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是晚唐五代詞人薛昭蘊的作品。這首詞概寫水鄉秋色風情,先勾畫了渡頭秋雨、紅蓼一片,水邊沙上,鷗跡成行的水鄉秋景;後寫一個少女停舟於深浦之中,不語含嚬,清風拂袖,整鬟飄香,而愁煞棹船郎。全詞情景俱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 創作年代:唐末五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薛昭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
紅蓼渡頭秋正雨⑴,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⑵。
不語含嚬深浦里⑶,幾回愁煞棹船郎⑷,燕歸帆盡水茫茫⑸。

注釋譯文

⑴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中,味苦,可作藥用。紅蓼:開紅花的水蓼。
⑵整鬟:梳理髮鬟。
⑶含嚬(也作“顰”):愁眉不展。浦:水濱。
⑷愁煞(shà):愁極了。棹(zhào)船郎:撐船人,即船夫。
⑸帆盡:船已遠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作品鑑賞

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浣溪沙》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成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並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乾什麼的懸念。“整鬟”,在這裡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著“女為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里”承上啟下。“不語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為什麼“不語含嚬”,這是啟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著“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這裡並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極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裡是“為難了”、“難壞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詞的最後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說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了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束了全詞。最後一句,從表面上看來,燕歸、帆盡、水茫茫,都是寫景,而深含著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卻緊扣讀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語”中。這樣以一個饒有餘味的畫面結尾,既合水鄉秋景,又關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作者簡介

薛昭蘊,唐末五代詞人。字澄州。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生卒年不詳,依《花間集》序列,當為前蜀人。《北夢瑣言》卷十一作薛昭緯,說他是薛保遜之子,新舊《唐書》有《薛昭緯傳》,稱他乾寧(唐昭宗年號,公元894—898年)中為禮部侍郎。疑昭緯與昭蘊為兄弟。王衍時,官至侍郎。擅詩詞,才華出眾。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有詞十九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