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市陸軍監獄

浦市陸軍監獄原為“國民黨軍政部陸軍軍人監獄”,原址在湖北。民國二十七年(1938)秋,武漢前線“吃緊”就從湖北遷至湖南桃源縣陬市鎮的甘山寺,改名為“軍政部湖南陸軍軍人監獄”。同年冬季再一次西遷至瀘溪縣浦市鎮。具體地址在天后宮(福建會館)和吉家祠堂兩處。抗日戰爭勝利後才遷回長沙榔梨鎮。 監獄的負責人稱“監獄長”(上校軍銜),下設行政、總務、檔案三科和庶務、收發、傳達、保管四室,此外還設有教誨、醫務兩所和一百六十多名全部配有短槍的監視隊以及一個武裝連。 陸軍監獄內被關押的“人犯”最多時達七百餘人,最少時也有二百來人。其中除國民黨軍、政、警、特中的違法人員外,還有愛國軍人、民主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比較馳名並且已知的有東北抗日義勇軍將領張九卿(外號“小白龍”);國民黨軍四十五師師長楊俊昌;國民黨軍七十四旅旅長謝小凡(少將軍銜);國民黨憲兵團長法志勃(少將軍銜)等。此外還有馮玉祥將軍的衛生處長和中共地下黨員陳策等。這批人都關押在天后宮的“優待室”之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浦市陸軍監獄
  • 別稱:國民黨軍政部陸軍軍人監獄”
  • 原址:在湖北
  • 時間:民國二十七年(1938)秋

現在,瀘溪縣人民政府把“陸軍監獄”原址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曾組織有關人員先後三次到該址進行調查清理,發現了大量用毛筆書寫在牆上的詩詞和畫的圖畫,充分反映了民主進步人士在國民黨黑暗統治時期對正義和真理的吶喊,對自由生活的嚮往。現僅抄錄數首以饗讀者。
《打倒日帝》:打倒日帝復山河,中華民族笑生渦;拘捉戰犯進地網,逮捕漢奸入天羅;東南西北號民主,中美英蘇奏凱歌;扶桑島上同盡醉,民主一統樂如何?
《偶感》:滿天烽火愾同仇,男兒赤血為國憂;露宿風餐長醉臥,橫戈馬革滿荒丘。
《感懷》:為國奔波那顧家,負屈鐵窗渡年華;唯有習詩解憂悶,莫愁故舊吃板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