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中夜泊

《浦中夜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寫人,次句寫景,結尾兩句寫回頭去看浦中小舟。詩人夜泊江中,信步江堤,霜冷風淒,黑夜漆漆、只有泊舟處一點孤燈,透一點光亮,送一絲溫暖。此詩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孤寂的心情。尤其後兩句,似乎從旁人的眼中看自己的船,更增添冷峻感覺。全詩景象平易,自然天成,但在布局上又頗見匠心。詩寫夜泊之景,不從夜泊之地寫,而是選擇了堤上回看的視角,使四句小詩顯得極為婉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浦中夜泊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浦中夜泊
暗上江堤還獨立,水風霜氣夜稜稜
回看深浦停舟處,蘆荻花中一點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浦:水邊。
②棱(léng)棱:嚴寒的樣子。
③蘆荻(dí)花:生長於低洼陰濕處或淺水中,秋季開白花。

白話譯文

晚來停舟,上岸獨立,深秋的江風霜氣襲人。
回望停船處,夜色中唯見船里透出的一點燈火。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請求緝拿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豪世要,被貶為江州司馬。詩人於元和十年八月被趕出京都,九月抵達襄陽,之後浮漢水,長江,東達九江,在寂寞的長安至江州貶謫途中,寫了許多小詩,如《舟中讀元九詩》《江夜舟行》《江上吟元八絕句》《舟夜贈內》等。這首詩也是其中一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暗上江堤還獨立,水風霜氣夜稜稜。”即緊扣題目,為下句鋪墊,也為全詩伏筆。前兩句描寫詩人步出船艙,走上江堤,頓感江風寒冷刺骨,霜氣凜冽襲人,並綴一疊詞“稜稜”,不僅摹繪出江邊秋夜的寒意,同時活畫出詩人在江堤寒風中淒冷的情態。
“回看深浦停舟處,蘆荻花中一點燈。”寫詩人佇立寒風中的江堤上,“回看”“夜泊”處的情景。“回看”二字絕妙,且含蘊豐富,既有站立江堤寒風中對艙內溫暖的眷戀,又有一片漆黑夜色中欲有所發現的意願。結句“蘆荻花中一點燈”,在景致變化中使詩人心情為之一振,由“水風霜氣”一抑中,情調為之一揚。“蘆荻花”照應第二句“水風霜氣”。詩人回看“深浦停舟處”,為濃厚夜幕所籠罩,為茂密蘆荻所遮蔽,漆黑模糊夜色深沉,那既不顯眼又不足道的“一點燈”,儼然“黑暗王國中一線光明,詩人心目中一絲暖意”。“燈”前置以“一點”,正面寫燈,側面烘托,使夜色更濃更廣,使深沉的夜色具有了視覺形象,是以明寫暗藝術手法的巧妙使用,因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全詩二十八字,所烘托的景象,形象貼切地襯托出“浦中夜泊”的情景。景象平易,但卻自然天成;布局巧妙,又獨具匠心。寫夜泊,選擇了江堤上回看的獨特視點,形象地寫出了一個沒有月色、連視覺也失去作用的秋夜。之所以說“獨特”,是由於全詩視角不凡、立意不俗、選材別致、烘托深廣,由第二句的感覺,到三、四句轉向視覺。尤其是寫與“夜”與“月”有關的詩,白居易作品中舉不勝舉,除了著名的《琵琶行》《燕子樓》之外,還有《村夜》《江夜舟行》《襄陽舟夜》《舟夜贈內》《雨夜憶元九》《曲江夜歸聞元八見訪》等等,一般寫夜景離不開月色的烘托,有月才具備韻味,有月才景色絢麗,有月才使人留連,而《浦中夜泊》,沒有月色,避開白描,用側面烘托的獨特視角,生動地寫出了“浦中夜泊”的別致景象。

名家點評

清·桂馥札朴》:七絕詩喜深而不宜淺,喜婉曲而不宜平直。樂天《浦中夜泊》云云,自家泊舟之景,卻是自家從堤上回看得之,船中人不知也。此意最婉曲。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袁湘生:暗中獨立,已有孤獨寂寞之意。“水風霜氣”再加上“夜稜稜”,疊用兩個“棱”字,讀來便覺霜風撲面,寒意逼人。“深浦”、“蘆荻花中”,層層點綴,寫出一片冷寂淒涼的境界。回望停舟之處,暗夜之中,唯見孤光一點,愈覺淒清。“回看”一句,夜寒逼人,寂寞難言,自然而然地回望停舟之處,那裡是自己家人妻小所在,畢竟還有一絲家的溫暖。全篇一片悽愴之意,惟此處卻有些許溫馨之感。“一點燈”,寫遠望所見,逼真如畫。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畫像白居易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