新縣三區,1958年屬荻田區,1984年設立浮屠鎮,1999年合併宏卿鄉。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森鋪、方林、西邊良、燒廠、公橋、彭家墩、龍井郭、阿馮、下秦、進中、前山,獻甲、下李、明九、吳智、沿鎮、山泉、太屋、朝六、長港、白浪、三保、栗林、張畈、山下、王志、華道、下汪、茶鋪、汪佐、華壠、湖彭、太泉、下屋、荻田、泉池、周通、玉堍、十八折、蘆湖、陳秀41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萬人,城鎮化率47﹪。另有流動人口8300人。總人口中,男性45990人,占51.1﹪;女性44010人,占48.9﹪;14歲以下18270人占20.3﹪;15~64歲46800人占52﹪;65歲以上24930人,占27.7﹪。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出生率為10.5‰,死亡率為3.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2千米,總面積23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75平方千米,占76%;水域55平方千米,占2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1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地處幕阜山向長江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大體西高東低,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最高點白浪山海拔682米,最低點南坦湖海拔20米。

經濟概況

【農業】耕地面積8.9萬畝,人均1.1畝;山場6.7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6.3億元,比上年增加8.4%,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6%。農民人均純收入4825元,同比增長13.7%;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3萬噸;其中水稻2.6萬噸,玉米201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棉花、蔬菜。油料播種面積5.1萬畝,總產4836噸;棉花種植面積6320畝,總產493噸;蔬菜種植面積2.1萬畝,總產24081噸。畜牧業以養殖豬、羊、家禽為主。飼養生豬3.8萬頭,年末存欄12500頭;飼養羊4382隻,年末存欄1320頭;飼養家禽21.4萬羽,出籠20.3萬羽。
【工業】以礦業、加工業、紡織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6.8億元,比上年增加14%,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40%。擁有工業企業7家,職工267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5.9%。
【商業外貿】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1326個,職工2960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6億元,比上年增加12.3%;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3億元,比上年增加11%。
【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總收入5189.9萬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50.5萬元,比上年增加1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892萬元,增值稅892.8萬元,企業所得稅1325萬元,個人所得稅58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9.2%、7.9%、15.8%、11.2%。人均財政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長40%。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金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處,農家書屋35個,藏書3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310人。
【教育】2011年末有幼稚園18所,在園幼兒1080人,專任教師78人;國小40所,在校學生6800人,專任教師34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學生4435人,專任教師186人;高中1所,在校學生450人,專任教師4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8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個,村級衛生室43個;床位18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1.7張;固定資產總值2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6名,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68人,註冊護士3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7.6萬人,參保率達92%。
【體育】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8個,75%的村有健身器材,水泥籃球場1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廣播電視】2003年12月建成浮屠鎮有線電視台,2006年9月改稱浮屠鎮廣播電視站,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入戶率78.3﹪。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0戶,人數270人,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155元,比上年增長29%,醫療救助1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849人次,共支出35萬元,同比增長6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67戶,人數5470人,月發保障金39.3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供養老人256人,支出46.1萬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4.9萬元,同比增長25﹪。社會福利費340萬元,同比增長25%。福利院1家,床位150張,收養農村五保老人140人。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8萬人,參保率96%。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26處,郵政業務總量590萬元,年收入26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1.3萬份,函件21.9萬件。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4萬戶,電話普及率96%;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9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100萬元。

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1997年建成浮屠鎮客運站,日發客車80班次,日均容量1500人,現已經廢除。
【給排水】2010年8月建成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54.8萬立方米。鋪設管道6500米。
【供電】1976年建22萬伏變電站1座,電力總容量可達40萬KVA。
【園林綠化】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20個,綠化面積6500平方米。
【村委建設】2011年末轄森鋪、方林、西邊良、燒廠、公橋、彭家墩、龍井郭、阿馮、下秦、進中、門前山、獻甲、下李、明九、吳智、沿鎮、山泉、太屋、朝六、長港、白浪、三保、栗林、張畈、山下、王志、華道、下汪、茶鋪、汪佐、華壠、湖彭、太泉、下屋、荻田、泉池、周通、玉堍、十八折、蘆湖、陳秀41個村民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